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在校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因素研究

  • 投稿浅川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650次
  • 评分4
  • 56
  • 0

马瑞静 王耿华

摘要: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和学业成就有很大关系,目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成就普遍不够理想,文章探寻了对在校大学生学业成就造成影响的因素,并简要阐明了提升学业成就的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因素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学业成就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狭义来说,它是经过一定的教学或训练所学到的,在一个比较明确的、相对限定的范围内的学习效果①。而广义来讲,学业成就不单指学习成绩,还包括学业机会本身与工作搜寻结果。当代大学生是高素质的人才,是思维最为活跃、观念最为开放的一群人。关注大学生学业成就,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世界性发展趋势。对由规模发展逐步转入内涵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因此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在校大学生学业成就现状及成因

1.学习兴趣不浓厚

目前在各大学课堂里,认真听讲,和老师积极互动,泡图书馆找资料的同学变少了,更多的是“低头族”,抱着手机聊微信、QQ、刷微博、淘宝购物等等。他们丧失了对专业课程的兴趣,仅仅为了毕业而学习,或者为了期末通过考试而学习,造成学业倦怠情绪蔓延,经常逃课、考试作弊、低成就感。这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一个方面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掀起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某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学历低的企业家创业成功的事迹与某些高等学府毕业的学生受人救济度日的新闻形成鲜明对比,使一些学生对“知识改变命运”失去信心。另外,身处校园中的大学生尤其是普通大学的学生还未真正踏入社会,就通过各种招聘信息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就业压力。眼见本人和家庭在教育上投入的精力、时间和金钱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学习积极性也大打折扣,最终致使他们一部分人陷入迷茫,无心学习。

2.在“第二课堂”不积极主动

学习成绩是大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大学期间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能力也是学业成就的必要组成部分。一些同学可以把握好各种活动机遇,树立自信并在同学之中建立威望,而目前的大部分同学处在相对被动的状态,不主动参与活动,即便被辅导员或班委喊来作为观众,也态度非常消极,因而容易湮没在同学当中,造成自身的自卑情绪等等,在找工作时,机会更少,就业压力更大。这一方面来说是部分同学本身的内向性格造成的,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也多少受到社会气氛影响,抱有侥幸心理,只想不劳而获,不积极锻炼个人能力。并且,大部分同学并不重视在第二课堂中积累自己与人交流、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认为毕业后在社会的磨练中会自发形成,因此在校期间情况不容乐观。

二、在校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因素

综合分析对在校大学生学业成就造成影响的因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促进其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动过程。一般说来,学习动机并不是直接对学业成就的产生影响,而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犹如“催化剂”产生间接地增强与促进的效果。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有显著正相关,相对于低成就动机者,高成就动机者学习成绩较好。成就动机高的学生力求获得好成绩,会相应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以期达到成就目标②。动机过强导致压力过大,不利于取得高的学业成就,而过度避免失败,对学业漠然置之,甚至退缩、逃避,也无法达到高的学业成就③。

2.性别差异

早在19 世纪末,人们就已开始注意到了曾被马克思称为人类“刚强的一半”和“美好的一半”男女两性,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男女两性在诸如语言表达、短时记忆、空间知觉、推理分析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的事实④。研究表明,就三好学生和各类奖学金获得情况来说,女大学生占“三好学生”的比例比男生有优势,从各类奖学金获得者的分布情况看,女生明显多于男生,学业成就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⑤。女大学生普遍更看重家庭责任,希望通过个人努力获得奖学金等来给家庭缓解负担,并且部分为取悦他人或获得他人称赞,因而学业成就当中尤其是学习成绩方面普遍较高。而男大学生可能因为整体成熟较晚,且先天更看重内在的成就动机,在学习成绩方面与女生相比显著较差。

