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优化机制扎实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

  • 投稿你的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232次
  • 评分4
  • 57
  • 0

谢志芳 徐江楠

摘要:实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根本诉求和最终目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需要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系统规划辅导员队伍建设,构建并优化职业准入、职业培训、职业考评、职业发展等四项机制,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战斗力强、热爱学生工作、乐于奉献的辅导员队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机制;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历来的传统,各高校党委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出发,认真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和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注重以辅导员队伍建设带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方面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不少高校在优化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使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呈现新气象,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更加顺畅。

一、规范职业准入机制,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

据统计,到2012年底,全国专职辅导员有近11万人,几乎是2005年辅导员总数的2倍。专职辅导员承担着全国高校2000多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谓任务繁重,责任和使命重大。为此,各高校要以胜任力为基本框架,严格辅导员准入机制,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高校辅导员的选聘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从目前形势来看,就显得特别重要。辅导员选配聘用工作是保证辅导员队伍建设起始水准和后续发展潜力的重要基础。不少高校的做法是通过严格专职辅导员准入制度,来优化结构,使队伍的年龄、学历、能力等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规范选聘机制,严格专职辅导员准入制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推荐毕业生和内部换岗与安置等是目前辅导员来源的主要渠道。但是,这三种招聘形式缺乏有效的任职胜任力分析,选拔往往主观和随意性较大。有的高校出现任人唯亲,偏向本校毕业生;有的存在过分注重学历和身份、是否985或者211高校;另外,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学业成绩高低、社会活动参与度等也是考察的重点,很少考量选聘对象的职业素质。这么做的结果必然出现岗位人员不匹配等现象。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选聘工作,应成立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分管人事的副校长任组长,学生处等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和学院副书记为成员的辅导员选聘小组。要求应聘者除应为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外,还应具有与学生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严格选聘条件,众多刚性条件为选拔划定了严格的资格线。比如,上海各高校普遍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规范选聘程序,层层考核,多重把关,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的高校则是积极从教师中选聘兼职辅导员,出现了教授、副教授、博导、硕导担任兼职辅导员的可喜现象。学生心目中的“超级辅导员”也应运而生。他们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辅导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层次、专兼职比例,提升了辅导员的整体素质,也使辅导员队伍成为充满活力的活水源。

二、优化职业培训机制,推进辅导员职业化进程

帮助辅导员坚定政治信念,提高专业素质,逐步建立一套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员教育培养机制,是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的坚强保障,也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心理、生活与学习上的导师,是他们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能力素质和较完善的自我形象和人格魅力。要做到这一点,仅靠辅导员个人是不够的,还需要高校等有关部门共同对他们进行教育、培养、培训和指引。

1.搭建辅导员进修培训平台

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责是营造共同的教育机制、体系、渠道和方法。国家对辅导员培训非常重视,已经制定了有关长效政策。例如,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 年)》,是中共教育部党组2013 年5 月印发的。《规划》指出:“国家、省级、高校三级辅导员培训有序开展,国家级骨干示范培训5年达到1万人次,省级培训5年内实现轮训一遍,校级培训实现全员化、全覆盖要求。”[1]对辅导员教育培养的各种培训提出了硬性规定和具体量化的标准,这就为高校选拔优秀辅导员攻读博士学位、挂职锻炼以及到国外高校学习考察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也使大批一线辅导员有条件接受各类培训,为他们开阔视野、增进交流、提高素质搭建了有效的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和职业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搭建辅导员素质拓展平台

首先,精心设计培训内容,积极创新培训形式,进一步增强辅导员专业化培养的“软实力”。定期举办辅导员工作培训班,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帮助辅导员了解当前学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掌握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方法,提高他们工作科学化水平。其次,设立专项培养培训基金,支持辅导员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和就业职业指导师的培训和认证考试。辅导员获得资格证书后,其培训考试费用由学校承担;也可以像上海一样,“设立专业化辅导员培训基地,承担专业化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专业化培训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职业发展教育、生活园区管理等方向”。[2]第三,为辅导员搭建交流工作、沟通思想、相互学习、研究探索的平台。可建立青年研究中心、辅导员之家、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机构,定期举办“辅导员工作沙龙”“辅导员工作研讨会”等活动,主题涉及学生思想教育、学生公寓管理、学生心理咨询、就业指导、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等方面,在解决辅导员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3.搭建辅导员专业研究平台

一是着力构建学生工作研究体系。协同推进,注重创新,打造专业研究平台。比如,可成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学科支撑;也可以成立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专门从事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研究和咨询工作。中心下设学业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公共艺术、法纪与安全等五个研究室。所有专职辅导员按各自条件兼任各教研室教师,开展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提高辅导员课堂教学研究能力构建载体。二是建立保障体系,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科研基金,夯实辅导员专业化培养的硬基础。主要用以资助辅导员开展课题研究,鼓励辅导员承担国家、省级和校级课题立项。同时,高校也可以设计整体规划课题指向,立足学风建设、资助育人、发展指导等方向设置项目,集中力量破解工作难题,提升辅导员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研究水平。

