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企业触宝科技在与美国行业巨头针对“337调查”的对决中大获全胜。这既是中国经济和中国产业“成长的烦恼”,也是“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必须跨越的障碍。特约记者/邢毅张晓婷王乙伊
2013年,触宝科技经历一场生死之战,它的对手是美国输入法行业的龙头企业,战场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337调查”。
不能错过移动互联网
触宝科技是一家创立于2008年的智能手机工具类软件研发公司,创始人是几名70后、80后小伙伴。现任公司CEO的王佳梁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放弃顶级投行的海外职位和咨询公司的高薪,加入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成为一名项目经理。几年后,他组建了自己的小团队出来创业。如今,触宝科技有两个响当当的主打产品:一是输入法,其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二,用户数量超过1亿,占全球Android手机输入法出货量的20%;二是号码助手,全国的用户量超过千万。
触宝科技的预装输入法与三星、HTC、中兴、华为等众多厂商合作,这奠定其营收基础。员工不过百人的团队,把这家小公司的营业额推升至数千万元。虽然相比行业内的其他输入法公司——搜狗、腾讯、讯飞、百度等上市公司,触宝科技只是个“小萝卜头”,不过,它已经让业内巨头刮目相看。
说起公司的创立,王佳梁坦言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2007年,乔布斯的苹果手机问世,触屏手机开创一个新的时代,并深深地触动了他。王佳梁回忆说:“我们错过互联网那一波创业机会,但不能错过移动互联网这一波。”那时的他,还没有“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
苹果手机第一次抛弃了硬件硬盘,抛弃了触摸笔,用手指书写。随后,其他智能手机也火速跟上。“但是,这些手机的输入法真是难用至极,特别容易按错键。”王佳梁说。他讲了一个小故事,在一次聚会中,他拿出新买的某品牌的全触屏手机炫耀,但输入却不太灵。这时,他的脑中闪现出滑行输入的设计,并开始与大家讨论。
编程高手王健号称自己一个周末就能实现这个想法的雏形。于是,王佳梁与其打赌,如果他能做出来,就一起辞职创业。结果,王健只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就将这种不怕按错键的全新输入法原型设计出来。很快,更多新点子涌现出来。在完善这个智能手机输入法软件的过程中,王佳梁突然看到这个产业巨大的空白和商机。想当初,他选择微软这份职业,也是希望通过成熟IT企业的磨炼,有朝一日能自己创业。如今,他感觉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三名小伙伴辞掉原来的工作,凑足50万元注册资本金,在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上海紫竹创业专项基金的支持下,于2008年在上海闵行紫竹科技园成立汉翔公司,打造他们的输入法。因为刚好与触屏手机发展同步,所以,他们在这个领域几乎处于全球的抢先位置。仅过一年多,公司凭借独特的输入技术在2009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获得全球移动创新大奖,成为令业内瞩目的新兴软件企业。
后来,王佳梁说,当他站到领奖台上接过沉甸甸的奖杯,刹那间有一种像奥运会冠军般的奇特感觉:一种激动过后的平静,一种狂喜过后的感慨,一种伟大的自豪感。随后,他发表获奖感言:“我希望今后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站到这个领奖台上,让世界提起中国时不再想到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而是Innovated in China(中国创造)!”
打败你or收购你
在发布第一版输入法之前,王佳梁的团队曾经做过一个大胆的预测:第一个月下载量要达到1000人次。然而,三周后,这个数字就突破10万人次。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开始做的是纯英文输入法,网站也是全部面向英语用户,以至于不少人都把触宝科技当作一家美国公司。不过,这种误会却无法让它避开一场耗资巨大的境外官司——美国语音技术和输入法巨头Nu-ance Communications,Inc(简称纽昂斯)开始盯上它了。
“最初,纽昂斯找到我们谈一起合作,真实的目的就是收购我们。”王佳梁这样告诉记者。在过去10年间,纽昂斯已经发起过多次对行业内的收购战:2011年年底,以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著名的扫屏输入法公司Swype;此前,还收购了20世纪90年代问世的联想输入法T9。
正是这样的收购让纽昂斯登上行业巅峰,几乎垄断英文手机输入法的全球市场,苹果iPhone 4S率先使用的Siri语音助手也采用它的技术。不过,这种收购也是一种无奈,因为纽昂斯原有的技术主要是应用于键盘手机的输入法。当触屏智能手机成为市场主流之后,它就必须应对市场的变化。
触宝科技很年轻,起步就是从触摸屏开始,反而在技术上有所创新,比如它和Swype都掌握了滑行输入技术,各自拥有专利。所以,在纽昂斯一步步地收购那些有潜力的竞争对手后,盯上了中国这家新兴软件公司:要么收购,要么打垮。
在美国多年遭遇“337调查”又五连胜的通领科技集团董事长陈伍胜就曾说过:“美国公司为保护其利益集团现有的市场格局,抵制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采用连环套的诉讼策略,让中国企业陷入无休止的官司,并且付出大量的诉讼成本,除非退出国际市场。”
华为公司知识产权部的相关人员给记者提供的一份材料也显示,近年来,不少“337调查”的涉案产品都是中国内地企业一些具有较大市场潜力、高附加值或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国外竞争对手往往选择这些企业的出口尚未形成规模时提起调查,企图以高昂的应诉代价迫使中国企业放弃或退出美国市场。
