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生在面对新的社会角色和工作岗位的选择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应分析中职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职生;就业;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52-03
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3年初的报告显示:2012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增加了1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是本世纪初的6倍多。另外,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不仅技术工人短缺,普通工人也短缺,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对显性就业的影响加大。另据“前程无忧”的一项调查结果,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发展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及良好品质的人才有就业机会,一般的大学生就业并无优势。从以上两项调查结果不难看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就业的总体趋势是有利于中职学生就业的。然而,当前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怎样呢?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天津市电子信息高级技术学校是一所以电子电工类专业为主的中职学校。学校一直在竭尽所能地为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但实际情况如何呢?在校园里,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学校就会给咱们介绍流水线的操作工工作,与不上学被招进去的打工妹没有一点区别,操作工我可不愿意干”,“我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别人去哪儿,我也去呗,不要我再说”,“我已经发动爸妈帮我想办法了。上届那几个去了××公司的同学不还是被辞退了嘛,工作难找啊”。可见,中职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就业满意度较低。
究其原因,中职生与高中生相比虽多了一些专业技术特长,但中职生理论水平明显不如高校生,技能水平比不上高职生,要想找到满意的工作比较困难。与此同时,学校的就业工作难度也很大。一方面,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技能水平甚至是地域差别等因素为毕业生寻找适合的公司和岗位;另一方面,学校还要接受来自各类企业的挑选与同类学校进行竞争,为本校学生的就业情况买单。加之学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不理解,进一步加大了就业工作的难度,最终形成了中职生总体就业难、稳定性差、就业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影响中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针对中职生就业的现状,笔者认为,影响中职生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中职毕业生自身的心理状态。首先,大多数中职毕业生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工作岗位的认识不够,在面对即将就业的事实时毫无准备,从而产生心理恐慌,不知所措。其次,很多学生对自身价值分析估计不足,就以之前学生议论的流水线操作工为例,流水线工作具有高效率、低成本、有章可循、工作内容标准化、工作方式制度化、易于熟练掌握工作方法、工作质量高、比较容易培训员工等优点,而这些优点对于需要尽快掌握工作内容、熟悉生产标准和制度、迅速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角色变化的中职毕业生而言是十分有利的。然而,由于中职毕业生对自身价值估计不足,过于自卑或者过于自负,就产生了冷漠或者排斥的想法,进而发展为盲从心理或者无端攀比,对工作失去信心。再次,部分学生过分依赖家庭,娇气怯懦,缺乏独立面对和处理事情的勇气,无法独自面对自己的未来。最后,还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够具体,外部条件稍有偏差,便失去应对能力,进而产生焦虑和抱怨。
二是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够全面,对就业岗位的优势和劣势宣传不足。学校只注重就业率,而忽视了对学生在校期间各个阶段全面、细致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培训。不仅没能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反而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工作性质和发展前景的不理解甚至误解。
三是学生的家庭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就业岗位认识不足。由于家长或者其他家庭成员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一旦学生的家庭成员对学生的就业情况理解错误,就可能直接导致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发生混乱。
四是社会舆论导向的偏差。社会舆论往往倾向于对中职毕业生就业结果的渲染,而忽略了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这样就无法起到双向沟通的作用,降低了学生真正了解岗位和行业背景的机会。
解决中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通过前面各种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要解决中职毕业生就业的难题,应该相应地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加以改进。
(一)引导中职毕业生努力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
确立职业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学校应在学生刚入校和就业前这两个关键时期以开设课程或专业培训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目标、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培训,帮助和引导他们确立自身的职业目标并做好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其实,对于中职生而言,如何从接受普通教育的思维模式转变为接受职业教育的思维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生涯教育。只有做好职业生涯的准备,学生才能有的放矢、更高效地学好自己的专业,为就业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否则就可能像我们现阶段常常看到的一些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到底用来做什么,根据所学专业可以寻找什么样的工作。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生入校首先应该学习并做好准备的。
