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通信原理;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乐山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通信原理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编号:20141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70-03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通信基础知识、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通信中的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及同步的概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教材内容共7章,而课时只有48学时,在这么少的课时内,根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解完。原来还开设辅助实验课,后来由于实验设备老化坏了,干脆取消了实验课。没有实验辅助,更增加了理论讲解的难度。②课程理论性强,原理抽象,数学基础要求高。学生数学功底差,专业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对这些深奥的理论既不感兴趣,又难以理解和掌握。③教材内容理论性强和实践应用性差,只有深奥的理论,没有鲜活的应用实例,学生不了解这些理论的实际应用和现实意义,从而对课程学习失去兴趣,导致学习效果差。
现在社会发展迅猛,竞争十分激烈,为了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成,能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激烈竞争中取胜,必须深化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 删减陈旧知识,引入前沿技术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修订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重新制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确立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教学目标。新大纲注重课程间的衔接,“通信原理”课程的先修课程有“信号与系统”“概率与统计”“高频电子线路”。在先修课程中已经重点讲解的内容,本课程就不再详细介绍,这样避免了重复讲解,将节省出来的课时用于新内容的教学。新大纲删减了陈旧落后的知识,引入前沿技术,明确指出了本课程的核心内容、重难点内容和需要掌握、了解的内容。数字通信系统由于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现代通信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而且通过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模拟信号也可以通过数字通信系统传输,模拟通信系统将被慢慢淘汰。所以,本课程以数字通信系统的各环节作为学习的重点,删减了模拟通信部分的内容,引入现代典型的通信系统,如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数字卫星通信系统。
2. 精简整合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方式开展教学
根据“通信原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改革要求,精心提炼教学内容,做到少而精,同时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通信原理”课程重点讲解数字通信原理,要用到信息论的知识,所以补充讲解信息论基础理论。在对信道中噪声进行分析时,要用到随机过程理论,应加强随机过程分析的学习。在通信领域,编码技术、同步技术和复用技术是三大关键技术,将其作为重点学习内容。
将课程核心内容根据通信系统的组成整合成12个模块:模块1,数字通信概论;模块2,信号;模块3,信道;模块4,信源编码;模块5,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模块6,语音和图像编码;模块7,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模块8,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模块9,数字复用技术;模块10,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模块11,同步技术;模块12,信道编码。每个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授课时按照顺序依次讲解,循序渐进,先让学生掌握通信系统每个环节的工作原理,再前后联系,掌握整个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3. 将工程实例引入课堂教学
通信基本原理理论性强,在理论讲解完后,辅之以工程实例,学生往往更感兴趣,同时也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在讲解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时,引入多级载波电话系统,如图1所示。12路话音信号,每路4KHz,频分复用后成为一个基群(Basic Group),带宽48K。5个基群共60路构成一个基本超群(Basix Super Group),带宽240K。10个基本超群共600路构成一个基本主群(Basic Master Group)。这样能加深学生对频分复用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 课堂教学中引入通信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
“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很多理论和结论都是经过烦琐的数学推导得来的,对学生来说既抽象,又难理解。Matlab提供了用于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工具包Simulink。Simulink可以将抽象的、深奥的知识点建模仿真,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可视化、生动化,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时,可以根据2FSK调制解调原理建立如图2所示的2FSK数字频带传输系统的仿真模型。
图2为2FSK传输系统仿真模型,其中第一个虚线框所围部分为调制电路,第二个虚线框所围部分为高斯噪声信道,第三个虚线框所围部分为相干解调。解调后的信号再经过抽样、判决,恢复数字序列。系统各点信号波形由示波器分别显示出来,如图3所示。通过仿真可知,当高斯噪声方差比较小时,误码率也比较小,方差增大,误码率也增大。
2. 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有机结合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将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量应用电子教案,使教师从原来大量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节省了时间;而且课件的图像和画面比较直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电子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只是教学手段的一个必要补充,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不应该被抛弃,教师在讲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仍然需要在黑板上完成一些公式的推导和例题的演算,这是传统教学的魅力所在。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和学之间的双向交流。
3. 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每个模块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即教师课前先布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利用多种手段查询相关资料,进行自学、归纳和总结。上课时,教师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再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分析、校正,每个模块结束时进行课堂测试。这样经常给学生实压,让学生有紧迫感,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坚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学生平时长期处于松懒状况,或者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等,直到要考试时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问问题都无从问起的情况。
4. 建设课程网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Internet和Wifi的普及,利用网络资源建设的教学环境,可提供信息量大、内容简洁、画面生动的电子教材和多媒体演示系统。网络交互式的学习手段,有利于构建严谨、生动、轻松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上资源,重构知识,提升知识,创造性地学习。
三、改革的成效
此教改方案经过两轮运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课程考核得高分的学生增多了,不及格比例减低了。在新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授课,学生在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学习,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通过精简、整合,将课程核心内容划分为12个模块,明确每个模块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重难点,使学生有的放矢,更容易学懂和掌握课程核心内容。通过工程案例的引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
建立通信系统的Simulink仿真模型,将抽象的原理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深奥理论。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建设并基本完善了“通信原理”网络教学课程网站。网上资源丰富,目前已上网的资源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件、课后习题详解、Matlab/Simulink模块仿真、课后拓展阅读材料等,方便学生课余自主学习。
四、存在的不足
课程网站还没有建设互动论坛,以后可继续建设。互动论坛可以方便学生提问,教师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任务,部分学生课余没有认真开展资料查阅、自主学习,导致课堂讨论质量不高,由于课堂讨论时间有限,有些学生没有发言交流的机会,表达能力、辩证性思维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学生很少对教材内容提出批判性观点或是提出个人见解,对课程内容没有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武林俊.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纵横,2010,(18):112.
[2] 李敏.信号与线性系统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4,(3):58-59.
[3] 徐彦凯,双凯,闫景富.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J].高师理科学刊,2016,36(8):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