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宇芳
收稿日期:2015-04-10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开始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促进作用,使得我国开始跻身世界经济发展强国的行列中去,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商业银行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行业,一直以来主要以贷款为主要经营内容,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良贷款也随之出现。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当下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信用记录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6-0012-03
一、引言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建设,许多行业都处在体制内发展阶段。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其建立初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因此,在其内部金融系统中存在着十分巨大的不良贷款隐患。不良贷款隐患的产生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行业的稳定,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银行业本身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功能。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逐渐建立和快速发展,规范我国银行业的经营行为、有效地对我国经济安全进行维护就成为当下有关部门工作的重点。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不良贷款的总体份额中,有超过76%以上的不良贷款来自商业银行,这也大大暴露出商业银行在运行模式和管理方式上存在着极大的不足。商业银行与国有银行不同,在经营中往往更加看重经济效益,这也是造成其不良贷款数额巨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虽然随着依法治国的提出,现阶段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不良贷款的数额在逐年减少,但是对于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隐患,需要相关部门充分地重视。对于我国银行的监管部门来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处理好这些不良贷款以及严格把控新的不良贷款产生的速度是其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二、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
本文经过实际考察和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发现自商业银行建立到现在的若干年里,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纷繁复杂,但是从整体上说都是由于银行自身缺乏专业合理的管理规范。
1.政府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
政府部门作为从宏观上把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门,发挥着无可代替的作用。作为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在进行项目开发和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因此,在放贷的过程中,需要国家进行干预。但是市场经济本身具有其自身规律,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与之相对应,如若不合理地对银行贷款进行干预则会造成整个金融市场的混乱,不仅仅会加大银行在贷款过程中的风险,也会造成市场经济无法有序进行。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如何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也是其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2.商业银行贷款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现阶段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新项目的开发,然而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资金的缺乏会造成其项目无法顺利进行,商业银行为这些具有前景的项目进行贷款,保证其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是促进现代化建设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保证。但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方面还是缺乏专业性的法律依据,造成现阶段整个贷款市场秩序混乱,特别是对于国际方面的金融政策没有进行清晰的解读,这也是造成不良贷款过多的重要原因。
3.贷款管理机制较为落后
由于商业银行自身的贷款管理机制比较落后,没有随着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进行适当的改变也是造成现阶段我国不良贷款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外打开国际市场,国内经济迅猛发展,商业银行作为这一时代的重要产物也随之而快速发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商业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其数量的发展,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陷入了一种粗放型的经济管理模式。对于贷款的企业,往往只注重贷款的数量,而忽视了在这之后的贷款管理,甚至有许多贷款的操作模式严重不符合银行规定,这都是造成商业银行内部不良贷款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
4.风险监测机制也不是十分健全
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实际情况来看,造成不良贷款过多的重要原因之一还包括银行内部的风险监测机制不健全。在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时候,银行往往只是对抵押物进行测评,而忽视了企业法人和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内容,银行在对企业放贷之前缺乏对企业相关情况和项目情况的考察,同时对于贷款过程中和贷款之后的一系列服务缺乏专业的风险测评,无法实时监测到企业在项目发展过程中的盈利与负债等相关情况,这些都导致了不良贷款的产生,对于整个金融行业也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破坏,应该加以改变,转变现在商业银行贷款模式的现状。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的改革措施
本文通过对多家商业银行不良信贷情况的调查和相关数据资料的研究,为改变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情况较多的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1.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
(1)将不良资产从商业银行中立即清除原则
现阶段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不良资产的负债依然在商业银行内部记录,要想从根本上对商业银行进行整改,使其重新获得发展的活力,就应该彻底清除这些不良资产的负债,使银行拥有一个清晰、干净的资产负债表。将不良资产的负债表从商业银行的总账目中清除,并不代表银行不再管理这些账目,银行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对这些账目进行尽可能的收回,同时,对于那些暂时有困难但是却主动想办法对前款进行归还的企业,适当地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尽量避免商业银行的损失。
(2)面向全社会开展一定金融信用知识的普及原则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变得更加注重自身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广泛提高,开始拥有自身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其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一些金融信用知识的广泛传播,让全社会共同打击那些违法犯罪、具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使他们在今后的贷款过程中面临重重阻碍。对于那些逃避还款的企业进行严厉的打击,同时也能使人们了解到不良贷款和不良信用记录将会给他们生活带来各种不良影响,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
(3)国有银行中不良资产与帮助其摆脱困境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国有企业应对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却无力归还,都是遇到了非常严重的困难,没有能力按时将贷款归还。因此,在对不良贷款进行缓解的过程中,就应该按照将其不良资产和帮助其摆脱困难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理。国有企业在面临重大经济困难时,如果商业银行一味地对欠款进行追讨,强迫企业进行贷款的归还,有可能会造成企业大面积的裁剪员工、甚至克扣员工的工资,国有企业的员工数量一般较多,这样的做法就会造成员工的动乱、甚至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是一种非常不正确的行为。因此,商业银行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欠款追讨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现状,帮助他们想办法度过现在的难关,尽快将贷款归还给银行。
(4)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清理和商业银行机制的转换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转变,机制的变革势在必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资产的问题,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转变经营机制,否则旧的不良资产刚刚清除、新的不良资产又会再一次产生。想要从根本上对商业银行的机制进行转变,就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从只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风险的模式中跳出来,保证每一笔贷款都用在专门的风险监测部门检测的基础上,认真地对企业和项目进行考察分析,确定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收益,这些都满足的情况下,将贷款进行批准。从外部情况来看,相关部门应该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保证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任何单位以及个人无论拥有什么理由都不能对其进行干涉,保证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顺利实施。
2.处理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的对策
(1)政府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对其有效的宏观调控,因而想要转变以往不良资产层出不穷的落后面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从现在金融市场中不良贷款的总体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不良贷款来自于政策性的不良贷款,从根本上也是由于政府不恰当的经济干预造成的,因而想要解决,就应该从政府方面入手。企业的一些项目由于没有政府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造成了项目的停止,也就无法顺利归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按照既定的计划,对企业项目进行注资和扶持,帮助项目真正做起来,按时、顺利地将商业银行的贷款进行归还,从根本上消灭不良贷款。
(2)商业银行转变以往贷款的方向
本文通过对相关不良贷款的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发现,许多不能按时归还的不良贷款大多数都来自于国有企业的大型项目,因而想要改变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过多的现状,就应该转变以往贷款的方向。商业银行应该关注农业和中小企业,国家现在大力扶植农业经济,加之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目前农民贷款的难度还较大,但是其却拥有非常强的偿还能力。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对农民贷款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贷款,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发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发展势头良好,商业银行也应该对其实行优惠的贷款政策,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
四、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进行了分析,找出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并且从政府、社会以及银行自身发展三个角度对商业银行改革提出建议,希望能对其处理不良贷款,同时避免日后过多不良贷款的产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孙琴月.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对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2]王昌,何东霞.不良贷款约束下的中国银行业效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实证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2).
[3]王春霞.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基于2002—2004年新增ST公司[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李松国,张月飞.本利权衡和利益博弈下的行为选择——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机理剖析及其化解途径[J].金融论坛,2003,(1).
[5]陈晓东.近年国内学术界关于资产证券化问题的研究综述——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之一[J].生产力研究,2004,(2).
[6]沈阳,冯望舒.宏观经济变量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基于宏观压力测试的分析[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8).
[7]张铁铸.贷款多元化与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实证研究——基于上市银行经营风险和收益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4,(7).
[8]杨鹏鹏,袁治平,倪海江.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与效率的因果检验[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责任编辑:韩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