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诸暨市发展农村社区居家养老的探索与启示

  • 投稿钟可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673次
  • 评分4
  • 26
  • 0

陈莹

摘要:当前传统的单一家庭养老模式已弊端凸显,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优势于一身的社区居家养老开始崭露头角。作为浙江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县(市、区),诸暨在试点推行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上做了许多探索,以诸暨实践作为研究样本,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农村;社区居家养老;诸暨

随着社会转型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当前人们在改进农村养老模式的必要性上已没有太大争议,但对集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之优点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还比较陌生。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 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诸暨市发展农村社区居家养老的实践探索

诸暨市现有老年人口21 万余人,占总人口比重20%左右,其中16 万多老年人生活在农村社区,占老年人口的近75%。面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诸暨市以“银龄互助、邻里守望、助老劳务储蓄”等为手段,探索构建“以家庭照护为主体、社会(社区)服务为依托、志愿服务为补充”的“互助共济”型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1.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⑴全面实施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诸暨市建有市、镇乡(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分工明确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从2009年开始,诸暨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依托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市场化运作,建设了生活护理、休闲娱乐、老年爱心食堂、阅览室等大量设施,89008800家庭(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居家老人安装“一键通”等现代养老方式。在此基础上,2013年起,依托全覆盖农村社区的“星光老年之家”,鼓励符合条件的升级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目前已建成80家功能特别完善、覆盖面广的照料中心并投入使用,以照料中心为依托,整合老年协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等活动。

⑵将养老机构纳入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把全市27家镇乡(街道)敬老院转型升级为社会福利中心,整合医疗、体育、文化等资源,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一方面直接承载供养、寄养、社区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一方面发挥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职能,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并为辖区内家庭养老护理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供支撑,提升其照料、护理能力。2013年已建成8个示范点,三年内实现全面转型。

2.创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式

⑴市场运作模式。2009年底,诸暨市筛选确定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承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公司运作管理、连锁经营服务”的模式,把居家养老服务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不久前,市暨阳美好社区服务中心被枫桥镇引进,成为试水居家养老服务的又一家民非企业,承担居家老人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保健、紧急求助、心理咨询、精神慰问等服务项目,令居家养老服务走上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之路。

⑵数字化养老模式。近3年来,诸暨市为社区1368 名居家老人安装“ 一键通”,确保为老人提供24小时贴身保姆式服务。依托这一平台,释放老年人消费需求,只要拨通热线,就能得到相对低廉优质的自费购买服务,既解决老年人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又使得企业在社会化运作中取得合理回报。

⑶低偿服务模式。在志愿服务的基础上,探索低偿服务模式。如陈宅镇陈宅村有一支由23位村民组成的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他们为全村失能老人上门护理、理发、洗衣、洗被,收取低廉费用,激发潜在的养老服务需求,也保障了志愿服务的长效性。各社区建成的老年食堂也开始尝试低偿服务,为老人提供午餐。老人可以在照料中心活动一整天,这为许多白天外出工作的子女解除了后顾之忧。

⑷银龄互助模式。诸暨所有农村社区都建有老年协会,依托协会实施银龄互助项目,鼓励健康、年龄相对较低的老年人帮扶空巢、高龄、病残、失能老年人,开展互帮互助、以老助老的志愿服务。比如在王家井镇,可以由老人就近选择已登记的邻居、亲戚进行结对,采取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服务模式,结合养老服务评估和补贴制度,不仅解决了老人的日常照护问题,也为大龄农民再就业开辟了道路。

3.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⑴引导社会慈善聚焦养老。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氛围日益浓厚,有识之士、爱心人士率先把关爱的眼光投向老年群体。累计已有3000万元捐款投向城乡社区,帮助改善养老服务设施,资助老年人文体社团等,丰富老年人生活。如璜山镇姚王村由太子龙集团出资设立“敬老日”,每年正月初六为全村老年人拜寿、发放红包。再如同山镇西源村一位企业家每年为该村老人每人发放600元慰问金,两年共投入48万元。

⑵壮大志愿帮扶队伍。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功能的同时,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志愿为老服务。积极与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学校和企事业合作,建立为老社会支持系统,探索建立“助老劳务储蓄”保障机制。每个城乡社区都组建了“银龄互助”志愿者帮扶小组,党员干部志愿者帮扶小组,青年、妇女志愿者帮扶小组,“十小”行业志愿者帮扶小组,对需要照料的老人,建立联系卡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上门”、邻里守望服务。目前已建成志愿者服务队伍562支共74407人,受益老人5万余人。

