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化进程中“四纬递进”改革研究

  • 投稿胡杨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853次
  • 评分4
  • 44
  • 0

王立群 章勤芳

(海宁技师学院[筹] 浙江 海宁 314400)

摘要:现代企业高速发展,政府逐步重视技校生职业能力、创业能力等的培养。但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凸显。据此,应在学生职业化进程中开展“四纬递进”改革,实施“行为引导型”课堂教学流程,采用“仿真企业”班级管理模式,推行“公司制”项目实践活动,倡导“三维对接”评价理念,从而实现学生与企业顺利接轨,增强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化;四纬递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3-0047-05

作者简介:王立群(1979—),女,硕士,海宁技师学院(筹)高级讲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中职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嘉兴市2014年教育科研重点研究课题“技工院校职业化进程中 ‘四纬递进’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16)

一、问题的提出

(一)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中国企业发展迅速,数量剧增,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员工职业化意识、素养普遍缺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人才培养的突出困境

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低下,学习动机趋于实用性;学习自主性较差,大多数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主要靠教师传授,很少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学习活动策略水平不高。教师教授的大部分专业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无法满足企业所需。学生不了解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方式,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踏入社会后,往往需要经历颇久的“实习过程”才能逐步适应。

(三)学生职业化的要求

人社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特点,坚持能力本位办学理念,通过加强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社会能力培养,开展职业指导、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创新创业能力。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化进程迫在眉睫,急需与之配套的全方位改革。

(四)递进式改革的重要价值

技工院校追求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并使其贴合现代企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在技工院校学生职业化进程中,实施“四纬递进”系列化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感悟企业精神,形成职业能力,确保学生按市场岗位要求零距离就业。

二、学生职业化进程研究现状

在国外,学生职业化素养的培育往往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内,教育与就业紧密结合、互相依存,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澳大利亚的“行业主导型”等,但目前尚无专门在学生中开展职业化系列改革的相关研究。

在国内,技工院校学生职业化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尚处于尝试阶段,欠缺成熟度;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根据企业需求构建学生职业化的改革体系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系统。不少学者和技工院校教师分别从德育模式、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创建等角度提出了一些职业化改革的建议和策略,但尚未从教学流程、管理模式、实践活动、评价理念等不同层面系统化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模式。

三、“四纬递进”改革内涵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化进程中“四纬递进”改革,是指在推进技工院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过程中,采用“四纬递进”方法,依次实施“行为引导型”课堂教学流程、采用“仿真企业”班级管理模式、推行“公司制”项目实践活动、倡导“三维对接”评价理念。借助递进式一浪推一浪的改革实践,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顺利接轨,实现学生与职业尽早建立联系,增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企业需求的职业意识与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如图1所示。

四、“四纬递进”改革实践

(一)纬度一:实施“行为引导型”课堂教学流程

1.内涵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教师利用行为引导,借助一系列教学程序的构建,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力求真正实践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从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契合学生职业化的发展趋势。

2.流程模式

我们不断完善教学流程,建构起“确定目标——习得新知——创设环境——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展示评价”的一系列框架结构。借此,以“师生互动、手脑并用、团队合作”为特色的教学模式日臻成熟,与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接轨。

首先,教师依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安排学习内容,确定专业、方法、社会等能力的达成目标。在新知习得阶段,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所确定的学习结果类型及学生实际,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引导文法教学、“头脑风暴”法教学、畅想设计法教学等,采取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其次,教师通过创设环境,提供信息,让学生根据工作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和较强的计划、决策能力。而展示评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自省,充分挖掘闪光点。根据学院与学生实际情况,我们明确制定出运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流程后应达成的培养目标(见表1)。

(二)纬度二:采用“仿真企业”班级管理模式

1.内涵

在“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理念指导下,在保持班级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和模仿企业,以理财教育为切入点,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为载体,将企业的文化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2.建构机理

(1)班级组织。我们制定了《“仿真企业” 班级组建实施方案》,组建“班级公司”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每一个“班级公司”都提出自身核心价值内容,浓缩为企业精神,冠以“企业”名称。此外,我们还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董事长工作职责》、《董事长工作考核、奖励办法》、《仿真企业干部岗位职责的指导性意见和分级聘任、考核制度》、《仿真企业考核奖励、员工先进评比及处分总则》、《企业员工日常职业行为规范》、《基本工资发放办法》、《项目创收奖励办法》等。

(2)运作方式。一是采用“五常法”管理。“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模仿专业对口企业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企业情况,检查布置工作。做到职责分明,措施到位,督查有力,讲究实效。“公司”干部每天定时、不定时地对各项工作(学习情况、仪容仪表、卫生等)进行巡视检查。

二是组织职业活动。我们建立了与人合作与交流、数字应用与分析、信息处理与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与创新四大核心技能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职业拓展活动,让学生强化职业意识,养成职业习惯,确立理财观。

