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卫
摘要:湖北省的“一主两副”战略及其技术性支撑成果《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已历经10 年时间的实施和检验,梳理、归纳这10年来的实践、认识,并对各类原始素材予以考证,还原了“一主两副”战略形成的主体路径及其诞生的思想渊源,评估了“一主两副”战略在推进历程、实施措施、实践运用、理论研究等方面不断探索的基本特征和总体规律,并从确保政策的延续性、及时优化相关措施、提升理论认识水平、科学推广合理运用等方面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一主两副;评估;策略
“一主两副”是湖北省委、省政府统筹全省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主旨是构建以武汉为主中心,以襄阳、宜昌为副中心的跨越式发展格局。湖北省人民政府对其所作的名词详解为:“200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将襄阳(时名襄樊,下同)、宜昌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要求逐步形成以武汉大都市圈为龙头、襄阳大都市区和宜昌大都市区为两翼的‘三足鼎立’发展态势。”
该详解表明,湖北省的“一主两副”战略于2003年正式确立,已经历过10年时间的实践和检验。一方面,相对于湖北省之前出台的其他战略决策,如“一特五大”、“两通起飞”等,“一主两副”无疑是最持久、最有影响力的;另一方面,事实证明“一主两副”的城市群构架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提高集群效率,已成为湖北发展的长远导向①。
为此,就“一主两副”战略在这10年实施过程中的探索情况、运行特征及其相关背景作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建议。
一、“一主两副”战略的形成路径
上述有关“一主两副”名词详解的内容来自于2003年9月1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强城镇建设工作的决定》(鄂政发[2003]30号);除此之外,该文件还强调:“按照国务院审批的《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始于1999年9月,其“一主两副”思想形成的关键性节点如下:2001年10月,首次将襄阳、宜昌并列提升为“全省副中心城市”;2002年5月,率先提出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主体的“一主二副”观点;2002年8月,确立湖北省“一主二副”的整体架构及相关成果,并于2002年8月23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秘五字第446号将其下发到17个市州和15个厅局。
2003年8月1日,《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建设部批复实施(建规[2003]157号),标志着湖北省“一主二副”的总体框架获得国务院的正式认可;2003年9月1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强城镇建设工作的决定》,标志着“一主两副”成为湖北省委、省政府统筹全省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当然,上述过程只是湖北省“一主两副”战略形成的主体路径而已,相关部门和学者也有类似的工作和观点。但与之相比,《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时间更早、概念更明确、内容更完整,而且其逻辑性更严密,相关的思路和证据也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可谓一气呵成。
二、“一主两副”战略的思想渊源
1990年代初,湖北省委、省政府曾制定了“一特五大”的发展战略,其基本思路是加快发展一个特大城市(武汉)、五个大城市(荆州、黄石、襄阳、宜昌、十堰),并以此为中心带动全省的发展。随着该战略的全面实施并逐步成为现实,一些谋求改进、优化的思想也逐渐的产生和形成。这其中,“金三角”的思想最具典型意义:1998年10月,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建设厅、省社科联课题组认为:湖北经济已经形成以武汉为中心和以黄石(东)、宜昌(西)、十堰、襄樊(北)为顶点的“金三角”格局。
1999年4月,湖北省建设厅、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课题组认为:应将湖北的城镇空间结构规划为金“三角”、大“三带”格局,其中,三角分别以武汉、襄樊和宜昌三个大城市密集区为顶点。
2001年4月,《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加快以武汉为中心,以黄石、宜昌、襄樊为顶点的“金三角”地区开发开放步伐。可见,虽然“金三角”的组合方式不同,但其不仅具有与“一特五大”战略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而且较“一特五大”又精简、又强化了一步。可以说,“一主两副”是“金三角”思想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
2011年4月7日,湖北省长王国生在省委、省政府“一主两副”战略襄阳现场办公会讲话中强调,从区域发展的带动力看,武汉和宜昌、襄阳分处鄂东和鄂西南、鄂西北的“金三角”阵型,将成为湖北跨越式发展的稳固支架。
三、“一主两副”战略的推进历程
回首“一主两副”战略这10年的推进历程,有持续的思考,有反复的探索,总体的运行轨迹是一个曲折的、先抑后扬的反转之路。
2003年,由于受到“非典”的重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开始转入一个低谷,思维方式也陷入一个低潮,“大都市区”、“大经济区”等不断受到各种质疑甚至指责,《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的相关认识也受到批评,“一主两副”可谓生不逢时。
直到2006年1月,《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形成以武汉城市圈为龙头,以武汉为主中心、襄樊和宜昌为副中心以及黄石、十堰、荆州等大城市为支撑,以县域经济为基础的区域发展格局”。
2011年2月,《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强调:“坚持以武汉为全省主中心城市,襄阳、宜昌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主两副’总体格局”。2011年4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先后在武汉、襄阳和宜昌召开“一主两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现场办公会,之后,还连续发布了加快实施“一主两副”战略的3个配套性文件(鄂发〔2011〕17号、19号、20号)。
四、“一主两副”战略的实施措施
在“一主两副”战略这10年的推进历程中,湖北省各部门、各地方乃至相关的社会组织,探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力度重大、成效明显而且引人瞩目的如下:
1.领导高配