这种案例并不少见,如2003年的无汞碱性电池案、2005年的橡胶防老剂案和2006年的打印机墨盒案等。对被诉的中国内地企业而言,如果不应诉或者败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简称ITC)将发布排除令。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的该产品不能进入美国市场或者被迫向申请人交纳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费,进而利润空间严重被挤压,从而降低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
对于这种状况,王佳梁并不陌生。他分析说:“先是与你正面竞争;如果竞争无法打败你,就采取收购的策略;如果无法收购,那就提起诉讼打败你。”这种策略在移动通信领域很常见。对纽昂斯而言,这种做法尤其突出。
此时的纽昂斯在输入法领域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主动权也越来越高,其收购成本反而越来越低。于是,纽昂斯向触宝科技提出收购,但被触宝科技拒绝。与此同时,纽昂斯也向触宝科技的客户施加压力,扬言触宝软件侵犯自己的专利权。
“我们的客户倒没怎么跑掉,但我们已经开始准备应对纽昂斯在美国地方法院起诉知识产权侵权。”王佳梁如是说。不过,他们等来的却是另外的命运。
2012年12月,纽昂斯向ITC提出申请,指控美国进口的部分手机设备侵犯其专利权,并同时向美国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被告方包括触宝科技以及美国一家手机销售商PCD。随后,ITC启动对触宝科技的“337调查”程序。
敢于应诉也敢于反诉
“337调查”通常被视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手腕。近年来,ITC对中国企业发起的“337调查”呈现上升趋势。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12年,中国企业涉及“337调查”的案件共有130起。而2013年前三季度,美国共发起34起“337调查”案件,涉及中国企业的案件就有15起,占44.1%,位居首位。
华为、中兴、联想、海尔和三一重工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频繁涉案,并成为“337调查”的强制应诉企业。但是,触宝科技与华为这样的巨无霸企业不一样,它还只处于创业阶段。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触宝科技与华为等公司有很大不同,它不是设备生产商,而是软件服务商,这在所有涉及中国的“337调查”案件中相当少见。
王佳梁说:“法院诉讼主要是索赔,启动‘337调查’是为了把我们赶出美国市场。对于触宝科技,这是背水一战。”正因如此,得知ITC对触宝科技启动“337调查”后,王佳梁的第一反应是花大笔钱聘请律师,因为这是生死存亡的战争。
随后,王佳梁找到美国知识产权界知名的飞翰律师事务所( Finnegan)上海办公室的创始合伙人林艺思律师商讨此事。经讨论后,决定由曾多次应对“337调查”、经验丰富的印庆余律师作为代理人主持这次应诉工作。
王佳梁深知,草草应诉有可能失败,还不如放手一搏。印庆余律师告诉记者,面对这种案件,首先需要了解客户的目的,再制定应对策略。“跟纽昂斯拼强硬,我们拼不过。所以,我们要走温和路线,针对各个专利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A专利在有效或者无效上面相对强一点儿,但B专利在是否侵权上可能好一点儿。对症下药后,再随着案子的进展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触宝科技在应对美国之诉的同时,还腾出手来在本土予以反击。2013年6月,触宝科技向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理由是纽昂斯等三家公司侵犯触宝科技的专利权。
政府作用必不可少
在过去10年中,纽昂斯起诉8家公司的专利侵权案件中,没有赢得任何一个判决。不过,至少在4起诉讼中,纽昂斯收购了被起诉的小公司。
庆幸的是,王佳梁对于触宝科技非常自信。因为这是纯自主研发的软件,在公司成立之前,就已经开始申请专利,并且每年投入数十万元资金做知识产权的维护。所以,当诉讼和调查来临时,王佳梁并没有太过慌张,而是按照律师的建议对涉案专利各个击破。
案件进行初期,在触宝科技给出无效证据后,纽昂斯即放弃了一项专利的诉请,其余几项争议在开庭之前完全和解了。印庆余说:“具体的和解内容保密。但有一点,这个和解是纽昂斯主动提出的,此时的触宝科技站在非常有利的位置。”
2013年9月24日,ITC下达速裁令——触宝科技不侵权。随后,纽昂斯主动提出和解,并同意触宝科技的产品无障碍继续进入美国。
10月21日,纽昂斯向ITC和美国地方法院递交撤诉申请,撤销所有针对触宝科技的专利诉讼。随后,触宝科技也撤销了在上海针锋相对的诉讼。这是中国软件企业对美“337调查”的首次胜利。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张平表示,中国已经成为美国“337调查”的最大受害国。在已判决的相关案件中,中国企业的败诉率高达60%,远高于世界平均值26%。从这个角度而言,触宝科技的胜诉难能可贵。
胜诉的背后,政府的作用必不可少。王佳梁说:“在遭遇‘337调查’后,商务部有关官员多次询问案件进展,给予指导。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此前,商务部建立“337调查”应对工作机制,会同有关商会、协会为涉案企业提供咨询、培训和指导,与美国相关调查机关进行交流、交涉,并加强应对案例的研究,取得积极成效。
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建立分析预警机制,对技术贸易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专利风险作出预警、预判分析,对遇到的障碍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案。印庆余认为,在进入美国市场前,国内企业应首先了解市场和竞争对手,在可能侵权的情况下做好规避工作,确保自己的产品可以自由使用和出售。
当然,准备工作做得再充分,也还是会遇到躲不开的诉讼。所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这既是中国经济和中国产业“成长的烦恼”,也是“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必须跨越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