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人文关怀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的现状及原因

  • 投稿鼎天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1030次
  • 评分4
  • 87
  • 0

张大文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文关怀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文关怀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大学生理性人格塑造中仍存在着忽视甚至缺少人文关怀的现象。因此,在对近年来人文关怀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取得的显著成绩分析的基础上,具体指出了当前人文关怀在大学生理想人格中的缺失,最后分析了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旨在为高校更进一步探讨如何发挥人文关怀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的作用提供帮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人文关怀;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

人文关怀是一个与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理想、人的生活、人的生存意义等密切相关,内涵丰富的概念。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是建构在大学生人格基础上,塑造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理想人格的社会实践活动[1]。近年来,人文关怀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人文关怀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的成效

1.1人文关怀理念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得到了初步确立

随着经济科技高速发展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以及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泛起,人们开始反思传统的发展理念——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这种理念很多的反映到了教育领域,这就预示着一场空前浩大的教育改革将迅速开展开来。人文关怀理念是这次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其核心和根本就是强调以人为本,试图通过人文关怀来实现人的个性自由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理想人格塑造的目的。近几年来,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过程中加强并落实了人文关怀,其表现为积极营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政治氛围。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进行人本化、目标化、制度化的管理,使一股具有强烈人文气息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过程中逐渐形成。同时高校坚持人文和科学并重,在为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的同时,增长了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此外,各高校还在课程安排、实践活动以及内部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不断强化人文关怀理念,为大学理想人格塑造提供了民主、开放、创新、和谐的校园风气[2]。

1.2人文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得到了初步开展

人文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目的。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开展人文实践主要表现在:第一,各高校从学科建设入手,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到了教育教学改革中去,通过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增加了人文课程的比重,让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接受人文教育,加强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巩固了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第二,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过程中,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了人文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等活动,这些人文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大学生们的人文素质。另外高校在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摄影大赛、书法展、辩论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展示提供了平台,从而有利于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三,高校定期举办了一些对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有关的讲座和学术报告活动。所有这些做法,都是人文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得到了初步践行的表现,目的都是为了通过人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探索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理想人格塑造模式。

1.3人文环境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过程中得到了改善

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离不开良好的人文环境,尤其是校园人文环境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努力营造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求的良好氛围,使高校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和辐射源。”高校人文环境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包括建筑物、自然景观以及其他校园辅助设施。软环境是由学校的校纪、教风、校风、学风、规章、制度、文化活动、老师、学生以及工作人员的价值体系和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等方面构成。

近年来,高校明显地改善了有利于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人文环境,其表现在:一方面加强了突出高校特色的硬件环境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学习和活动场所。校园里人文景点的增设,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升华了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情感,有利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另一方面,加强了学校软环境的建设。有效地将学校的学风、校风、教风渗透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学科建设、管理模式、职业道德以及人事制度等方面中去,为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

2人文关怀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存在的问题

2.1重社会轻个人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由于受到片面“社会本体论”的影响,在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中往往只强调社会的需要,突出的是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任务的完成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强调的是大学生的社会角色、职责和义务,忽视了对大学生的精神满足以及大学生通过理想人格塑造后的能力和素质是否真正地得到了提高和发展,从而使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脱离了“现实中的人”这一主题,陷入了只见“社会”不见“个人”的误区。然而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没有个人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就不会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过程中,由于高校过分强调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社会政治化功能,往往利用行政命令来干预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没有体现出对人性完善的追求、对人格的发展的尊重、对人才培养的关心,这恰是背离和舍弃人文关怀的表现。

2.2重理性轻情感

我国的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往往重视理论的灌输而忽视情感的培养。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过程中,塑造者往往认为只要把理想人格塑造的理论完整地灌输给大学生就可以了,忽视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和理想人格塑造极为重要的情感教育。其实,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是一个思想和情感交流沟通的过程。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目的就是培养情感方面的品质,有健康的品质才能有高尚的情操,才能形成理想的人格。而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往往忽视了这一关键环节,具体表现在:

一是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过程中忽视了大学生对情感的心理需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级,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社交需求就是对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它的满足是行为的动机和保证。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过程中塑造者往往忽视了大学生对情感的需要以及需要的层次,这就会使大学生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以致产生消极态度,阻碍了理想人格的形成。

二是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过程中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情感培养。我国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内容简单重复,缺乏对大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刺激,对大学生人格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情感性的指导,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日常行为中情感动力的缺失。塑造方法上,主要以填鸭式、单向传授的灌输方法为主,缺乏民主、宽松、平等的氛围,缺乏激发大学生情绪体验的手段和方法。

2.3重共性轻个性

注重共性忽视个性是我国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模式也是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一直存在的弊端。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强调共性化塑造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完整并简单明了地给予大学生关于理想人格塑造的基本理论,但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进步,这与人文关怀所主张的关心人、尊重人,以张扬人的个性的价值理念背道而驰,是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社会必将是多样化思想、多样性价值和多样性文化共同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必将是多类型、多层次和多样化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人文关怀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缺失的原因

3.1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世界各国在加强贸易往来的同时,进行了广泛地的政治文化交流,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现象。这一现象一方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冲击了我国传统单一的社会价值观,造成了多种价值观的并存。目前我国国内主要存在价值观:一是计划经济中出现的集体价值观;二是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重才能和功利的价值观;三是西方的资本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多种价值观并存的现象一方面使得人们对价值观的选择失去方向甚至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引发了社会价值观体系诸多矛盾,严重地影响了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的价值选择,直接导致了人文关怀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的缺失[3]。

3.2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自身因素

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自身的不完整、不周全以及发生的偏差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首先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内容过于强调完整性和全面性,导致了其精炼性和针对性不足;过于强调内容和结论的一致性,导致了其辩证性的缺失。这些不足从内容上直接导致了人文关怀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的缺失。其次就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方法而言,目前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方法主要以单向式、填鸭式的灌输方法为主,缺乏科学、民主的塑造方法和手段,并且塑造途径简单单一,这就造成了塑造方法和途径不能很好的配合和协调,直接导致了塑造的渠道的不顺畅,从方法和途径上造成了人文关怀的缺失。最后,就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环境而言,高校没有形成有利于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沟通氛围,塑造者与大学生之间缺乏双向的信息交流,从而使塑造者不能及时了解并满足大学生对理想人格塑造的要求,导致了塑造者不能对大学生施加有效的影响。

3.3高校自身的因素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是大学生理想人格锻造的基地。其教育模式将直接影响到人文关怀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的成效。受传统知识育人观的影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采取了重书本、轻实践的应试教育模式,其后果直接导致人文关怀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的缺失。与此同时,高校由于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出现了重科学轻道德、重功利轻道义的严重倾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朱湘虹,秦秀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理性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桑春红.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理想人格[J].理论界,2006(8).

[3]徐丽英.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04(8).

[4]任玲艳.加强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4).

[责任编辑:邓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