三、注重职业考评机制,促进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

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高校根据辅导员自身特点,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以学生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考核评价体系,有效地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1.确定考评的指标

成立考核小组,统一组织辅导员年度考核。依据定性与定量、平时与年终、部门评价与学生测评、日常教育管理与学生工作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辅导员考核及评优指标体系,对专职辅导员进行德、能、勤、绩等全方位考核测评。考核流程为辅导员撰写年度工作总结并公布,划卡评议和综合评议确定考核结果三部分。

2.规范考评的环节

规范考评环节和选择考评方法能保证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其中划卡评议是辅导员考核最关键的环节,一般分为学生评议、学院评议和部门评议三部分。学生评议,其根本是辅导员所带的所有本科生、研究生的划卡参评率,学生评议分与学生参评率挂钩折算。因此,广泛发动,有效组织学生参与测评是关键;学院评议分则由学院评议结果与学院学生工作考核结果加权得出。部门评议,主要是指与辅导员工作联系紧密的职能部门,一般由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心理健康中心科级及以上干部划卡评议。而辅导员考核结果不少高校这三部分的权重不尽相同。比如,江苏大学是按照“总评分=学生评议分×50%+学院评议分×40%+部门评议分×10%”的公式算出,[3]结合关键事件考核,最终确定辅导员的考核等级。

3.考评结果的应用

考核结果的运用既是考核的延续,又是考核的目的所在。因此,要积极发挥考核的教育、激励和监督作用,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和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挂钩。可把辅导员年度考评工作作为教职工年度考核工作的组成部分,将考评结果作为衡量辅导员能力、评价辅导员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加大考评结果在职务聘任、津贴发放、各类评比中的使用力度。根据考评确定评优结果,对优秀者要给予奖励,对不称职者要给予惩罚。例如,江苏大学对考评结果排序前10名的辅导员授予“江苏大学十佳辅导员”荣誉称号,对排序11~20名的辅导员授予“江苏大学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使辅导员感受到学校对其工作的重视和肯定,从而增强辅导员爱岗敬业的热情和干事创业的信心。辅导员专项津贴也与辅导员年度考评结果挂钩,考核为“优秀”、“合格”的正常发放,考核为“基本合格”的发放一半,考核为“不合格”的停发。[4]

四、构建职业发展机制,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渠道

所谓职业发展,“从组织的角度看,职业发展是组织用来帮助员工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种方法”。[5]也就是说高校要对辅导员进行岗位知识、能力和技术等发展性培训和教育活动。这是契合辅导员自身的发展需求,也是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如果不对辅导员的发展进行系统合理的设计,辅导员就不能在本职岗位上成就事业、实现自身价值,这样势必会造成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为此,进一步明确行政职级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双重身份管理,实行双重聘任制,既符合教育部令第24号“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的要求,也利于有效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1.建立职级聘任制,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时任教育部徐艳国处长2009年做客新华网时如是说:“辅导员作为双重身份,我们也明确提出要给予双重待遇。”辅导员岗位可两条腿走路,既可评专业职称,又可走行政职级,凸显了对辅导员的重视。评专业职称,以专业教师岗位为标准,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晋升渠道,完善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发展机制。不少高校专门设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序列,成立专门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让内行评价内行的工作。充分考虑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坚持工作实绩、科研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方针,单划指标、单定标准,按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级评聘辅导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这么做不仅给从事学生思政工作的一线辅导员划出了职业发展“专用道”,也让辅导员有机会评教授。让辅导员可走行政职级,主要的做法是根据辅导员工作年限、工作实绩、岗位职责、考核结果、获奖情况等条件,设置了由低到高1-4级辅导员岗位,分别对应科员、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的实职岗位,让辅导员也有了当“领导”的奔头,这样就为辅导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健全辅导员“出口”机制

将辅导员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和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不少高校所有党政管理部门不再新进应届毕业生,所需人员缺口,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从辅导员岗位中补充。有的高校还坚持把辅导员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积极把优秀辅导员推荐到校内管理干部岗位。例如,中国药科大学“超过半数以上的党政部门及院部系领导都有过担任辅导员的工作经历”。[6]同时,还可建立辅导员在高校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流动渠道,每年推荐一批优秀辅导员到地方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实践表明,通过构建有效机制,把握住“高进、严管、精育、优出”等关键环节,使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待遇有保障,能有效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还可以有效带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推进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更富有成效的良好局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教党[2013]9号)[EB/OL].[2013-05-03].http://www.moe.gov.cn.

[2]杨晨光,等.上海全力打造高素质辅导员队伍[N].中国教育报,2006-01-20(1).

[3][4]姚冠新,等,编著.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实践与探索[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2:19,20.

[5]穆文龙,等,主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88.

[6]缪志聪,等.中国药科大学推辅导员对学生“一口清”管理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3-06-26(15).

【基金项目:2013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编号:13JDSZ3010);2013 年江苏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重点项目( 编号:JDXG?FA201301);江苏大学第13批大学生科研立项资助项目(编号:13C412)】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