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中小型制造企业战略调适的思考——以山西电力设备厂为例

  • 投稿韬光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1012次
  • 评分4
  • 55
  • 0

王箭 张智荣

摘要:21 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形成,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标志的现代科技进步,促使企业不断自我调整,谋求持续发展,企业在赢得新机遇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压力和挑战。山西电力设备厂把转型升级作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正在尝试由传统制造业向信息化、智能化行业过渡。然而,在艰难抉择的背后,是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其原定发展战略已不适应经济一体化要求,怎样实施战略调适成为决定山西电力设备厂生死存亡的重大课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战略;转型;制造企业

一、中小型制造企业进行战略调适的原因

企业是一个开放的人工组织系统,其生存发展对内、外部环境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同时又有能动性。企业能否持续发展,是由企业系统的功能作用和结构调整所决定的。当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时,企业系统自稳调节功能表现在企业系统的信息反馈机制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反馈调节使企业系统的变化趋于稳定,使变化在允许的范围内量变;而缺乏调节反馈的刚性系统将使企业系统沿着原有的僵化轨迹滑行,并逐步走向衰亡。因此,适时而变是企业战略调适的精髓。企业战略调适是指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状况,为求得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为不断地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对企业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进行重新的总体谋划。显而易见,企业战略调适是发挥企业系统自稳调节功能,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图1所示。

因此,企业战略调适的原因主要可以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第143位成员。以此为标志,中国国内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中国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全球经济发展、技术革新与知识传播彻底打破以往市场壁垒,中国企业同时面临来自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层次的不断提高和竞争节奏的加快,我国企业只有积极实施战略调适,才能做大做强,永葆企业活力。

2. 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就工业结构而言,传统工业以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及数控系统、集成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系统、新型工艺和自动生产线的成套设备为发展重点。而高新技术产业则以电子信息、光电工程、生物工程、新能源、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技术的产业化为发展重点,因此,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将是未来的产业趋势。这就迫使企业主动调整方向,力求在新的产业领域获得长足发展。

3.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不可否认,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行业普遍存在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以致企业产能过剩、产品积压、恶性价格战盛行,进而诱发市场竞争的无序化和白热化。尤其是在一些竞争比较突出的行业,企业效益大幅度下降,诸如零件制造业、家电业、PC制造业等纷纷进入微利时代,甚至已无利可图,面对这种情形,企业再不进行战略性调整,努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势必被市场所淘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并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根据企业自身实际,选择合适时机,加快推进转型步伐。

二、中小型国有制造企业发展的现状—以山西电力设备厂为例

1.山西电力设备厂简介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设备厂(简称“山西设备厂”)始建于1968年,现隶属于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山西设备厂是集电站辅机业务、设备设计制造及更新改造、检修安装等于一体的输煤、除灰设备的大型骨干企业。企业的主导产品有火电厂输煤、除灰、热机等系统的辅机设备和耐磨件产品。

山西设备厂所属分公司山西开关厂主要产品有:高低压开关、断路器;箱式变电站和箱式开闭所;高压开关柜及各种交流低压配电柜;智能电表箱、电能采集和负荷控制终端以及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DCS)等。

相继研制开发出PKGA43-WHC2050A 用电管理终端、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有载调容变压器、KYN550 型中置柜等新产品。

2.山西电力设备厂战略调适的环境分析

所有企业都只能在某些职能领域方面具有优势与劣势,内部因素的影响与外部环境影响共同构成建立企业目标与战略的基础。而其中有一些是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那些不易被竞争对手超过或模仿的专有能力。企业发展战略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弥补企业的弱点,发挥专有能力的优势,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

企业资源状况分析:(1)人力资源状况。截止2013 年12 月底全部职工693人,职工具有研究生学历5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144 人;具有大学专科学历164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共计132人,占总人数的45.2%。具有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共计380 人,占总人数的54.8%。

公司员工层次中,除普通操作人员未定级外,从事技术和管理的员工所占比例较大,也比较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员工较高的文化素质使他们容易接受高新技术和现代企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在目前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信息时代,他们可以在公司进行战略调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2)财力资源状况。截至2013 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资本为8060万元人民币,2013年营业收入近1.7亿元,资产总额近3.4 亿元,由于单位人员臃肿、成本过高、流动资金不足、销售产品价格变化等原因,使得公司利润空间负担很重,销售的产品无法产生大的利润,导致每月固定的折旧和摊销费用无法从产品的销售收入中带走,所以公司的财务状况不是很理想。

