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显斌
宋太宗登基后,第一个打算,就是灭掉北汉。这个北汉,和宋朝是世仇。这个仇恨,要上推到后周开国时。
当时,后汉大臣郭威起兵,一口气杀到汴梁,将后汉元首隐帝宰了。可是,元首虽然归天,北汉皇族权力仍很大,其中手握重兵的,首推隐帝亲叔叔刘崇。他坐镇后汉军事重地晋阳——“晋阳兵雄天下,而地形险固,十州征赋足以自给”。他的儿子刘赟,是徐州节度使,也手控军权。
郭威很怕这对父子联手,一南一北夹击,自己就成了夹心饼干。于是,就骗刘崇:我可不想接你们刘家的摊子,让你儿子刘赟做元首吧。
刘崇接到信息,十分高兴道:“吾儿为帝,何患?”戒备之心一扫而空。
刘赟呢,接到信息,高高兴兴上路,风风火火往汴京赶。到了那儿便被郭威囚禁,给了他一杯毒药,皇帝梦就这样破灭了。刘崇这才醒悟:自己上当了!可是,此时起兵,显然晚了,和儿子的掎角之势已经被郭威断掉。另外,郭威也已打好基础,树立威望,稳定了局势,不多久,便建立了后周。
刘崇一怒,在晋阳建立北汉,自己成为元首。他知道自己力量很小,禁不住老滑头郭威的攻打。于是卖身投靠辽国——“遣宰相郑珙致书兀欲,称侄皇帝,以叔父事之”,打算抗衡后周。
没过几年,郭威去世,其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周世宗。刘崇想,柴荣小儿从未从政,好欺负——“新立,必不能出兵,宜自将以击其不意”。于是,就率众打将过来。谁知周世宗虽年轻,打架是把好手,一仗把刘崇的北汉军打得溃不成军,逃之夭夭。刘崇骑着一匹老马,匆匆逃回老巢,气得眼睛一翻,不久便死了。
周世宗大败北汉军,心想若不趁此灭掉北汉,统一北方,更待何时?于是率大军乘胜追击,围住晋阳,竭力攻打。晋阳此时岌岌可危,北汉忙向辽人求救。辽人出动大军,在石岭关打败北周阻击部队,向晋阳冲来。后周世宗担心会被包饺子,忙撤军回去。北汉因此赢得一线生机。
北宋代周,北汉和北宗依然成为敌国。
赵匡胤急了,给北汉元首去信,告诉他:“君家与周氏为世仇,宜其不屈,今我与尔无所间,何为困此一方之人也?”意思是说,兄弟,我们还是化敌为友,和了吧。北汉皇帝冷冷一笑,全不理会。
赵匡胤无奈,再次写信,告诉对方,既然我们是仇人,你不愿意归降,那就带兵来打啊,我等着,你这么打不打降不降的,究竟算怎么回事?
北汉皇帝又冷冷一笑,回信说不打无准备之仗。
赵匡胤无奈,北汉不进攻自己,只有自己去进攻北汉。建国之初的大宋军队是一支能征惯战的劲旅,一路势如破竹,将北汉军队再次打得丢盔弃甲,跑进晋阳城躲了起来,再不抛头露面。
宋太祖很高兴,命令士兵围住晋阳。胜利在望,兄弟们可以放松一下了。
宋朝的GDP世界一流,军队后勤供应很及时,士兵们放开肚皮,吃饱喝足,就去河边咕咕咚咚,喝得满肚子凉水,得意地打着饱嗝。可是,时间一长,问题出现了,只见一个个兵士抱着肚子,痛得龇牙咧嘴。接着,集体拉起肚子。无奈,赵匡胤只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班师回朝。
到了宋太宗赵匡义当政,太宗心想:这个难题还是我来解答吧!
虽然太宗意志坚定,但后周世宗、宋太祖两朝明君都铩羽而归的历史给宋军将士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怕作战又会失败。
大军出发来到澶州,刚过河,有个穿着绿衣的人拦住道路,高呼万岁,说有事上奏。绿衣,当时是县主簿的衣着。县主簿是从八品,想见皇帝,显然不够格。于是,护卫们白着眼珠子,大喊道:“滚开,皇帝是你一个主簿想见就见的吗?”可是这个主簿铁了心,不见就不离开。双方吵闹起来,惊动了元首。元首问怎么回事,当听说是个主簿有要事求见,心想一定是军国机密,于是决定召见。刚一传唤,主簿就屁颠屁颠跑来,磕头到地,连呼万岁。宋太宗问那人姓名。那人不说话,高高送上手板。那时的手板,相当于现在的名片,不过只有当官的才有。宋太宗接过手板看了,龙颜大悦,马上下令,提升该人为将作监丞。这个官是从六品,这家伙一下跳两级,从县里直接调到中央,成为皇帝身边的人。
出征诸臣想,这小子一定出了什么妙计,才引得皇帝龙心大悦。于是一路凯歌打去,攻下晋阳,灭掉北汉。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有宋以来一场大败,即高粱河大败,宋军被辽军打得丢盔弃甲,宋太宗险些殒命沙场。
大家气愤不过,询问那位将作监丞究竟出了个什么馊主意。一问之下,矫舌难下。那个家伙并没出主意,仅仅凭自己的名字取得这个官职。
他的名字,叫“宋捷”。
他之所以求见皇帝,就在于此。皇帝之所以提拔他,断言必胜,也在于此。
一个人不以才能升官,凭借名字投上司所好,犹如赌博。领导不凭政绩,凭一个名字预言成功,是一种更大的赌博。其结果,是宋朝从此对契丹采取守势,不再进攻。宋朝国运,可以说,也因“宋捷”而改变。
语丝
正义是和谐公共生活的前提,凡事需要一个“说法”,一个没有“说法”的世界是一个鸵鸟的世界,把头埋到沙子里,三年后,三十年后,三百年后,过去的它还是不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