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学前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自然是科学教育最宝贵的资源

  • 投稿以太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272次
  • 评分4
  • 10
  • 0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中心幼儿园 王芳

摘 要

大自然,是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经验课程是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通过自己组织的活动而获得经验的课程,它注重儿童学习的过程,打破学科课程的逻辑性,而大自然则正是我们经验课程开展的最好资源和载体。围绕大自然,开展一系列活动能让幼儿获取更多的知识与经验。对幼儿来说,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未知世界,所有的科学现象在他们的眼里都是神奇有趣的,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求知的兴趣,本文通过阐述自然界中的一些事物对幼儿科学教育的作用,从而说明大自然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宝贵资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自然 经验课程 科学教育 宝贵 资源

一、对科学教育目标的认识和解读

经验课程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通过自己组织的活动而获得的经验的课程,其中的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经验课程中的科学教育则更好的体现了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幼儿园课程指导》指出幼儿科学领域的首要目标就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有兴趣和好奇心,愿意参加科学活动。如泡泡水可以吹出五颜六色的泡泡,且泡泡有大有小,我们自己能否制作泡泡水,如何制作泡泡水,通过玩泡泡这一活动幼儿就对这些大大小小的泡泡有了研究和探索的兴趣,也会积极参加教师设计的用洗洁精制作泡泡水的科学尝试活动。

(一)学习运用感官感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

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幼儿面对真实,与真实接触,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探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并非以往的“填鸭”式教育,反对教师对幼儿进行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如盐和糖的认识活动必须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触觉、味觉去感知,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给孩子一个自由活动探索的环境,孩子们通过探索、实验、小结得出他们最直接的经验。

(二)学习用语言、动作来表达探索过程

这一点强调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通过操作,使幼儿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从而与同伴表达和交流构建出科学知识与经验。

(三)对生活和游戏中事物的数量、形状等有兴趣

在幼儿教育阶段,数学与科学的整合会自然地将儿童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数学教学引上正确的方向。如“自制项链”这一活动中,我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来穿出一条条美丽的项链。

(四)对动、植物有兴趣,愿意亲近大自然

这也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动物具有天生和好奇和兴趣,对小动物的爱护、对绿色大自然的喜爱,都有助于他们的科学认识活动。

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都应该以这四条目标为出发点而展开。

二、大自然作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取向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探究应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而自然界充满着许多诱人的奥秘,富于好奇心的孩子们总是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或是亲手拨弄一下探个究竟。因此大自然是幼儿学科学的最好课堂和材料,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的景象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所以我在选择幼儿科学活动的内容上作了深思,让孩子学会关注自己身边的科学现象,运用可以利用的大自然资源来丰富幼儿的科学活动。

(一)对身边的小动物多关注

幼儿对身边一些常见的一些小动物有天生的好奇心,也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我经常引导幼儿多关注和发现身边的小生命,通过观察、探索和记录,了解他们的生长、行动和进食等明显而有趣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我在活动室开展“自然角”,让每个幼儿将自己家里饲养的小动物带来,自由活动时让幼儿带着小动物一起玩,并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饲养的小动物。并帮助幼儿喂养和照料兔子、乌龟、小金鱼等常见的小动物。如给乌龟喂食时可以观察它爱吃什么,怎样吃,还可以将乌龟放在水里,引导幼儿去观察它如何游水,四肢如何划动,还可以带领孩子模仿乌龟游水的动作呢。也可以通过一些形象的动物幻灯片让幼儿对动物有新的认识和了解。

小班时,我们就在教室里饲养了小鸡和小鸭,小动物毛茸茸的样子惹得孩子十分喜欢。孩子们通过喂养、观察、听一听叫声、摸一摸、追一追各种游戏,区分小鸡和小鸭。秋路和家阳还因为一起准备喂养的食物成了好朋友,栋栋因为追一追的游戏喜欢上了奔跑,大自然给我们的孩子赋予了很多的资源和机会。

还有一次,我和孩子们正在观察小鱼,忽然,乐乐向我提了一个问题:“王老师,小鱼的嘴为什么总是一张一合的呀?”孩子的提问我并不惊讶,感到特别的高兴,因为她注意到了这一现象,我没有直接告诉她答案,我怕如果直接告诉她了,她表面上认同了,可能实际并未理解。我将这个问题向全班的小朋友提了出来。问题一问,班里马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大多数孩子认为小鱼在喝水,少部分的幼儿认为小鱼是在呼吸,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我以《小鱼的嘴巴为什么会一张一合》展开了科学活动。让孩子们也一起喝水,喝玩水看看杯子里有什么变化?幼儿都说水变少了,没有了。我开始引导幼儿思考:“既然小鱼在喝水,那鱼缸里为什么还有水?”没想到孩子们跟我说是因为杯子大小的缘故,说小鱼的嘴巴很小。于是我给孩子们准备了一条大鱼、食物、水不是很多的鱼缸,让幼儿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孩子们观察到鱼是把水喝进去,再将水从鱼腮吐了出来,这时孩子们都同意了小鱼在呼吸这一说法。

