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疆农科院住村工作组“访惠聚”活动探索

  • 投稿梁千
  • 更新时间2016-05-24
  • 阅读量290次
  • 评分4
  • 87
  • 0
 【摘 要】 本文从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做好去极端化三个方面总结了新疆农科院住村工作组一年来的主要探索和实践,并从八个方面对继续做好“访惠聚”工作提出了建议:继续选好配强工作组、继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加强项目的统筹协调力度、加强对村级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认真研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效途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政策,支持合法宗教,打击非法极端势力。 
  【关键词】 新疆农科院;住村工作组;访惠聚;探索;实践 
  2015年是“访惠聚”活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新疆农科院住村工作组思想统一、精神饱满、干劲十足,针对村域现状,紧紧围绕三项重点任务,突出农业科技优势,以解决群众的呼声、诉求和困难为抓手,既集中力量解决各类突出问题,又细致深入做好凝聚人心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了基层广大村民发自内心的欢迎和赞誉。 
  一、“访惠聚”活动的主要探索和实践 
  1、做好群众工作 
  一是密切联系群众,掌握真实民情。工作组坚持“走到、看到、问到、听到”,探索了“三步三阶段”走访入户法。即:第一阶段——认识,熟悉村民情况和家庭情况,第二阶段——熟悉,找出可以依靠和信任的对象,第三阶段——一对一入户交流,全面、深入了解村情民意,摸清底数和问题,通过细致的工作,掌握了群众的所需、所急、所想、所盼,使工作组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依托农业科技优势,抓好农业生产。赠送良种和农资,打造良种繁育和高产示范田,探索了“村委会引领、工作组助推、公司经营、农户响应”的增收机制。帮助村民购置农机具,根据农时节点,举办双膜瓜、棉花、玉米、小麦、核桃、红枣等作物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培训,在做好村内农业生产和培训的基础上,扩大服务辐射范围,做好乡域、县域及周边县市的科技服务。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和技能,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扶持壮大农业合作社,探索“村干部牵头、能手支撑、村民参与、低保户吸纳”的组织形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三是认真倾听百姓诉求、抓好民生建设。工作组以改善民生为切入点,多渠道筹措资金,帮助村民协调解决出行、饮水、住房、用电、文体活动场所、教育等方面实际困难。精心实施扶贫项目,解决村民生产生活难题;硬化道路,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修建机井,解决村民灌溉用水难问题;为村民协调解决新搬迁住址用电难问题。建立庭院经济示范户,美化村民生活环境。美化、亮化、硬化、功能化村委会,使村民活动有场所、学习有课堂、娱乐有场地。实施关爱下一代工程,开展金秋助学、捐资助学和结对子活动。持续做好四老人员、贫困户的慰问和帮扶,经常送去米、面、油、菜等生活品,送去捐赠衣物、过冬被褥、取暖炉和过冬煤。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让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工作组的真情实意。 
  2、加强基层组织 
  工作组结合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整顿活动,以提高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村干部队伍的管理和作用发挥为抓手,一是选准配强村党总支书记,9村工作组调整了村党支部书记后,村里的整体工作较之前上了一个台阶;二是配强村党组织班子。7村、10村工作组调整了村“两委”部分班子成员,为村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教思路、教方法,带动提升工作水平;三是完善基层组织机制。15村工作组探索推行“四学三会”制度,探索“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健全村民小组基层组织架构,强化村级“一个阵地八项功能”,广大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度不断提升。 
  3、推进“去极端化” 
  一是开展文体活动。利用节日和农闲时间开展参观学习、文艺表演、体育比赛和电影放映等多种形式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二是加大宣讲力度。结合“揭盖子、挖幕后”专项整治活动,把“去极端化”宣传教育贯穿各项工作之中,采取集中宣讲与个别座谈相结合,工作组干部宣讲和村民宣讲员宣讲相结合,村民普遍宣讲和青年重点宣讲相结合,政策宣讲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确保宣教工作不拘形式、全覆盖、不留死角;三是创新宣讲方式。探索了“十户宣讲法”,在走访入户中,以“十户”为一讲,在“十户长”家进行集中宣讲,在“十户一讲”式宣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不同群体面对面宣讲,既避免了入户走访中的随意性,又有效地把走访和宣讲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起到宣传引领、抵御渗透、面对面教育的作用和效果。 
  住村以来,4个村的民生大有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生活环境持续往好的方向变化。村党支部的精神面貌发生较大的变化,干部和群众关系更好了,老百姓遇到问题愿意来村委会解决,愿意找工作组反映。村干部工作积极更主动了,对社会稳定、宗教管理敢抓敢管。群众充分组织动员起来了,对宗教极端言行开始敢说敢言了,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宗教氛围,村民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能力不断提高。村里多了欢声笑语、多了青春气息、多了新风正气,村民世俗化的生活正在回归,这些,都增强了我们继续做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二、关于深入做好“访惠聚”的几点思考 
  自治区党委对“访惠聚”目标和重点任务有了明确的要求,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结合一年以来的工作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开展“访惠聚”活动是一项细致的、需要各个方面继续加倍持续给力、久久为功的长期性工作,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对深入做好下一步“访惠聚”工作有如下的思考和建议: 
  1、继续选好配强工作组 
