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哲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

  • 投稿Chri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987次
  • 评分4
  • 69
  • 0

夏建文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意义。把握市场经济建设规律,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转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道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深化改革;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度建设;本着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稳健演进;尊重生态系统发展规律,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永续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价值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关系,是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价值层面而言,这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层次思考。马克思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建设实践的需要,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伟大胜利的行动指南。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破解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难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意义。

一、把握市场经济建设规律,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转型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回答了一系列关于当时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划时代地提出了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不存在对等关系,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发展的手段,没有给社会性质定性的功能,社会主义照样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也就间接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为中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从根本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消除了顾虑,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邓小平理论”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时期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理论。

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第一次系统地指出了党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的指导地位,党的理论纲领和各项工作,必须要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世界形势出现多极化和经济形势趋于全球化,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我国也由此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已逐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等愈来愈趋多样化。再加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社会出现了很多新的局面都给党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时期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理论。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但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自主创性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体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的现实还未扭转,统筹兼顾的难度加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较滞后,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的任务十分艰巨。“科学发展观”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时期指导全党全国人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理论。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道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深化改革

东欧巨变,苏联的解体严重动摇了全党和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邓小平同志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关于“道路”的重大认识问题,强调了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使得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向正轨。“邓小平理论”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时期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坚定走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

20世纪90年代,中国共产党历经曲折与改革,成为了对外开发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干部新老交替。对于党和国家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强了党内部的活力,但又进一步地考验着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以及提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并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时期指导全党全国人民不断摸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摸索中不断前行,依法治国的方略正逐步贯彻落实,民主法治的发展进程有条不紊,贪污腐败的预防与惩治工作不断进行,各项政治制度也在试验中不断总结经验,但这一切与不断扩大的人民民主诉求不相适应,政治体制改革还需继续进行。协调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其他各方面建设关系的任务落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身上。“科学发展观”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时期指导全党全国人民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

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度建设

文化体制改革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非常艰巨的任务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党领导人民有步骤地解决新中国成立以来遗留的历史文化问题,文化事业出现了复苏和初步繁荣的局面。“邓小平理论”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时期指导全党全国人民促进文化事业回归正轨的重要理论。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改革文化体制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文化事业出现大繁荣大发展的局面,文化市场已经确立,出现了大批的优秀文艺作品,培养了大批的优秀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组以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涌入我国,在这其中有精华就会有糟粕,由此抵御国外不良文化的侵蚀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成了文化体制改革中的关键一环。在这一文化事业发展局面前,江泽民同志认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指明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时期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抵御外来不良文化侵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理论。

新的世纪,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多样化趋势明显,与此同时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就要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和日趋差异的文化需求的同时还得使文化的保持先进性和社会主义性质。也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它表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攻坚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规范了文化发展的方式,对文化的发展有了总体布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吸引力和凝聚力逐步增强。“科学发展观”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时期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理论。

四、本着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稳健演进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要在大大发展生产力,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使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邓小平理论”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时期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开始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重要理论。

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以及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三大任务。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大好局面开始出现,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仍未实现,而且任务还很艰巨,道路还很漫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提供了科学理论。要求党的理论纲领及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时期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理论。

新世纪初,我国社会活动显著增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时期指导全党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重要理论。

五、尊重生态系统发展规律,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永续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都把经济增长作为首要任务,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由于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忽视其他各方面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尤其是资源严重短缺、环境严重污染、生态系统退化问题,面对这一问题,科学发展观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突出位置,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生活,形成充满绿色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要从源头上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要协调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指导全党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理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夏建文.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44.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逻辑研究》(编号:12YBB039)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