做好自我认知,调整心态、正确评估自身价值 要摆正位置,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工作岗位上真实地展现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常常陷入不切实际的自大或者毫无理由的自卑当中,这样会对就业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做好工作定位是非常必要的。
养成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中职学生应该树立自理自力、不攀不比、勇于承担自己责任的信念。要用勤劳的双手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完成自己的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有许多中职毕业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了没几天,就闹着不想干了。原因大多不是因为工作内容真的有多难或者有多辛苦,而是自己没有准备好承担责任,不具备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等最基本的工作品质,还停留在读书时代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思维模式中。因此,养成工作中所需要的优良品质十分重要,家长和教师应当尽可能用言传身教的方式让中职生早日学习和养成好的工作品质。
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毕业和自己的选择 有少数中职生在谈到毕业后的去向问题时态度非常消极,似乎升学或就业与他们无关,问什么都用“随便”、“也行”等这类词应付。持有这种态度的学生大都胆小、自卑、懒惰且没有主见,因为害怕选择后出现风险而逃避,希望一直依靠家长,自己什么也不想做。因此,从入校开始就应该引导和鼓励中职生积极开阔视野,勇于探索,乐观、积极地面对自身未来升学或就业的选择,帮助他们从不敢选择的困境中走出来,让他们学会对自己负责,进而在毕业后承担起工作和社会的责任。
(二)完善职业培训,扩大校园招聘规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为学生制定职业培训计划并严格进行职业培训 学校不仅应根据社会总体需求为学生制定基础性的职业培训规划,还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从实际工作出发,多角度、分阶段地为中职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培训计划。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工厂和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学习,也可以聘请在职工程师或专家进行实际指导,以确保职业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学生养成基本的职业素质打好基础。
争取更多的企业到学校招聘或者交流 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尽可能多地邀请企业到学校进行招聘或者交流。要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机会与用人单位交流、学习,在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其对自身工作的定位和对所学专业的理解。
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反馈 要对新上岗和下厂实习的学生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看看学生在实际单位中的工作状态、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工作的诉求。根据实际反馈的情况,及时对学生的职业培训做出调整,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以此作为参考素材,对后续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指导。
(三)纠正家庭成员对学生就业理解的误区,提倡学生自主择业
去除惯性思维 家长不应按自身已有的经验和喜好盲目地给孩子灌输职业经验和要求。由于家长和子女在成长的年代以及知识技能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用自己的惯性思维强行指导子女的就业会出现很多问题,家长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家长应去除自身的惯性思维,理性、客观地和孩子一起面对就业问题,一起想办法、找方法。
确实把握当下的就业趋势和特点 家长应积极学习和了解当前的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要求,和子女一起分析理解就业特点,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家长的理解程度和高度往往强于子女。因此,家长如果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当前的就业趋势,帮助子女分析就业问题,将能为子女提供极有力的支持。
鼓励中职学生自主择业 家庭成员要鼓励学生自主择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特点寻找自身发展的目标岗位,坚定他们为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不懈努力的决心。
(四)倡导全面、客观的就业舆论导向
尊重事实,不偏不倚地进行舆论宣传 要摆正位置,防止舆论重心偏移。例如,有的报道将个别中职生的就业情况渲染得过分美好,这将对其他中职生产生误导,使他们无法对自身所处的就业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各种宣传媒体应在当前就业形势的基础上,客观、实际地对中职生就业的各方面问题做出全面、适时的宣传报道。
找准重点进行大力宣传 要关注中职毕业生在就业中的盲点、重点问题,加强宣传力度。如要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方面的宣传,让中职生切实认识到学好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有重点的宣传会对学生和学校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让沟通更顺畅 要用准确、可靠的舆论导向在企业与中职毕业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避免任何一方产生曲解和误会,并应不断促进和巩固就业成果,使中职生的就业问题得到更快的解决。
总之,中职生及其家长、中职学校、企业之间只要做好了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深入沟通,再加上社会各界人士和各类媒体的大力支持和有力引导,中职生对就业情况的各种误解便会不再发生,学生、学校、企业也会实现三方共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燕.中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8).
[2]冯硕.浅谈如何做好中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J].决策探索,2011(4).
[3]教育部科技委《中国未来与高校创新》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未来与高校创新2011[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李连新.关于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8(8).
[5]曾丽华.做好中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J].机械职业教育,2009(10).
(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