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校数学教师专业化的研究与模糊评价法

  • 投稿赵小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263次
  • 评分4
  • 80
  • 0

刘婉贞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0)

【摘 要】伴随着大学数学在各学科重要性的提升,数学教师专业化问题也成了高等学校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大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的特点入手,通过分析当代大学数学教育对数学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提出了有效实施大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具体步骤和手段,并提出了一种基于TOPSIS法的大学数学教师专业化评估模型的多属性决策方法,以期为大学数学教育发展提供建议和贡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大学数学;多属性决策;TOPSIS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学在各学科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大学课程设置中数学作为各学科的必修课程,其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关于数学的发展,有两类的文化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类为数学专业者不断地钻研创新以促进数学知识的发展,另一类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数学学习之文化传承[1]。本文所探讨的焦点为后者之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活动。大学数学教师作为基础课教师在大学教育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每所大学几乎所有的专业都要开设至少一学年的数学课程,数学教师在高校的影响面之广,接触学生之多都是其他专业教师难以比及的,故一名大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大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从中国知网及相关文献资料得知,针对大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比较少,还不能提出普适性,具有方法论性质的理论和规律[2-6]。现实情况是,许多数学教师是纯数学专业的,对于数学教育教学基本来自于个人经验和悟性所得,由此,大学数学教师如何具备与时俱进的数学基础和应用知识、数学教学理念、数学教学知识和能力、数学教学研究能力等是高等数学教师教育尤其需要关注的问题[7]。美国和新加坡有关教师教育的研究及应用成果,如重视数学教师对数学概念、思想方法、过程策略的掌握与应用,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和实际应用的联系;加强高等数学教育,心理,教学方法论等知识的学习,让教师在虚拟的和真实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反思习得教学内容知识生成和提高,显性化内隐的不稳定的教学内容知识;重视专家的引领,与教师一起寻找问题,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各个数学学科知识的各个主题或专题的学习和领悟等等,对我国的高等数学教师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8]。

通过上述关于大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的特点,通过分析当代大学数学教育对数学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本文将提出了有效实施大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具体步骤和手段,并提出了一种基于TOPSIS法的大学数学教师专业化评估模型的多属性决策方法,以期为大学数学教育发展提供建议和贡献。

1 大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实施

1.1 大学数学教师的职前培训

数学教师需具备三大知识系统[9],亦即数学内容知识、数学教学知识、学生学数学的知识等三个层面,而现代科技工具与这三大知识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综观当前的教师之前培训的情况,职前教师现代化科技工具与数学教学的能力之整合与深化还有待加强。这方面的大学数学教师专业化能力培养,包括科技化工具使用操作与设计能力、数学内容与科技工具整合、引导学生利用科技工具进行数学学习的教学能力、科技化的数学课程内容设计与学习评量实施、数学补救教学的科技化应用等。

1.2 大学数学教师的职后培训

科技工具进步日新月异,教师的数学教学专业能力亦需与时并进,所谓“教学相长”意即在此。但纵观当前教育主管行政机构,给予在职大学数学教师学习科技与数学教学的进修方面的很不够。大学数学教师只有若能够将科技工具的使用或设计,才能将本身的教学经验与专业知识更好的融入数学教学[10],进而提高大学数学教学水平。这方面的具体作法,学校应该鼓励并提供经费支持于大学数学教师对现代科技工具的使用和开发,并通过大学数学教师多媒体数学教学竞赛等对教师学习现代化科技工具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将其纳入教师绩效和职称评定考核的条件之一。目前我国大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活动未能紧扣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划的目标是取得更高学位或是发展教学能力,并不明确,加上学位的获得可以晋级加薪,因此造成大多数教师较偏于追求学位进修,而忽略教学现场专业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现状,学校主管部门应该制订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更多的大学数学教师参与到专业教学培训中,提升大学数学教学能力。