3.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个方面的,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生活态度、心理状态、学业情况和长远发展等等。一般而言,家庭环境较为优越的大学生,普遍性格更为自信,同时接收新鲜事物较快,但有钱学生较容易产生优越感,带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而家庭环境较为贫困的学生,性格相对更自卑、内向。并且高校中流行的请客吃饭、攀比吃穿住用更会使他们感到另一种无形的压力, 这种压力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抑郁、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因而其在校期间的学业成就也会受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中的家庭经济收入、父母职业类别、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对话的质量和父母教养方式等对子女的学业成就有明显影响,和睦的家庭环境对学业成就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父母对子女多鼓励、亲子沟通顺畅,有利于子女学业成就的提高,而粗暴、冷漠的教养方法会导致子女易养成不良的学习目的和对学习的倦怠产生⑥。

4.阶层背景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也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在一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无论是优势社会阶层为维持自身再生产的需要,还是弱势社会阶层之地位崛起的内在驱动,都希望自己的子辈取得更优秀的高等教育学业成就。但是,社会分层结构特别是阶层结构的实质,是基于权力、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所形成的社会地位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优势社会阶层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高等教育场域的竞争实质是社会竞争的浓缩,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仍然向优势社会阶层子女倾斜。研究表明,阶层背景因素对于大学生过程学业成就具有负向影响,阶层背景差的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较好,这可能是因为熟知自身家庭状况,家境一般的大学生反而更加努力学习,相信“知识改变命运”。阶层背景对大学生整体学业成就有着正向影响,优势社会阶层的大学生相对于弱势阶层的大学生而言,更有可能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就业机会⑦。

5.学校环境因素

高考是所有大学生进入高校时迈过的一道坎,有的同学顺利考入了自己心仪的学校,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满心欢喜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涯,这样的同学对所学专业,所在学校的认同度很高,相应的获得较大的学业成就。相反,有的同学高考惨败,调剂到了目前所在的院校,甚至专业也是调剂过的,他们面对这样不如意的状况一时心理落差较大,难以承受,从大一开始厌学排斥情绪就较为严重,如果在校期间心理状态一直没有调试好,会进而影响到学业和交友,再恶性循环的影响其接下来的学业成就。这样的同学一般学业成绩不好,工作的机会也较少。另外,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业成就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当课堂环境有凝聚力、令人满意、有目标、有组织和少冲突的时候,学生的学业成绩一般都比较好⑧。

三、提升学业成就的对策

1.着力培养优良的校风学风

古书《礼记·大学》中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当中的大学和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大学有一定区别,然而明德的精神是应当保存的。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山大学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我们看到高校都希望培养出明理诚信博学、学习成就高的学生,这就需要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作为高校,应当严肃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要求教师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要增强责任感,集中精力提高教学质量,并有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并且对于学生加强日常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对于经常迟到早退、到课率低、考试作弊的同学严肃处理,端正学风校风⑨。

2.鼓励激发大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内在动力

对大学生来说,头脑中的观念是行为的指挥棒。只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让他们走向追求卓越学习成就的道路。尽管社会上吹捧的“读书无用”、“一切向钱看”在腐蚀着同学们的内心世界,从高校辅导员到教师都应当着力教育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形式新颖的主题班会、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自我监管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并接纳自己,发展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以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热情饱满的投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去。

另外,作为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正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 还要用较好的授课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选择带有新异性、刺激性、对比性明显的内容,提供既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联系,又有增加新知识的材料,运用能使人内心感到满足、愉快的活动等进行启发式教学⑩。

引文注释

①傅安球. 青年性别差异心理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②姚慧,杨斌,霍金芝.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J].中国校医,1999,13(1): 71-73.

③陈权.大学生情绪智力、成就动机及学业成绩量化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7,1(4): 78-82.

④马惠霞,龚耀先. 成就测验及其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 60-63.

⑤姚本先,陶龙泽. 大学生学业成就的性别差异研究[J].教学研究,2004,27(6): 508-512.

⑥朱琼.学业成就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J].大众科技,2011,8(2): 220-222.

⑦钟云华. 阶层背景对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实证分析[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3(2):108-120.

⑧ Fraser,B.J. Classroom Environment Instru?ments: Development,Validity and Applica?tions. Learning Environments Research[J],1998(1):7-33.

⑨王巧,左建桥. 透视大学生分层问题[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10(5):711-714.

⑩李雪艳. 大学生学业倦怠原因探析及应对策略[J]. 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8(4):65-67.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