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瓶颈

  • 投稿艺名
  • 更新时间2015-10-21
  • 阅读量319次
  • 评分4
  • 66
  • 0

粟丹芸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讨论的焦点,其实高等教育质量并非是因为大众化进程才出现的问题,本文从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角度入手探讨由此对高等教育质量产生的变化,最终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瓶颈从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等教育;教育质量;瓶颈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

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制约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是教育资源匮乏、管理机制模式化及办学质量相对下降三个方面。

1.1教育资源匮乏且结构不合理

由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长期未能达标,历史亏欠严重,致使高校的硬件不足,难以承受教学、科研之重。另外,资源分布结构不甚合理,高于平均值的高校绝大多数位于经济发达地区。

1.2管理机制模式化

模式制约着人们的改革和创新。我国的高等教育没有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去开创新型高等教育的先河,而是仿效苏联的办学模式,形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类别结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趋同,单科性院校过多、多科性院校不足、综合性大学太少的结构布局,严重影响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1.3高等学校定位趋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要的是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由于受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等影响,各高校在考虑自己的定位时,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趋同倾向。

二、高等教育瓶颈效应

2.1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要走向国际化、信息化、综合化、一体化,唯有靠加快发展,但资派、管理、质量三大瓶颈严制约着这种发展。资源匮乏,发展基础薄弱。管理任化,发展活力不足。重量轻质,发展目标偏移。

2.2制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高素质人才“国产化”率偏低,其重要原因是资源、管理、质量三大瓶颈影响着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直接制约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3制约科学文化的创新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打造发达国家那样的“孵化器”,尚待时日。我国高等教育从教育的特点来看,只能算是一种传承式的教育。老师讲课学生听,老师操作学生模仿,一个课堂只能有一种声音,一份试卷只能有一个标准答案。这种棋式复制化的传承教育,严重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三、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制度追因

3.1教师投入动机的制度约束

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带动性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投入对于教育质量十分关键。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着教师投入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重科研轻教学;二,重数量轻质量;第三,重书本轻能力;四,重经济轻教育。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除了教师本身原因以外,更关键的是教育制度影响:

其一,学术评价制度,当前的学术评价制度虽然较之过去,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学术管理和评价制度、与学术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距离,依然片面追求数量、档次的定量化倾向十分严重。

其二,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劳动合同,只能规定员工的工作时间和薪酬标准,忽视了其主动性的努力。

3.2学生投入动机的制度约束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样是一个能动性的因素,因为教育质量是直接通过学生来反映和体现出来的,学校创设的环境再优越,教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充足,如果学生的投入不足,都很难产生较高的教育质量。

3.3管理人员投入动机的制度约束

在教育经济学的视角中,高等学校实际上可以看作众多的契约为连接点而形成的一种处于较高有序状态的“实体”。在这个实体中分工明确,教师可以专心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而把辅助教育服务或者与教育服务有关的其他事宜让渡给学校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但是目前高校内部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却存在几种倾向,其一,重视工作时间轻视工作效率;其二,重视教育制度的自上而下生成路径轻视教育制度的自下而上生成路径;其三,重视教育制度制定轻视教育制度的执行。

四、高等教育质量的改进措施

4.1理念开拓,进行管理机制创新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为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首要的是更新教育观念。要冲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认真总结高等教育的经验与教训,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价值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其次,推进素质教育。要实行以能力培育为本位的“素质教育”,要给教育的思想、内容、方法、制度赋予新的内涵,要以人为本,改变教育内容,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4.2结构调整,优化高等教育体系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宏观侧控,积极稳妥地调整高等教育的类别结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优化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1.调整类别结构,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2.调整专业结构,为社会提供各类人才。教育管理部门或教育机构应根据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趋势和国家产业结构政策,组织市场调研,科学预测人才需求结构,从而确定专业设置及其办学规模。3.整层次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梯度。从人才学的观点来说,博士生到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的数量—层次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

4.3激励机制对教育行为个体的干预

激励机制是对学校内部个体行为目标的选择起制约作用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莱宾斯坦认为组织内部低效率根源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合作,个体是有惰性特征的,因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调动个体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能动措施使因利益不一致而造成的低效率降到最低。

4.4道德调节对教育行为个体的干预

教育质量问题的出现大都是因为教育内部存在教育行为失范,而导致教育失范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制度“真空”,容易导致个体劳动行为的外部性,如果外部性得不到充分的内化,必然挫伤个体的积极性。因此,建立与道德机制相适应的高校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度;优秀教育教学奖励制度。规范和调节他们的言行,激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改变他们的理念,使之自觉提升个人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克服本性懒散和制度懒散,自觉地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切实的解决好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快速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秀芹.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制度瓶颈[J].教育与经济,2009(1).

[2]王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及改革思路[J].教育研究,2002(7).

[3]施晓光.西方高等教育质量全面管理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2(3).

[4]吴时明,羊阳.经费:高等教育资源“瓶颈”突破的关键[J].科技创业月刊,2011(6).

[5] 骆晶磊.浅谈如何突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瓶颈[ J ].北方经贸,2005(3).

[6]姚秀颖,陆根书,李怀祖,席酉民,郭菊娥.我国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制度瓶颈与政策选择[J].复旦教育论坛,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