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 投稿小白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42次
  • 评分4
  • 60
  • 0

蒲莹莹刘彬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也在加快,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极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现状、存在的问题等,从改革管理机制、创造外部环境、提升教育实效性方面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教育国际化;思想政治工作;挑战;对策

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1.教育国际化本质是文化融合

尽管发展中国家在现阶段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处于劣势地位,但国际化是一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趋势而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制度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必须通过强化民族意识,促使国际化适应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协调平衡。国际化的目的是有效改变高等教育的落后状况,切实提高本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现代化水准和适应能力,实现与发达国家的平等交流和对话,以建立新的世界高等教育生态关系和发展秩序,达成文化上的融合。

2.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世界各国的通识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非我国独有,只是不同国家提法不同,其明确的政治性是一致的。在美国和法国称为“公民教育”。美国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国民精神”和对国家履行义务的“责任公民”;法国则强调公民责任感和“热爱法兰西共和国品质”。在德国和英国称为“政治教育”。德国将政治教育、和平教育、环保教育等内容列入普通教育的教学计划之中;英国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奉献精神以及勇敢、诚实、无私的优良品质。新加坡把德育教育与基础能力教育、双语教育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三大基础,强调对公民进行国家意识教育,形成共同价值观。综上所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共性特点,虽然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差异,但都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思想品德塑造,在国际化进程中也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二、我国教育国际化现状及思想教育的新挑战

1.上海教育国际化发展实例

(1)国际合作:1991年,上海首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立;1995年至2013年上海已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250多个,约占全国1/3,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0%。

(2)人才输出:上海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海外学校的“国际教室”。至2013年,上海高校学生海外游学比例达5%。从统计数字看,从2008年开始出国人数每年递增20%至25%,各国接收中国留学生数量都有明显增长。2010年,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比上一年增长29%;英国2010年发放4.4万学生签证,比2009年增长26%;意大利从2009年开始,每年中国学生数量都比上一年增长25%至30%。

(3)国际学生:上海将打造一批“国际教室”,增加留学生的比例,使同一个教室里坐着来自几个甚至十几个国家的学生。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充足,到2020年,我国将接纳留学生50万人,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提出15%的目标,意味着要接纳15万留学生,接近全国的三分之一。

2.教育国际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1)意识形态的斗争日益复杂化。西方国家凭借全球化趋势和西方国家经济文化的强势地位,利用中国教育国际化的机会,加强思想渗透,达到在中国推行西方“人权”标准和政治制度的目的。在教育、文化等各种形式的交往和活动中,极其隐蔽和欺骗性地宣传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必然会使一些意志薄弱或渉世未深的大学生受到毒害。对西方价值观产生盲目崇拜,背弃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产生动摇,弱化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

(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相对滞后。传统的思政教育仅重视马克思主义等专业知识教育,轻视国际化的普世价值观和学生素质教育。拘泥于纵向的自我比较,或是用基于过去时态的“忆苦思甜”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争夺国际话语权的意识,很难在当代大学生中产生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也很难影响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

(3)对教育国际化给学生思想和个性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认识不足。高校对大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薄弱,表现在国际意识观念落后,国际意识教育理论不成熟,教育工作手段简单化,工作队伍缺乏专业训练等。现在的大学生愿意接受新事物和观点,尝试新的生活方式,不循旧,不保守;他们思想独立,具有批判精神和创造激情,敢于向权威挑战;这些行为和心理特点给当代青年大学生打上了全球化时代的深刻烙印。

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对策

加强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大学生思想教育是一项全面、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从多个层面协调推进。

1.构建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机制

(1)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充足保障。要在建立专门的思政工作培训平台,在辅导员培训基地基础上,建立海外培训基地和实践平台,推进出国(境)研修计划,有计划地选拔优秀专业人员到基地培训;要加强教育指导,利用党校、专题培训、形势报告会等方式,经常性地对专业工作者进行培训,组建专家团对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指导。要通过拓宽广大思政教师视野,让他们通晓国际规则,学习先进工作手段,成为开展工作的中坚力量。

(2)加强国际化示范基地和平台建设。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国际化教育实践基地和中华文化体验基地,让外国留学生和教师亲密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文化习俗;要加大国际化汉语课程建设,出版系列针对外国人的教材、工具书和普及读物;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手段,为外国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提供便利;政府要大力鼓励建立民间文化交流组织和开展民间交流活动,创造条件使每个平常百姓都成为中华文化的宣传者和推广者;要加大海外留学生的组织建设和平台建设,让人在海外,心能感受国家的关心、赋予的安全感和民族自豪感。

(3)坚持走出去战略,提高工作主动权。主动参与国际组织相关的教育政策、规则、标准的制定,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区域性和全球性教育与科研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和组织国际项目研究计划;支持国际项目计划在学校设立组织协调机构或项目办公室;鼓励和支持教师和学生申请国际合作项目,扩大国际话语权,提高推进工作的主动权。

2.提高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1)加强教学改革,推进教育课程国际化。在不断扩大留学生规模基础上,建立健全留学生服务体系,加强与国际接轨的服务功能,创新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全英文课程、跨文化课程建设,鼓励引进海外优秀教材。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中国特色”课程,并结合国际需要,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开设吸引国际学生课程,编撰符合要求的教材;要根据外国学生习惯,改革教育方式,提高对外国留学生教育影响力和教育效果;要建立灵活、开放的学分制度,与国外大学建立学分互认机制,灵活有效地开展跨国课程学习;加强网络课程、开放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和吸引力,扩大课程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2)提升高校教师的国际化素质和工作水平。要加强思想政治专业队伍建设,利用政府部门提供的有利条件,加快人员的观念转变和能力提升;要加强专业教师的教育培训,在不断提高学校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专业教师比例的同时,要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培养,让专业教师成为中华文化、中国优良传统和爱国教育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要注重外籍教师的教育和管理,让他们尽快熟悉中国国情,了解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更多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文化使者和民间亲善大使;要有针对性地建立海外留学生服务机构和专业服务队伍,为海外留学生提供专业服务。

3.要为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国家应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整体文化软实力。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和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三是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提高文化传播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2)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推进国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形式。要以素质拓展为核心, 加强校园国际文化建设, 使大学生的思想修养在校园国际文化的熏陶中不断得到历练和升华。建设过程中, 应着重做好三个方面: 一是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契合大学生需要的国际文化活动。二是要营造良好的校园国际文化环境。三是要塑造富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国际精神。在开展校园国际文化活动时, 可以举办一些有关中外文化方面的辩论会、演讲会、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影视欣赏、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寓教于乐, 使学生的国际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升华。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美]亚瑟·科恩(Arthur M.Cohen)著,李子江译.美国高等教育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英]罗纳德·巴尼特(Barnett R)著,蓝劲松主译.高等教育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王杨,陈树文,徐帅.论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眼点的迁移[J].社会科学家, 2011(10).

[4]张安然.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及政策支持[J].当代教育科学, 2011(9).

[5]王海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与实践:论美日欧盟诸国及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

[6]黄福涛“. 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与比较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02).

[7]夏亚峰.美国的留学生教育现状及其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3(04).

[8]菲利普·G·阿特巴赫,蒋凯.全球化驱动下的高等教育与WTO[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