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对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的研究

  • 投稿醉上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266次
  • 评分4
  • 14
  • 0

蔡瑾瑾(浙江中医药大学)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千百年以来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的变化、发展,最终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武术是一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集多种形式于一体、自成体系,以及承载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文化项目。近些年以来,随着中国传统武术在全球的广泛传播,它已逐渐发展,并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今天,全国各高校身肩推动传统武术运动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的这一教育重任,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窘境。基于此,笔者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藉以借助高校校园武术文化处着手,探索能够真正弘扬与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方向。

一我国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的价值

1 高校武术文化的传承,能激发当下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在冷兵器时期,当一个国家遭遇危难时,武术技击就成为人们保家卫国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传承在武术文化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当祖国的山河面临破碎之险、神州濒临沉沦之境,无数深具爱国情感、民族精神的武林豪杰凭借其精湛的技艺,执剑御敌,舍身报效国家。南宋有抵抗金人入侵、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明朝有南平倭寇,北御蒙古的抗倭名将戚继光;近代有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王子平等诸多武林豪杰,都曾在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挺身而出……。武术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武术,传承武术文化,既能有效激起当下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对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 高校武术文化的传承,能有效提高当下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对健全其人格方面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是中华传统武术奉行的精魂所在。诸多武学门派均要求习武之人要有武德,有“武以观德”之说,将此作为习武之人的首选,并代代相传。习武之人对“德”的追求,并非只体现在武学各门派的清规戒律之中,而是将武德奉为其行走江湖的处世原则,重道是习武之人必备的武德,而正直则是其立身之本。此外,尊师重道、惩恶扬善是武学门派的立世规范,而谦和忍让,诚信守诺则是习武之人的处事之道,这些对时下我们所处的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高校将武术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当下大学生通过学习武术,从而将武术文化中优良传统及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识一并融进武学技艺之中,不仅可以促使大学生学会宽容待人、关心他人,从而懂得尊重他人,继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下大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和其人格的健全。

3 高校武术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当下大学生自强不息、坚韧意志的培养

国人常将习武俗称为“练功夫”,而将武术竞技称之为“比试拳脚功夫”。因而,中国传统武术又称之为“中国功夫”。“功夫”,特指一个人在武术上的应用和造诣。习武者常将“功夫”一词视为武术的代名词,他们竭尽一生的精力都在“练功夫”,从中即可窥见在武术上的造诣绝非朝夕而就的。习武之人都知道武术中这样的谚语:“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习武之人在追求技术上精益求精的同时,也在磨练其个人坚韧的意志。因此,时下大学生通过修习武术,传承武术文化,不仅可以强健其体魄,还能有效培养大学生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二当前我国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的影响因素

1 高校武术文化与校园文化严重脱节

高校武术文化的主体是高校的全体师生,其活动领域主要是校园,其主要内容是开展武术教学活动,此外,在课外开设武术表演、武术竞技比赛、武术课程讲座等形式的活动作为辅助内容,在不断的武术活动实践过程中,最终实现以武健体、以武砺志、以武育德这一教学宗旨。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所开展的众多文化活动中,却很少能看到有关于武术文化方面的活动,因而,在基本的武术教学活动之外,就再也看不到有与之相关的校园活动了,甚至有高校大学生声称自从其进校园伊始至今,根本就没见过任何形式的武术文化活动。由此不难看出,当前我国高校的武术文化未能真正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而是被孤立于一隅,只能在高校体育教学这一有限的领域内孤独的行走。

2 高校武术文化的传播途径单一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与变化,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的方式也应随之而不断的发生变化。但纵观全国各高校,其武术文化的传承形式归纳为三种:一是开设高校武术课堂教学活动;二是设立高校武术协会;三是组建高校武术队。但现实情况是大多高校仅仅停留在前两种形式上,根本无力组建武术队。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武术课程的全面开设,武术教学的改革也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但是教材与教学模式的陈旧仍然束缚了当下高校的武术教学,致使很多大学生对学武术兴趣不高,直接影响到高校武术文化的传承。而全国武术协会都是相对独立的团体机构,与各高校没有建立相应的结构体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与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我国部分高校甚至根本就没有武术协会这一团体组织,致使武术文化在高校校园没有生存的土壤。