2011年8月,宜昌市委书记、襄阳市委书记同时被高配为副省级干部,加上副省级城市武汉在内,湖北省“一主两副”的市委书记都由副省级干部兼任,这有利于三市获得更多的决策权,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而且能在更大范围调配资源,使三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被进一步强化。
2.部门支持
自2011年开始,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大力推进“一主两副”工作的决策部署,省政府多个部门深入三市开展调研,倾力支持“一主两副”。其中,省发改委侧重重大项目跟踪服务,省建设厅注重“一主两副”城镇密集区规划,省经信委注重产业扶持,省国土厅侧重用地保障等。
3.地方推动
2011年4月以后,武汉力争通过建成“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等,规划、发展成为我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襄阳则围绕“四个襄阳”(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的总体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宜昌则以构建“沿江万亿经济走廊”、夯实宜居、宜业、宜旅“魅力之城”为核心采取强市行动。
4.民间参与
2011年11月,湖北省“一主两副”青年创业者联盟在宜昌城区宣告成立,目标是加强产业对接、优劣互补,引领优强企业率先发展,其中,特别是打破区域限制,引导三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拓展企业发展领域。
五、“一主两副”战略的实践运用
在湖北,“一主两副”战略并不仅仅停留在省一级的决策层面,其思想已逐步渗透到市级、县级的意识层面,其中,属于城镇空间布局类型的实践运用大致可分为以下3类:
1.城镇体系构架
随州市:推进“一主(曾都区)两翼(随县、广水)、多点支撑”城镇化进程。恩施州:提出“一主(恩施市)两副(利川市、来凤县)”的城镇化格局。黄梅县:建设“一主两翼”,一主指黄梅县城,两翼指小池镇和五祖镇。
2.城区功能组织
鄂州市区:形成一主(中心城区)两翼(葛华科技新城、花湖工贸新城)“品”字形发展态势。
黄石市铁山区:谋求“一主(主城区)两翼(东部工贸新城、西部科技新城)”新格局。
咸丰县城:建设“一主(县城)两翼(工业园片区、火车站片区)、一城两河”的总体布局。
3.专业设施配置
武汉市:武汉铁路局枢纽客运“一主两辅”(武汉站以及武昌站、汉口站)、货运站“一主两辅”(舵落口站以及横店站、流芳站)、编组站“一主两辅”(武汉北编组站以及武昌南、武昌东编组站)。
黄石市:着力打造“一主(胜阳港商业中心区)两副(黄石经济开发区和黄石港)”商贸圈。
随县:形成“一主(炎帝神农景区)两翼(玉龙温泉、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的旅游格局。
六、“一主两副”战略的理论研究
自2010 年以来,学术界和理论界开始对“一主两副”战略及相关思想理论性思考和研究,并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了“一主两副”战略的思想体系。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下:
1.叶青:湖北的“一主两副”
2010年9月,该文主要从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增长极理论解释了“两副”的必要性,并提出武汉对武汉城市圈中其他八个城市有帮扶的任务,宜昌对荆州、恩施、神农架有帮扶的任务,襄樊对随州、十堰、荆门有帮扶的任务。
2.韩民春、曹玉平、白小平: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研究
2011年1月,该文从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成长三角理论认识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了5 点政策建议,包括:将“一主两副”作为“两圈一带”战略支点去推进,参照武汉“1+8”城市圈的做法给予省域副中心城市更多的支持,扩大省域副中心城市区划空间等②。
3.秦尊文:关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理论思考
2011年11月,该文从中心地理论、城镇体系理论、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空间演化模型等方面解释了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合理性,并就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认定提出了几点标准,如省域副中心城市与省域主中心城市应有较大的空间距离,省域主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不能简单地以GDP规模认定等③。
七、启示与建议
纵观湖北省“一主两副”战略这10年运行的总体轨迹,并非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提升的过程,不仅开好了局、打实了基础,而且对今后的实践和工作有很多珍贵的启示。其中,最值得称赞的经验就是思想和理念的上行下效、措施和行动的横向互动,从而能很快的形成氛围,能充分的积聚力量。而有必要引起重视的教训就是理论上提升不够、措施上更新不及时,以致于不能从思想上、从行动上持续的“加油”,久而久之,难免会出现后继乏力的情形。为此,提出如下策略性建议:
1.坚定思想,确保政策的延续性
同志指出:大国政贵有恒,不能随便“翻烧饼”。新的时期、新的形势,最怕方向发生变化,最怕政策出现摇摆,否则,再好的战略也很容易半途而废,甚至前功尽弃。建议省委、省政府尽快再就“一主两副”战略发文,进一步坚定思想,旗帜鲜明强调继续实施“一主两副”战略,让全省广大干群的思想不犹豫、步伐不徘徊、干劲不松懈。
2.综合评估,及时优化相关措施
统一了思想、鼓舞了精神还不够,建议省里组织一次针对各部门、各地区贯彻实施“一主两副”战略相关措施的检讨和评估。要沉下去“接地气”、要走出去获得“正能量”,多调查研究、多学习借鉴,既要做好顶层政策设计,又要力度适宜、方法得当,明确哪些措施可以适可而止,哪些措施必须强化。
3.深化研究,提升理论认识水平
“一主两副”战略不仅在湖北显示出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其实在全国许多地区也是屡见不鲜、层出不穷的,这充分表明“一主两副”的城镇空间构型具有客观的规律性和普遍的适用性。建议理论、政策等部门组织力量深化研究,提升理论认识水平,要将“一主两副”上升到范式(模式或模型)的理论高度,增强实施“一主两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大胆实践,科学推广合理运用
“一主两副”战略虽已走过10年的历程,但深刻的认识和真正的实施还仅仅只是近几年的事,其综合效益和长远效益还远没发挥出来,要加大工作力度,要创造性地继承和践行“一主两副”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大胆实践,科学推广合理运用“一主两副”范式,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放大能效,强力支撑湖北的“中部崛起”。
引文注释
①湖北:创新引领建设“一主两副”中心城市[N].人民日报,2012-08-22.
②韩民春,曹玉平,白小平.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84-91.
③秦尊文.关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理论思考(N).湖北日报,2011-10-16.
(作者单位:广东顺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