总之,我在活动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小动物,让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对动物的研究热情不断增长,伴随一生。

(二)观察和认识植物

植物的生长与幼儿跃动的心灵天然地契合,丰富多样的植物给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和表达的广阔空间。我常带幼儿去观察学校里的植物以及学校周边公园的植物,还会种植一些花草,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去发现植物的特点,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和变化规律,这样可以使幼儿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培养幼儿关爱与呵护植物的情感和能力。如在种植区栽种番茄和黄瓜,先带着幼儿去精心照料和细心观察她们的生长过程,等成熟时享受收获的快乐,最后再坐下来品尝它们的味道,这样一个完整的科学活动既让幼儿对植物有了实际的接触和认识,通过自己的收获培养了对劳动的热爱。

一次,我与孩子们在讨论怎样重新摆放自然角的植物,有的孩子说把开花的和不开花的分开摆放,有的孩子说把叶子大的和叶子小的分开放,也有的说按叶子的形状来分……意见纷纷,最后通过举手表决按叶子的形状来分。活动开始了,我跟孩子们先观察了叶子的几种形状,有圆形叶子的,有长形叶子的,还有的叶子边上有花纹的,最后我们统一意见将花的叶子分成四个类型:圆形的、长形的、花边形的和其他。在分类摆放的过程中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发现,同样是圆形的叶子还有大小之分,厚和薄之分,颜色之分……经过观察和比较,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花的叶子居然会有这么多种?

又如大班《熊和兔子》中的上中下果实,我们通过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实地参观和参与玉米、土豆、青菜、番薯的丰收,比较各种果实的不同位置来理解故事,最后还进行一个小结分享会,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和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收获,整个过程体现了源于生活解决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自然界还有各种各样的植物,通过观察和探索,幼儿可以感受和认识它们不同的根、茎、叶,以及它们喜欢生长的环境。

(三)注意天气变化,发现奇妙的自然现象

经验课程理念鼓励孩子们多往外面走,多往大自然去寻中秘密,于是我园四季都会走进大自然,大自然的四个季节都向幼儿献出了妙趣横生的礼物。春天百花齐放,到处都是绿色,我们带着幼儿去春游,让幼儿零距离地接触鲜艳的花朵、和煦的春风、温和的阳光,从而感受美丽的春天给我们带来的喜悦;夏天枝叶葱绿,摘豆活动却带来了很多乐趣,虽然天气炎热,但是知了的叫声给我们增添了很多乐趣;秋天秋高气爽,我们可以带着幼儿进入落叶世界去探索、发现、思索、想象,去表现摇曳飘落的落叶,让幼儿参与捡落叶,与树叶做游戏,用落叶来装饰教室环境等,还可以去写生;冬天天气寒冷,幼儿会自然地感受天气的变化,发现了自己的生活起居也随着气候在转变,也会因为冰雪的现象享受无限的乐趣,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在外面打雪仗,堆雪人等。

在《风》的科学活动中,我带领孩子在有风的日子里感受了风的存在,孩子们发现了在风来的时候,自然界发生了各种奇妙的变化:树枝随风起舞;花瓣飘洒,犹如天女散花一样;池里的水会有小的波浪;红旗迎风招展等等。经过观察个分析,孩子们发现风有大有小,我进一步引导幼儿将风分成了四个等级,微风、小风、中等的风、大风,并帮助孩子完成了观察记录表如下:

就这样 ,在探究自然现象风的科学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证明了风的存在。

(四)认识和感知一日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提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教育要求。幼儿一日生活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包容着许许多多的科学。如幼儿在园中园走平衡木时,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使自己走得更稳?在花坛里为什么有的地方有小草有的地方没有小草?生活活动洗手时如何用泡泡水变出很多泡泡,又怎样使泡泡消失?在结构游戏《建高楼》中,鼓励幼儿多尝试,寻求用什么办法使楼建得又高又稳等等。我很关注契机,挖掘一日生活中的科学素材,因势利导,适时教育,让幼儿体验科学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因为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许多帮助,科学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离不开科学等等,这些科学的意识与情感对幼儿是终身受益的。