⑶实施老年优待政策。诸暨市从2006年开始实施老年人优待政策。对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免费乘坐城市公共汽车、免费游览政府投资主办的旅游景点及各类展馆,其他老年人享受半价优惠并为老年人购买出行保险。老年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成立了市法律援助中心老年人工作站;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持续较快发展,老年电大教育点已覆盖全市502个村(居),市老年活动中心开始规划建设,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二、诸暨市农村社区居家养老

模式的启示与思考

1.经济发展:农村社区居家养老的物质基础

中国农民的养老品质差异与当地经济差异水平紧密相连。诸暨是工业强市,强大的财政实力保证了各项养老补贴和老人优待政策的实施。2013年诸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补贴资金列入市级财政预算2000万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100元,80周岁、90周岁以上老年人再分别享受高龄补贴每月30元、50元,在此基础上,向百岁老人发放300元每月的保健补助费;落实资助困难人群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困难老人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市镇两级财政各承担50%;对于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给予3~5万元的建设经费补助,每年拨付1~3万元作为运行经费补助。

2.社会参与:农村社区居家养老的不竭源泉

养老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责任。诸暨市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一是多方筹措社会资金。诸暨的农村大多拥有驻村企业,企业主基本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村民或其后代,普遍具有建设“生活共同体”的意愿。诸暨市鼓励和引导驻村企业共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吸引了3亿多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普通百姓也参与到敬老、爱老的大军中,许多村里的“敬老食堂”都是在村民“几桶油”“几斤米”“几百元钱”的资助下慢慢建设起来的。二是社会组织积极有为。尽管村里有各级财政补贴和社会慈善捐款,但“坐吃山空”不能成为长久之计,为使这笔钱能“生钱”,村老年协会将本金交给村里有实力的企业家使用,每年获得至少10%的收益作为日常使用资金;老年协会还通过举办“贺金婚”“千叟宴”、联欢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

3.结合地方优势:农村社区居家养老的特色之路

农村社区居家养老应充分依赖本地资源,突出自己的特色,这不仅有利于集约资源、加强农民居民的向心力,更有利于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在全国范围内脱颖而出。诸暨是书法之乡、体育之乡,在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牢牢抓住已有资源,以农村社区文体建设为亮点,走出一条较有特色的养老之路,近些年农村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持续较快发展。一是利用原有的文体设施。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室内都建有图书馆、棋牌室,有些室内还建有书画室、排练厅、健身房等,室外都普遍有健身路径、篮球场、休闲凉亭等,同时还在原自然村设立服务中心分场所,方便老年人就近参加文体娱乐。二是老年体协、老年书画协会等团体活跃在城乡,镇村体育文化队伍空前繁荣。诸暨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是全国老年体育先进集体,近年来已在全市所有乡镇( 街道)和行政村建立了老年体协组织。老年体协总共有13 种文体活动,每年都会安排8~10次全市性比赛活动,每四年举行一次大型老年人运动会,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4.文化传承与兼容:农村社区居家养老的精神动力

农村社区居家养老体现了传统养老文化的亲缘关系和现代养老文化的服务关系,在维系中国优秀传统孝文化的同时,积极引入个人积极参与、养老助老社会风尚等现代文化元素,有利于农村养老文化创新。而文化的传承与兼容反过来又成为农村社区居家养老的精神内核,助推农村养老的进步。诸暨市以农村“文化礼堂”为阵地,以“新民讲堂”“道德讲坛”等形式延续乡村文脉,创设受农村群众特别是老人欢迎的道德风尚建设载体。

2013年全市建成27家具有示范意义的文化礼堂,至2017年底,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覆盖率将达30%以上。比如安华镇三合村的文化礼堂,它的创建得到了村里老人的大力支持,老人们全程参与“五廊二堂”(五廊指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才艺廊,二堂指礼堂和讲堂)的资料收集、设计和组织施工,建成后他们也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文化礼堂不仅成为村里的培训室、红白喜事堂,更是老人的休闲集散地。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村史、感受文化、感受文明。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孟庆哲.关于我国养老方式及其发展趋势的思考[J]. 科技和产业,2009,9(4):75-77.

[2]张春艳.居家养老研究综述[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9(1):63.

[3]王萍,李树茁.农村家庭养老的变迁和老年人的健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50-250.

[4]韩梅,侯云霞.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与农村养老模式探析[J].特区经济,2008:145.

(作者单位:中共诸暨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