三是发放虚拟工资。我们制定《员工理财制度》:“员工”每个月的真实货币分固定支出(学费、代管费、伙食费等)、非固定支出(零花钱、通讯费、添置衣服和学习用品等)。建立“员工”理财明细账,每月底“员工”将本月虚拟货币总收入、真实货币总支出及盈亏情况报给“财务部”汇总,公开财务情况。采用虚实结合方式进行奖励,员工所获虚拟货币工资超过班级平均虚拟货币工资以上部分,可以按比例折算成学分,冲抵不及格文化课。

四是融入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本质特征是创新创造、注意细节、结果导向、团队导向、进取性等,其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价值观,我们将其融入班级文化建设。

五是贯穿质量目标。我们贯穿职业标准、品德标准等质量目标,让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顺利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具备职业发展潜能,塑造学生人格、道德品质,以满足社会道德规范要求。

(三)纬度三:推行“公司制”项目实践活动

1.内涵

借鉴“头脑风暴”教学法,在组建专业对口的“学生股份公司”背景下,以股份制形式,将某个职业实践活动分解成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实践活动,以班级任务书形式由各公司员工去完成,应用项目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以“员工”身份对公司进行资金、技术入股,生产产品;教师以“项目任务总监”身份对产品质量进行引导把关,共同完成项目产品生产、销售,如图3所示。

2.实施机制

(1)组织机构。成立贴合专业特点、学生兴趣爱好的生产经营公司。“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由教师担任,负责公司全面运作管理、制定运作计划及规章制度、控制原材料采购数量及样式、指导产品制作样式及工艺。下设生产、销售、后勤等部门,各部门经理由学生担任,部门内设若干班组。生产部经理负责生产管理,协助董事长进行工艺指导,研发制作新产品,做好小组产量、品质记录;销售部经理负责产品推销、财务记账;后勤部经理负责出勤、纪律、卫生、场地管理。“公司”由教师和学生按自愿原则共同参股,可向学校申请活动经费,作为运作资金,学生自主管理经营。

(2)教学安排。通过对行业、企业、家长、学生进行多种形式调查座谈,筛选出若干种比较受欢迎的实用技能作为教学内容(项目来源详见下页图4)。总经理根据活动特点制定实施方案,负责确定学习新型产品的内容与目标,并给学生提供产品信息,按制作要求布置任务;引导每个班组制定计划,借助资料分析,确定所需原料、数量和所需工具及制定工艺流程。班组长给“员工”分配任务;教师指导班组开展工作,进行质量监控,学生以合作方式完成任务。

(3)教学要求。我们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锤炼生存能力、劳动技能,使学生掌握生活常识,具备公民素质。我们拓展思维空间,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展示活动主题。对掌握相关科目技能的学生,可授予学校劳动技能培训证书或经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并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一系列技能比武。

(4)销售、核算。由销售部精心选拔宣传、营销队伍开展销售工作。主要销售渠道包括:利用午休时间在食堂、寝室前向教育园区内的师生推销,把产品送至代销店或通过同学、家人、亲戚等关系进行销售。 “公司”根据制作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成本核算,兼顾原料损耗、人工工资和教室电费等成本,售价按照成本价的120%核算。

(5)创新创业植入。我们创造性地将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植入项目实践活动,建成集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激发学生创业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服务。

(四)纬度四:倡导“三维对接”评价理念

1.内涵

在技工院校学生职业化理念指导下,依据国务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精神,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为目标,依据学生所拥有的三种不同身份——学习者、职业人、社会人所一一对应的三种评价维度,构建起“三维对接”的多元化、新型、综合评价理念,如图5所示。

2.指标建构

我们构建的“三维对接”评价模式中,确定了作为学习者的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身为职业人的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作为社会人的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详见表2)。

五、改革实效

(一)探索职业化教学改革路径,实现与职业世界无缝对接

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密切结合,实现了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使学校的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更好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变化,促进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

(二)缩短就业适应周期,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学生经历企业全部业务过程,了解体会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增强了对本行业的了解与热爱,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全面提高,充分浸润企业文化,实现“零距离”就业,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

(三)树立科学正确的理财意识,了解市场运作程序和规律

学生通过理财学习,懂得基本的财务知识,树立科学正确的理财意识,了解市场运作程序和规律,调动市场经济意识,为进入社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积累了必要的感性经验。学生意识到应树立敬业思想、创业意识,敢于承担工作和家庭责任,懂得积累财富。学生通过创办模拟公司进行模拟训练,可降低将来新办企业的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企业存活率。

(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供可持续发展经验

学校进一步加强了与社会行业、企业的合作。学校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向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转型,切实增强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如培训企业员工、合作进行产品研发等。学校依托企业设备、技术力量及与社会行业的联系,进行全方位合作办学,凸显出“真实业务进校园,专业教学进企业”的特色。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晓玲.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2(11).

[2]陈启琛.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3]赵志群.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研究[J].职教论坛,2007(1).

[4]郑仕杰.对中职教育企业化管理的探索与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5]王昌银.中等职业学校班级企业化管理研究——以成都市技师学院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

[6]吴立威,祝志勇.基于“模拟公司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6).

[7]张晓芳.“模拟公司”: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

[8]杨海存,夏金星.真实性评价:一种开拓性的高职学生评价方式[J].职教通讯,2012(22).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