三、科学教育活动的材料源于大自然

自然界是充满着许多诱人的奥秘,富有好奇心的孩子们总是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或是亲手拨弄一下探个究竟。所以大自然是幼儿学科学的最好课堂和材料,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的景象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对幼儿来说,探索过程要比探索所获得的结果来得更为重要。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提供的材料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探索效果。在活动中我会根据孩子的需要,恰当指导,合理而有计划的创造环境,让幼儿去操作、去探索、去研究,从而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我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对幼儿活动的材料先有思考和准备,以至于不会制约幼儿知识的局限性、兴趣的短暂性和注意的不稳定因素。科学活动中的材料投放与幼儿的兴趣有着相互的密切作用。材料投放得好、投放得巧,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满足幼儿兴趣的材料能促进幼儿的思考。因此,我在进行科学活动的材料投放时,注意以下问题。

(一)自然界的材料广泛、丰富

科学活动中应该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每样材料的数量不一定让幼儿人手一份,但每个幼儿都应该有相同的机会,有在探究物体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中起关键作用的材料。我在感知冰块怎么变小的科学活动中,由于条件限制,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大块的冰,但是其他能够使冰块变小的材料我准备了很多,尽量保证幼儿人手一份。如:热水、毛巾、吸管等辅助材料,是多种类的,这样至少每个幼儿都可以自选材料用自己的方法去使冰块变小,这样他们都有了参与科学活动的机会和快乐。如在上有关沉浮现象的活动时,教师就要尽可能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如木头、磁铁、塑料珠子、瓶盖、小石子、小球等等,让幼儿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操作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在水里沉浮的现象也是不同的)。

在科学活动中有部分是让幼儿直接观察或触摸去感知的,也有的是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和经验的。

我园自2012年以来开设了科学组开展各类科学活动。科学组的老师每个月研讨如何开展好科学活动,如种豆活动,慢慢的生成了拔草活动、摘豆活动、品尝活动等。两年下来积累了很多实践活动,孩子们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了很多经验,如种豆的最好时机,摘豆要穿长袖等。我园在自然角和动物角,放一些适合室内生长的动物和植物,如萝卜、马铃薯、小鱼、乌龟、泥鳅、蚕、小蝌蚪等等,让幼儿直接观察去认识和了解动植物的特性。每班还专设一个科学角,投放一些专供幼儿做小实验的材料和工具,如磁铁、放大镜、纸、水、电池等等。在活动时,我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去做各种简单易行、自己感兴趣的小实验,在这里,我鼓励孩子们动手动脑,一遍一遍的尝试,一次又一次地探索,获取真知。如教师通过“运动小人”的教学,引导幼儿运用磁铁使小人能运动起来,这样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磁铁了解了磁铁“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又如在探索水的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了解水的特性,我就给每组准备一盆水,让幼儿感受一下水的浮力和流动性。科学活动《认识弹性》中既要出示本身有弹性的事物让幼儿去认识和发现,也要提供一些运用弹性制作出的工具,所以我提供的材料有两个方面,既有暗含有价值的教育内容的材料弹簧、松紧带、橡皮筋、弹簧笔等,又有引起幼儿的探索动机和兴趣的材料,如弹簧秤和带松紧带的储物袋等。

(二)自然界作为科学活动的材料,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日常生活中,抓住了点点滴滴的机会,在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接受了科学教育。由于幼儿园的教学课程取之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幼儿的周边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有利于各科教学的相互渗透。例如:歌曲演唱《大雷雨》就渗透了自然气象科学的常识,通过歌曲学习,小朋友也了解了雷雨是夏天特有的气象特征之一,是特定的天气温度和湿度造成或引发的自然现象。假如进一步探索,还可以找到雨是怎么形成的秘密。再例如:语言散文诗欣赏《春姑娘》,优美的文字和和谐的韵律不仅给孩子带来文学的享受,通过散文欣赏内容的理解,渗透了很多春天季节特征的了解。因此,科学活动的渗透性不局限于科学教育活动,更蕴涵在其他各科教育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专门性活动和渗透性科学活动的交融从形式上丰富了活动的方式,给幼儿更多的接触、了解、探索科学世界的机会。

总之,大自然是幼儿学习探索科学的自由天地,特别是在我们山区地区,大自然的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我们更因充分挖掘我们的地理优势,让我们的孩子有我们山区的特色,能动,能看,能玩。当然,大自然只是一个拥有很多资源的载体,孩子的科学教育更需要老师的倾力指引,我们要多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幼儿一样的探索者,尽量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兴趣,让他们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期刊

  [2]江苏教育报刊社《早期教育》

  [3]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园课程指导》

  [4]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

  [5]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纲要》解读

  [6]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教育之课程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