(3)研发资源状况。山西电力设备厂的技术研发中心目前有人员18人,其中高工2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3人,见习生3人。尽管公司拥有比较扎实的科技研发基础,并且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比较领先地位,但是与先进企业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其一是研发方向滞留在既有产品的优化设计上,技术的前瞻性不够。其二是新领域研发投资不足,技术的创新力不足。其三是研发人员流失,由于管理上的不完善,造成部分研发人员跳槽到其他企业,研发人员阶梯出现缺口。

三、山西电力设备厂发展战略调适的举措

1.切实转变经营理念

观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败。企业没有好的经营观念就难以取得好的经营业绩,而职工没有好的思想观念就不可能取得令企业满意的工作业绩。

转变观念应从两个层次着手:一是转变经营观念,即要树立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产为本的观念,还要从生产经营转变为产品经营和市场经营,直至社会经营,立足于长远为企业搭建良好的管理平台,创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改变员工的思想观念,过去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饭大家吃而无饭大家饿的观念必须废除,应在企业内部创建一种竞争、协作、充满热情的工作氛围。

2.实施全面成本控制

山西电力设备厂辅助配套设备一部分依靠进口,一部分在国内购买。进口材料主要来源于代理商,无形之中加大了成本。因此,从降低成本出发,很有必要整合一些供应商,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区别对待。比如,电动机、耦合器主要从国内厂家购买,就可以选择一些电机生产商,投资参股,成为他们的股东,以获取优惠价格。对于一些进口原料来说,比如,进口轴承,成为它们的国内代理商将是比较可行的方法。从其他代理商手中购买明显要出更高的价格,自己代理,减少中间环节,经营成本自然就会下降,同时作为代理商还可以经销此类产品,公司的议价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3.改善人力资源系统

过去,山西电力设备厂一直沿用国企传统管理方式,“人力资源”意识十分淡薄,公司内部既没有建立起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也没有培育和造就人才的良好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壮大和发展。此外,山西电力设备厂的管理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是职能划分不清晰,资源配置不均衡,大量人员集中行政和生产部门,营销中心、技术中心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则相对紧缺,这些岗位的资源缺乏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公司管理粗放、市场占有率低下等问题的产生。所以,单位要想成功的进行战略调适,必须对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认真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企业“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首先要调整人力资源分配,选择优秀资深的营销人员让他们负责老产品新市场、新产品新市场的开发。减少生产线上的员工。对知识水平较高的员工进行再培训,进入售后服务部门。这是因为他们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使用性能,经过简单培训和锻炼就能胜任新的工作。其次要招贤纳才,除了重视和用好技术部门现有人才外,还需向外招聘高端的技术人才,同时鼓励员工自学成才,以增强公司研发实力和后劲。第三明确各部门职能职责,扩充人力资源部门,并与行政部门互相独立,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一致,高效运作。第四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同工同酬,易岗易薪,根据员工业绩的好坏、贡献的大小,在收入分配、提职晋薪、福利待遇上拉开档次,充分调动起每个员工履职尽责,敬业爱岗的主观能动性。

本文认为,山西电力设备厂在制定和实施改革转型发展战略时,要充分论证,审慎决策。当务之急,是如何把公司做强?要力求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有机结合,采取集约型发展战略,重新进行产品组合。要聚焦电力设备,做好主业,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经营模式,把公司建设为产业的领头军。该发展战略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突出主业的发展、核心业务能力的培育和整体优势的发挥,有利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微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 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迈克尔·波特. 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魏杰.企业发展战略选择[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4]芮明杰.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杰恩·巴尼. 王俊杰,等.译.获得与保持竞争优势(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亨利·明茨伯格. 刘瑞红,等.译.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7]刘冀生.企业发展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罗伯特·格兰特. 胡挺,张海峰,译.公司战略管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

[9]王革非.战略管理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0]董大海.战略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1]安德鲁·坎贝尔,等. 任通海,等.译.战略协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2]项保华,罗青军.安德鲁斯战略思想及其扩展[J].科研管理,2012(1).

[13]宝贡敏.经济转型期企业主导战略模式选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2).

[14]相里六续.企业多角化经营战略的结构性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2(5).

[15]应维云.企业竞争优势战略的理论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2012(5).

[16]刘东.企业资源发展战略及其模式选择[J].现代管理科学,2013(5).

[17]袁春雨.战略转换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18]饶志明.企业战略评价整合体系及其过程[D].华侨大学学报,2012(1).

(作者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设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