3 高校武术教学呈现出重视“技能学习”,而轻视“文化传承”的现象

当代一些武术专家们认为,在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选择开设武术教学这一课程,仅仅是将武术作为竞技体育的项目而开展的,或是作为强身健体的手段之一。而在武术教学中,也只注重传授动作技能,而以是否能规范的演示一套武术招数作为考查的根本依据。因此,在无形中高校武术文化就在其传承的过程中被丢失了。再加之,对武术理论的研究缺失,至今仍无法为中国武术作一个准确的学科定位,只能套搬西方体育的评价体系,藉此以作为权衡中国武术的标准,致使中国武术最终被简化为最基本的肢体运动。而其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则基本被忽略,其教育功能也随之而不断的被弱化,最后竟完全等同于西方竞技体育,不得不冠之以“运动”之名,方能苟活在“体育”之下。

三我国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的策略

1 要实现高校武术文化的有效传承,需要得到相关教育机构和高校领导层的足够重视

传统武术源远流长,它起于中国,在千百年以来,中华武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想。武术中有这样一句谚语:“未曾习武先明德。”习武之人首先要将德育放在第一位,而当前各高校亟待提高时下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基于此,我们可以借助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优良的尚德风范,与各高校的校园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藉此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对此进行有效的传播。渗透到时下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当中,继而促进时下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使得他们能够重新审视道与德的关系,而真正认识到其内涵。近年来,随着西方体育文化的大量介入,致使中国本土的体育文化被孤掷一角,部分高校甚至出现因校领导批准开设跆拳道、瑜珈等项目,继而导致武术课程的取消。因此,要实现高校武术文化的有效传承,使之得以与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机融合,亟需相关教育机构和高校领导层的大力支持和足够的重视。

2 要实现高校武术文化的有效传承,必须要将武术文化资源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评优指标

高校的武术文化资源首先应是高校的武术师资队伍建设;其次是武术文化方面的书籍与资料,以及高校校园武术文化网站建设;最后是硬件设施,如武术竞技场馆、武术器械等。

要想实现高校武术文化的有效传承,必须要将武术文化资源作为高校体育教学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只有如此方能加速高校武术文化的有效传播。而当前我国众多高校普遍都存在着武术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而有关于武术类的书籍也严重匮乏,武术场馆与器械落后、甚至缺失,而高校的校园武术文化网站更是一片空白,有的甚至就没有网站,这些都无形中制约着高校武术文化的传承。

3 要实现高校武术文化的有效传承,还要不断健全高校的武术竞赛、文化体系

中国武术运动包含有多个传统竞赛项目,藉此,高校在开设课程活动时也应随之而改变有关竞赛的项目设置,使得其能够适合当前本校发展的特性,从而,能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机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传统武术文化的学习活动中去。与此同时,高校还要不断健全武术的竞赛体系:(1)各高校可以定期举行校内的传统武术竞技比赛,从而逐步扩大武术文化在高校内的传播,藉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参与到武术运动中,营造深厚的校园武术文化氛围。(2)建立高校武术知识的竞赛体系,让对传统武术感兴趣的大学生得以更全面、更详细的参与到武术文化活动中去。(3)各高校还可以在各省举行武术比赛活动,同时,增设传统武术的比赛项目,从而让更多的高校大学生都能参与到武术比赛中去,最终使得时下大学生能够真正的体会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深厚内涵。

四结语

高校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高校武术文化的传承,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高校大学生是我国隶属较高层次的文化群体,在经由高校师生对传统武术文化极富创造性的研究,他们对武术文化的传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辐射能力。当前形式下,我们加速对高校武术文化的传承,将有利于今后我们对传统武术的有效挖掘,在不断的研究和整理的过程中,予以创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都有利于我国传统武术文化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潘晓波.高校校园武术文化传播与发展刍议[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5):118-120.

[2]陆小黑.高校武术: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的阵地[J].搏击·武术科学,2008,5(11):25 -26.

[3]王涛,王朝军.我国普通高校武术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