1.3 鼓励大学教师数学教学改革和探索

目前大学的专业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和改进的地方。如何更好的提升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大学数学教师参与到数学教学改革实践,通过积累经验,不断思考讨论,才能找出促进大学数学教师专业化最好的途径。然而这项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只有获得学校更多的支持才能一方面提升教师对于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使的大学数学教师在数学专业化改革方面产生出更多成果。

1.4 完善数学教师专业化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的饯行教师专业化的实施,需要对数学教师专业化水平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结合现行的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对教师进行考核。目前由于人们对教师专业化认识的角度不同,设置的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这需要各个院校根据学校发展的目标和自身特点制订相应的评价指标。对于教学型院校,我们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和查阅相关文献[11,12]可确定如下的评价指标:教学技能素质、科研学术素质、思想与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社会服务素质等。当然各个指标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以便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价结果。

2 大学数学教师专业化评价的模糊多属性评价法

对于大学数学教师专业化评价,由于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此我们利用多属性决策的知识建立数学教师专业化评价的数学模型。假设某大学拟对数学专业化的几名教师,记为x1,x2,…,xm进行绩效评价,采用的评价指标为o1,o2,…,on,现在学校组织同行教学人员和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由于是难以精确量化的指标,需要借用区间数进行表示,设对于xi相应于指标oj的得分为,这样建立了教师专业化评价的决策矩阵。,并设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为:w=(w1,w2,…,wn),其中。则可以利用多属性决策的方法对各教师进行专业化水平评价。下面我们将以一个例子说明数学教师专业化评价的多属性决策TOPSIS法。

设某大学要对四名专业化的数学教师x1,x2,x3,x4进行评价,为简便起见,这里只采用以下三个评价指标(属性)教学质量o1、学生反馈o2和科研o3。并设属性权重向量为w=(0.5,0.3,0.2)。综合同行专家和学生对这几个教师进行打分,最终得到的评价信息参见表1。

现在给出教师专业化评价的TOPSIS评价步骤:

步骤1 确定正、负理想解:

步骤3 计算xi相对于正理想解的贴近度:Ci=d(xi,x-)/[d(xi,x-)+d(xi,x*)],计算得到C1=0.4386,C2=0.5385,C3=0.4218,C4=0.4615

步骤4 按照Ci由大到小的顺序对教师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为,其中教师x2的数学专业化水平最高。

3 结论

大学数学教学在大学各学科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的进行大学数学教学,提升大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成为高等学校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从大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的特点入手,通过分析当代大学数学教育对数学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提出了有效实施大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具体步骤和手段。并给出了数学教师专业化水平评价的多属性决策TOPSIS法,这有利于对数学教师专业化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教师的全方位发展。总之,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数学学科在各个学科重要性的提升,大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大学数学教育中亟待完善的教学改革之潮流。随着国家科教兴国策略的进一步实施,大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也将越来越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谢闓如,杨晋民,林原宏.数学学习科技与教师专业能力之探讨[C]//2011年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台湾,2011.

[2]陈淼君,孔璐璐.数学教师专业化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62-64.

[3]姜涛.数学教师专业化问题试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12-114.

[4]李晓东,张荣芹.关于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几点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4(4):22-24.

[5]孙利,魏立平.基于实践性教学的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2):67-70.

[6]魏立平,马晓燕,朱殿利.谈数学教师专业化培养的改革——“MM(HT)教育方式”的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06,15(2):97-99.

[7]叶立军.数学教师专业化与高师本科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4):68-71.

[8]孟中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际比较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7,3:121-122.

[9]Fennema,E., Franke, M. L. Teachers’ knowledge and its impact[C]//D.A. Grouws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2,147-162.

[10]Mishra, P., Koehler, M. J.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 teacher knowledge[J].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2006,108:1017-1054.

[11]潘怀林.构建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1:56-60.

[12]付八军.评价机制: 高校教师专业化的最佳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09,6:89-91.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