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学设计论文范文,教学设计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非连续性文本可以这样教从张祖庆老师《致地球新生儿》一课中学到的

  • 投稿hina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766次
  • 评分4
  • 98
  • 0

顾利华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226001)

张祖庆老师《致地球新生儿》一课,从课题看,它完全不同于一般的阅读课或习作指导课,属于一种全新的课型,一下子让我充满期待。随着教学的步步深入,丰富的内容、多样化的手段、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模式让人耳目一新。整堂课以“环保”为主题,从《时代周刊》将“年度风云人物”授予濒危的地球导入;接着,要求学生统整相关课文、传媒资讯、生活现象,围绕“评选‘地球头号杀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最后,在整合信息的基础上,给地球新生儿写信,分享交流,呼吁共同保护地球。整堂课信息量大,读写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给人以启迪。

非连续性文本怎么教?想必,张祖庆老师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的这堂《致地球新生儿》就是如何进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精彩范例。

一、与连续性文本互为补充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连续性文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解读,引导学生逐渐走进文本,体会其内涵。而非连续性文本的出现,为语文教学打开了另一扇窗,它作为连续性文本的延续和补充,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在分析、整合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学了《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学生明白了地球资源有限,我们应该保护地球。但要让学生加深这种感受,光学习课文似乎还不够。而张祖庆老师的“非连续性文本群读写互动”就是对《只有一个地球》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他通过漫画、图表、数据、视频等非连续性文本,形象、真切地展现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给予学生心灵上的震撼。

与此同时,进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时适当引入连续性文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格、图画中的内容,从而加深感受。在张祖庆老师的这堂课上,他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的内容,评选“地球头号杀手”,给地球新生儿写信。在“写信”环节,有的学生运用《只有一个地球》的开头一段来介绍地球,一下子拉近了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有的学生模仿《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演讲词的方式,先总写地球资源的有限,再写水资源、树资源、空气资源的有限,将意思表达得很清楚。

张祖庆老师曾说:“这堂课实现了‘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联姻。”我想,这应该是对两者之间互为补充关系的最好诠释。

二、重视整合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强调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

在这堂课上,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张老师对培养学生这种提取、整合能力的重视。如:要求学生整合以前学过的课文、收集到的相关传媒资讯以及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综合思考,小组合作,评选“地球头号杀手”。在写《给地球新生儿的一封信》前明确提出:“要学会整合信息,把这堂课当中学到的,以前学到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可以用的信息整合进去。还可以将报纸上、电视上、视频中读到的、看到的,整合进去。”在“分享交流”环节,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问题:“信的片段整合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尤其是“改信”环节,更彰显了张老师对如何提取信息的用心指导:“接下来,张老师要与大家分享一个震撼人心的视频,请拿起笔,在空白纸上快速记录视频中的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数据、事实,以不影响自己观看为唯一的原则,当你来不及记就滑过去。好不好?”在这种有效的点拨下,学生记录了一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和触动心灵的句子,并有选择地添加到自己的信中,使其更加引人深思。

综观教学的各个环节,张老师反复提醒学生注意提取、整合信息,并教给具体的方法,学生在他的指导下,逐渐学会了如何统整资讯信息,包括课文信息、生活信息、课堂及时呈现的信息,学会了将所搜集的信息为我所用,并据此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这种整合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无疑是很有益处的。

三、立足学生主体

特级教师沈大安指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利用学习环境,自主建构,实现知识、能力、方法、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我们要尊重学生,更多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寻求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在他看来,语文教学应该呈现一种生本课堂,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确定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板块,搭建发展语文素养的支架,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

在张祖庆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他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感受到他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上,学生有充分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可以自由地表达,而教师则是适时地点拨、激励,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欣赏多角度的创意思维,肯定善于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但往往流于形式、成效不大。而在这堂课上,张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细致的指导,有明确的分工,有方法的提示,有学习流程的引导

师 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推选“地球头号杀手”。看学习流程:第一步,交流自己的观点,说清理由。第二步,理由最充分的,或多个同学推荐的,就作为你们组的观点。第三步,派一个动笔速度快的同学记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把理由填在这些地方,(指着图中的方框)这个椭圆填人们伤害地球的行为,这些方框里,填一个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比如,有的同学在椭圆里填“工业污染”,他认为工业污染会导致酸雨,这个方框内就填“酸雨”两个字。最后,将请各组派代表来发布学习成果。学习时间5分钟。

师 我不希望你汇报成果的时候,只把提纲读一遍,要把酸雨会导致地球哪些伤害说具体。其他组员做好准备,当他有困难的时候,你们要挺身而出,明白吗?开始!你挑自己最拿手的先讲。

因为教师的指导具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需求,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汇报中,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气氛活跃。

在这样的生本课堂上,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会了思考、发现、探究、质疑,不仅习得了知识,更获得了学习能力的提升。而这,应该是每一堂语文课都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四、阅读、写作有机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教学应回归本体,在听、说、读、写等基本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张祖庆老师的这堂课,由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过渡到给地球新生儿写信,很好地实现了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

写作,是发自内心的表达。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写作前,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情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抒发内心的感受。张老师在课堂上引入照片、统计图表、数据、视频等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让学生了解地球所受的伤害以及急需呵护的现状。这些阅读材料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他们保护地球的意识,写给地球新生儿的信自然是情真意切、水到渠成。

课堂上,无论是解读文本还是指导写信、点评作业,张老师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巧妙点拨、循循善诱。令人印象最深的是指导写信和作后讲评。在学生动笔之前,他明确提出3个写作步骤:(1)自述、欢迎。(2)现状、后果。(3)行动建议——使信有条有理。此外,他还要求学生学会整合课文信息、传媒信息、生活信息,让内容有理有据。在讲评阶段,他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及时纠正语病,并指导学生从视频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丰富信的内涵,使之更触动心灵。阅读与写作“牵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还有助于习作水平的提高,一举两得。

张祖庆老师《致地球新生儿》一课是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一次成功尝试,其蕴含的诸多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回味、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