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 投稿徐士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967次
  • 评分4
  • 51
  • 0

陈榕生(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 校园安全文化的定义

关于校园安全文化的定义有的学者曾提出过,认为校园安全文化是高等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不断总结完善形成的、由学校决策层倡导、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并与学校文化有机融合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和行为准则,是师生员工对安全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素养和能力等的综合。

首先,校园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安全文化”,有研究者认为“就是安全价值、信念、道德、传统、风气和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强调安全文化的意识形态表现。涵盖企业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交通安全文化等。校园安全文化是作为其中—个分支而存在的。其次,校园安全文化又是“校园文化”的题中之意。所谓校园文化,“是以校园形象为外部表现,以校园规范为活动平台,以校园精神为核心内容,为校园人所创造、所拥有、所认同并受之濡化,与社会文化紧密互动的一种特定的社区文化。”校园安全文化是与校园社团文化、课堂文化、寝室文化、社会实践文化等校园文化子系统相统一的。综上所述,校园安全文化是由“安全文化”和“校园文化”交叉组成的一种综合文化现象。是学校为维护广大师生的正当利益和保障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通过安全宣传教育、完善校园安全设施和安全监管制度,以预防和消除在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专题活动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而营造稳定、和谐、安全校园环境的一种文化现象。

二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功能

导向功能:高校是—个庞大的工作系统,由于高校中的部门、院系较多,各部门、院系的职能及人员的职责不尽相同,个人或部门对安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安全文化才能促使各级各类人员按照校园安全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来协调自己的行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当安全观念、安全伦理道德在师生员工的思想上扎根后,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了解和掌握安全科技知识,就会自觉地按学校安全管理的要求去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保护功能:师生员工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增强了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素质,就能够自觉地遵守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就能够自觉地、潜意识地、安全地学习、工作、生活、生存,从而保护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安全以及个人和学校的财产安全。

创新功能:高校云集了众多的专家、学者,拥有雄厚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设备、仪器,是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传播的场所,这为高校安全文化孕育新的安全思想、新的安全理念和新的安全科技成果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条件。高校安全文化将社会对安全的要求和安全对社会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作用于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学习与社会相适应的各种安全规范、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生活方式,使大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形成大学生的综合安全能力。

补位功能:校园安全工作仅仅有物质和技防还是不够的。科技手段达不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需要用管理手段补充;而管理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对于安全管理尤其是这样。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的不安全行为的结果是必然发生事故。在安全管理上,时时刻刻监督每一位师生遵章守纪,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安全文化的应运而生,正是为了弥补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安全文化之所以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安全管理及师生的积极参与,形成从领导到学生参与的全方位安全管理体系。

育人功能:校园安全文化以关心和维护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学校和个人的财产安全,创造和谐有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为目标。广大学生在学校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协作、学会竞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都是学生走上社会所必须具备的。校园安全文化将学校的教育价值与人的生命价值和谐统一起来,对师生员工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身体健康的关心和影响是长远的。

三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

一般来说,文化结构都可以分为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次,校园安全文化也应由这三个文化层所构成,从而构成搭建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

物质层面:物质文化层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最表层部分,如安全设备、装置、防护器件、报警系统及警力等。它所折射出的是一所高校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作风及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形。

制度层面:主要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安全制度,还包括对师生员工的安全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规定者学校师生在共同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

精神层面:主要是指学校的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共同信守的安全价值理念。它体现着师生员工的安全思想、安全意识,包含着有关安全管理的经验和理论。因此,校园安全文化应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健康、关注安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观,并能够达到由关爱自己到关爱他人、关爱全社会、关爱全人类的境界。

从以上三个层面出发,建设学校安全保障场所、设施、器物等物态载体,建立健全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预警机制等内容,要充分兼顾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活动组织各方面。

四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

高校安全工作正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推广安全系统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转变,安全管理经历了事后处理型向以危险预测、控制与评估为重点的预防安全管理转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校安全工作仍没有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安全管理中单纯依靠相关职能部门采用纪录教育、技术手段的情况较多,安全管理水平与当今高校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加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体师生中形成有利于打造安全和谐校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风貌、职业行为规范、安全舆论和习惯,形成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一,载体的设计要坚持内容的人本性,校园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安全价值。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负责公共安全管理的人员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应用知识、能力,深入实际发现问题,贴近广大师生员工热情服务、排忧解难。二是安全教育和设施、制度、机制等建设应“以人为本”,从切实需要出发,以师生员工乐于接受、学校能够承担的方式、方法进行,充分尊重人的情感诉求。只有坚持内容的人本性,学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深得人心、顺利进行。

第二,要建立相应的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为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载体建立组织保障。在具体的学校建设中,可以进行分工,由学校的各个不同部门具体负责,一是由保卫处负责建立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和负责安全设备管理;二是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对全体学生的安全管理和教育;三是由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对全体教职员工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四是由科研和国资管理部门负责实验和科研活动中的安全管理和教育,等等。建立职责明确和分工明细的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第三,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载体的具体实施组织队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使学校学生安全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轨道。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编制安全教育教材;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强化安全教育等。突出重点,提高实效。抓好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包括专业的安保队伍、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和心理咨询队伍以及学生骨干队伍。在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树立“安全教育、预防为主”的意识,积极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学生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方法和途径,真正使安全教育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为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果一所学校从领导到普通师生员工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伦理道德在思想深处扎根并自觉按安全责任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富有显著的校本特色,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学校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校园安全文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邹长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建设[J].湖湘论 坛,2005(3).

[2]孙哗,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论[J].现代情报,2002(1).

[3]邱小云.高校校园文化研究[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6).

[4]姚连伟.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8(5).

[5]胡源春,刘江华,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实践与创新[J].赣 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8).

[6]臧兵.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生成机理与路径选择[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