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速度轮滑技术动作难度较大,因此容易给初学者带来身体上的损伤和精神上的畏惧,本文针对速滑运动中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速度轮滑 畏惧心理 成因 解决策略
速度轮滑是一项综合的体育运动,它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初学速度轮滑的学生由于身体平衡能力弱及踝关节力量不足会造成站不稳、身体倾斜、摔跤甚至意外伤害的现象。这种运动的风险刺激着学生,使其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形成胆怯、畏惧的心理。本文分析了速度轮滑中学生畏惧心理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速度轮滑学习者产生畏惧心理的原因
1.速滑基础与自信心。速滑不仅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健身性和竞技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于其迎合了当代青少年追求时尚运动的心理,因此,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然而,笔者从调查中发现,在参与这项体育运动的人群中,了解其运动特征的人并不多,绝大部分学生速滑基础差。他们在学习速度轮滑课之前,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或培训,只是盲目地模仿教师或教练的动作。由于轮滑鞋与地面的支撑点很小,因此学生穿上鞋后,会出现身体失控、站不稳、不能移动甚至摔倒现象。他们心里害怕、焦虑,认为这项运动“太危险”、“不好学”,甚至有学生产生“自己根本不适合这项运动”的想法,尤其是看到别的学生摔伤后更是心跳加快,神经高度紧张,产生疑惑、畏惧心理,继而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可见,理论知识的缺失,速滑基础差及信心不足是学生学习速滑产生畏惧心理的因素之一。
2.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速滑属于非常状态下的一种运动,对参与者的平衡能力、肌肉力量和灵敏性均有较高要求。学生穿上轮滑鞋后由于支撑面积减小,整个身体会形成不稳状态,因此需要踝关节的力量支撑身体的平衡。而初学者普遍存在踝关节力量不足和平衡能力弱的事实。他们凭借自身的素质和运动能力很难维持这种平衡,很容易摔倒受伤。由此可见,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完成速滑学习的基本条件。当学生的身体条件不能满足或无法达到自己对安全运动的心理的需要时,便会产生一种不自信的心理状态[1],形成畏惧心理。
3.技术难度与危险性。速滑与其他的运动项目不同,它是依靠轮滑鞋的四个轮子作为支撑点在地面滑行的。滑行无法向日常人走路一样,在身体后面找到有效支点,只能在体侧找到稳固的支点,即只有通过向侧蹬地,才能获得身体前进的动力,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有些同学开始还能完成基本动作,并且表现出果断和热情,一旦涉及复杂的、危险性的技术动作或某一技术环节出现问题时,便会有一种身处险境、无法自拔的畏惧心理。有研究表明:速滑运动的损伤大多数发生在初学者中。这说明运动损伤与参与者的运动技术水平及技术难度有较大关系。技术难度过大,学生难于掌控,摔倒受伤是难免的。因此,技术难度大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是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的关键因素。
4.教学环境与教师专业技能。速滑场地及装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练习的效果。笔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城市,很少有专业的速滑场地,参与者只能选择在一块比较平整的空地或篮球场进行训练。很多时候,由于受到高温、雨雪、风沙天气的影响,场地达不到要求,因此学生在这样的场地练习很容易摔伤。另外,有的学生练习时不佩戴头盔、护膝、护掌等护具或购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鞋。所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运动损伤的几率,使学生产生畏惧感。
在高校轮滑教师中,半路出家或兼职教练多,师资力量薄弱。有的教师课上讲解简单,示范不规范,重点、难点不突出,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产生消极、厌学情绪。可见,教学环境的好坏与教师专业技能的高低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畏惧的因素之一。
二、速滑运动中学生畏惧心理的解决策略
1.重视理论学习,树立顽强的意志品质。对于速度轮滑这项运动,初学者要想真正了解并掌握其动作技术,需要一个过程。在开课前,必须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练习。在练习中,学生应从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开始,通过观察建立起动作的视觉表象。然后通过自己的练习形成动作视觉,最终形成视、动综合表象[2]。
2.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提高运动能力。所谓“身体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及柔韧性等基本能力。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初学速滑者从第一课开始,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基本技术、技能及身体素质的综合训练。特别是腿部力量和踝关节力量的专项训练,以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在提高运动能力方面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逐渐增加动作难度,直到学生完全掌握所要学的全部技术。身体的协调能力发展了,踝关节的支撑能力强了,学习者才能不感到吃力,才有兴趣,才能消除畏惧感。
3.适当降低技术难度,强化技术指导。速滑运动看似简单,练起来难,学习者穿上轮滑鞋后需要经历轮上站立—轮上行走—滑行的过程。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差,很难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动作,还容易发生事故,这就要求教师或教练在不改变动作结构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技术动作的难度。可把较难的动作分成若干环节,然后逐一进行练习。利用分解教学法,有利于初学者感知和了解单个动作的细节,掌握各分解动作的要领。动作难度的降低,可以增强练习者的信心,克服其畏惧情绪,增加安全感。
4.创造良好的环境,提升教师的专项技能水平。拥有一个良好的场地、装备及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不但可以诱发学生学习速滑的热情,缓解紧张的心理,而且可以降低学生的畏惧心理。
速滑课对场地的要求是有一块开阔平整的水泥地面,沥青地面或是塑胶场地。这就要求学习者在每次练习之前,对场地进行认真检查,及时清理场地里的土、沙、石、水或其他障碍物,同时要正确佩戴装备。
轮滑课还要求教师或教练员在具有专业理论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轮滑专项技能,能用通俗、简练、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清动作要领,用准确、熟练、优美的技术动作示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明确动作的标准和规范,较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
畏惧心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特征,是影响学生学好速滑的关键,但畏惧心理的产生是可以克服的。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稳定学生的不良情绪,减轻学生的胆怯、畏惧心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速滑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段春梅,李爱军.速度轮滑中女大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0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