姬慧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系,江苏南通226010)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困生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从辅导员工作视角提出了可以从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增加积极情绪体验、增强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积极拓展学困生成人成才多元路径等四方面来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困生的人格发展,全面提升学困生的综合素质,把学困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困生;人才培养;辅导员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91—02
一、关于学困生的定义及现状
当前研究认为,“学困生”可以定义为:一个智力水平正常的异质群体,由于个人不正确的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所产生的直接影响以及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不利因素所产生的间接影响,导致其实际学业成就与智力潜力期望的学业成就的差异较大,学习效率低下,在语言、阅读、写作、数学方面出现障碍,在记忆、注意、社会认知、语言过程、感知、元认知等方面出现问题。[1]本文所涉及的学困生主要指在校期间有一门或一门以上功课成绩不佳,学期总成绩处于班级后20%的学生群体。调查发现,这一群体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因基础差或学习能力差而出现的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基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方面的学习困难,这类学困生往往也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因基础差,即使很努力,也很难达到学科学习的要求,以往这类学困生以偏远地区生源为主,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发展,从中专类学校单招的学生也容易出现这方面的学习困难,我们将之称为一类学困生。另一类主要是因各种主观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缺乏学习动机,对学校、专业、课程或教师不满意,个人情绪不良,人际关系不良等都是这类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专业学科学业不良,我们称之为二类学困生。对于这类学生,如果能改变其对学校、专业、学习的认识,处理好个人的各类问题,其学习成绩将会出现较大的改观。
二、高职院校学困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
(一)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能力欠缺
对于上述的一类学困生来说,他们大多在中小学时代就存在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得当的问题,这类学生往往很难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要求,无力应对大学学习,甚至有极少部分学生因为这一原因选择退学。此外,学习能力不足也是此类学困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部分学困生学习也很用功,但考试成绩却总是不理想,他们往往存在记忆力、理解力不佳的状况,导致其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较差。
(二)学习需要不足,学习动力匮乏
人的需要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它与人的行为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行动以求得满足。需要越强烈,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2]调查发现,学困生尤其是上述二类学困生明显缺乏学习需要,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专业缺乏兴趣,对学习心存抵触,严重缺乏学习动力。
(三)自我控制能力弱,自我管理与情绪管理能力差
学困生往往还存在自我控制力较弱、自我管理和情绪管理能力较差的状况,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影响而沉溺于网络游戏、视频和聊天等活动。他们对学业和生活往往缺乏合理规划,无所事事,得过且过。部分学困生性格、情绪不稳定,遇到挫折就会出现过多的消极情绪,产生退缩、逃避等行为,进而影响学习,导致成绩不佳。
(四)学习效能感偏低,成功体验匮乏
学习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能否利用所获得的技能或所拥有的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对学习投入起着调节和中介作用。[3]调查发现,学困生的学习效能感较低,尤其在对学习的调节效能上偏低,不能有效地调节自身的各种学习行为。另一方面,学困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也缺乏成功体验,他们往往因学习不良而经常遭遇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讽刺和家长的训骂等,体验到的更多是失败感,缺乏被认可、被欣赏的成功体验。
三、对学困生人才培养策略的思考
高职院校学困生反映了其学业方面的不良,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学困生不仅仅需要改变学业状况,更需要情绪、人格等方面的成长。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来说,对学困生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理解学困生的内在心理需求,激发其学习动机
人的活动总是受某种需要所驱使,当外界刺激与个体需要相结合时能够产生活动的动机。[2]学困生虽然对课程学习缺乏需求,但其往往具有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理想。在做这类学生工作时,需要充分地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进行恰当引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课程学习与其兴趣、爱好和理想等方面的相互关联,努力将其对其他方面的内在需要转化成学业方面的学习动机。
(二)挖掘学困生优点特长,增加其积极情绪体验
大部分学困生在学习方面缺乏积极的体验,对这类学生,辅导员若能注意观察每位学困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挖掘自身的优点特长,对他们的些微进步及时鼓励,则能让学困生不断地体验到成功感。同时,对他们的学习状况少批评、多总结,少埋怨、多关注,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实际困难,使他们能不断地自我肯定,不断地积累学习方面的积极体验。[4]此外,辅导员也需要全方位地关怀学困生,帮助他们合理应对各种情绪的困扰,提高情绪调节能力,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从而在学习上也能保持较佳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三)创设优良的集体环境,增强学困生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我们发现,学困生往往容易脱离集体活动,不愿展示自己。因此,我们需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同时,创设能让学困生发挥特长、展示优点的相应情境,激发其参与集体生活的兴趣,让其在各项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提高其自我价值感和对班集体的归属感。这样,可以加深学困生对班集体的认同,也能让学困生自觉增强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从而消除旷课、夜不归宿、网瘾等不良行为,并帮助他们更加充分地发挥出个人潜能,促进个体成长。
(四)创新管理手段,拓展学困生成人成才的多元路径
其一,开设针对学困生学习进步的“学习进步奖”,[5]让学困生更多地体验到学习带来的荣誉感,进而激发其上进心,提高学习效能感。其二,开设互助学习小组,加强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切实了解学困生的困难并给予帮助。其三,开设普及化职业技能竞赛,让学困生也有资格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并展现自我。其四,鼓励学困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增加见识,提高综合能力。当学生能力提高、知识增长时,就会产生成就感,并能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总之,高职院校学困生群体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对学困生的人才培养更是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辅导员不仅要帮助学困生改善学习状况,创造良好环境,更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塑造学困生的个人品质,不断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把学困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芳芳,周蕾,彭梅.高职院校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文汇,2011(9).
[2]郭亨杰,宋月丽主编.心理学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周鹏生.学习困难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自主学习策略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
[4]蔡敏夫.完善大学生学习困难群体教育的基本思路[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5]王恩喜.大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帮扶转化措施初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