  一是要着力克服工作组之间的不平衡现象。目前各级工作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钱的单位比投入,有权的单位比政策、盲目的比眼前成绩”等攀比跟风的做法,导致各级工作组之间、同级工作组之间出现了“人力、财力、物力”不平衡、工作开展不平衡、工作成效不平衡等现象,由此带来“工作组与工作组之间比较、村与村之间攀比、群众之间心里有落差”的负面影响,要多探索管长远、管思想、管群众利益的长效做法;二是要选好工作组,树立干部良好形象。要切实改变个别工作组存在“人在心不在、人浮于事、对工作有畏难情绪”的现象,注重选择那些综合素质过硬、奉献精神强、心理素质好的干部,真正做到“真心、真情、真知”,真正做到“人到、心到、工作到”;三是要合理搭配工作组成员结构。工作组内懂双语的干部要占到60%以上,少数民族干部要重点培训党的基本知识、民族宗教知识,不仅要会说日常生活用语,还要会翻译国家法规政策、农业常识、维稳教育等相关专用语。 2、继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访惠聚”要取得实效,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核心在村党支部坚强有力,一是要进一步配强调优班子成员。逐步优化“两委”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和驾驭工作能力;二是加大后备干部、年轻干部、妇女干部、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三是要加强村干部双语水平、政策水平的培训力度。 
  3、继续加强项目的统筹协调力度 
  一是探索优化当前的项目运行管理方式。给予村民一定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变“被动接受者”为“主动参与者”、“利益攸关方”和“美好家园的建设者”;二是改进自治区村级惠民生项目管理方式。结合今年项目的实施效果,建议给予住村工作组对自治区村级惠民生项目一定的决策权、自主权和监督权,适当地加快项目进度。三是继续在自治区层面统筹协调各类项目。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工作组之间项目不平衡的问题,安排到基层的各类项目,工作组除了有参与实施权之外,还应给予一定的决策权和整合权。四是改进当前的扶贫项目分配方式。按照新形势下精准扶贫的要求,加快落实事关贫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扶贫项目,做到“应扶尽扶”,真正落实到每个贫困户上,让弱势群体享受到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带来的真正实惠。 
  4、加强对村级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 
  一是谋划未来发展规划。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组织结构的改变,必然带动劳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作组要立足当前,谋划未来,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规划,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二是加强分类指导。在“访惠聚”活动的具体工作中,各个村的重点和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只有加强分类指导,才能提高工作实效。 
  5、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一是发展壮大农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推进农村合作社建设,探索建立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探索“村干部牵头、能手支撑、村民参与、低保户吸纳”的组织形式,鼓励村民将零散耕地向大户、种植能手集中,积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合作社用现代农业理念和先进组织经营模式进行生产、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农民经济组织的组织化程度和政治属性;二是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在压缩棉花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继续引导村民进行种植、养殖结构调整,积极探索规模化种植、养殖的有效途径,继续探索合理扩大其他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鸽子、鸡等禽类的养殖规模,适度扩大林果种植面积;三是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合理进行庭院功能区划,美化村民生产、生活环境,致力打造具有浓郁乡土情调和乡村特色、能够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型文明庭院。 
  6、认真研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效途径 
  按照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提出的就近就地转移劳动力要求,一是强化技能培训。在培养思路上,要变培养“全才”为“专才”,做到“一事一专”,“只有兴趣与特长相结合,才能产生最好的效益”;二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瞄准用工缺口,符合少数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点,在建筑业、家政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特色民族工艺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做足文章,三是加强诚信培训。帮助村民牢固树立起现代价值观念、效率观念、纪律观念,培养合格的现代产业工人。 
  7、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是改进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要切实发挥好“村财、乡管、县监督”的作用,并进行有效改进,探索实现“村财、村用、乡管、县监督”,有效解决“空壳”村现象,有效增强村集体的积极性和自我发展能力;二是提高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率。当前,在南疆部分村不具备发展条件和能力的情况下,探索成立国有资产或扶贫资金管理公司,建立“托管、分红、退出”机制,采取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资金、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切实让国有政策性资金有效恩泽南疆广大农民。 
  8、坚持政策,支持合法宗教,打击非法极端势力 
  一是发挥宗教作用、保护合法、对冲极端。要积极、稳妥、慎重,不随意扩大打击面,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宗教工作方针,要让村民有是非观、荣誉感,知道感恩,明白什么是非法的、什么是合法的,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二是在当前形势下,按区、地、县、乡组建“去极端化”宣讲专家库,吸纳专家学者和具有宣讲能力的宗教人士、民宗统战干部入库,同时从各级工作组中遴选一批政策性强、语言生动、内容丰富的宣讲员,围绕“去宗教极端化”、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四个认同”、党的惠民政策、农村“80、90”后青年思想教育等方面开展宣传活动。三是要“入脑入心”。持续有效地对农民群众加强教育和管理,常帮常管,达到常治,实现久安。 
  【作者简介】 
  谷 辈(1984-)男,山东枣庄人,硕士,新疆农科院组织人事处经济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