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国学教育论文范文,国学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才子佳人小说及作品《飞花咏》

  • 投稿Andr
  • 更新时间2015-09-21
  • 阅读量591次
  • 评分4
  • 86
  • 0

李娟 赵继红[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临汾041000j

摘要:才子佳人小说历来被众人研究,它是一种特定时期的产物。虽然《飞花咏》这部“才子佳人”小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但是很少被纳入研究的范围,所以很有必要对作品《飞花咏》进行分析,理解其存在的价值。本文分别从《飞花咏》作者、命名、主要内容、诗歌功能、人物形象等方面具体论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才子佳人小说 《飞花咏》 诗歌

一、才子佳人小说的概述

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于明末,兴盛于清初,很多人认为“才子佳人小说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特指明末清初产生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一大批以青年男女的婚姻恋爱为主题的作品。”

才子佳人小说是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也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是世情小说的一个分支,但它也有自己的创作特色。才子佳人小说是特定时期的文学产物,虽然在文学史上受到的评价历来贬多于褒,但是它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链条,它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才子佳人小说的主要特征:(1)题材内容上多描写才子佳人即青年男女,(多为名门贵族,也有普通百姓)的恋爱婚姻;(2)情节结构是三个核心场面:“因诗相慕,排除障碍,夫妻团圆”;(3)篇幅都不长,均在三十回以内,多是十回到二十回,少量的作品有五十回;(4)叙事方式,逐步在实现民间叙事向文人叙事过渡。

著名学者林辰认为:“判断什么是才子佳人小说,主意依据它特定的情节结构程式:一见钟情,私订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这一时期出现的主要作家有天花藏主人、烟水散人、步月主人等,主要有开山之作《鼓掌绝尘·风雪集》,著名作品《玉娇梨》《平山冷燕》《定情人》《飞花咏》等。

历来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侧重于类型化、文化透视、演变历程、总体概括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对具体作家及其作品(如天花藏主人及其作品)的研究,对作品《玉娇梨》《定情人》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作品《飞花咏》仅有少量研究。本文就对《飞花咏》这部作品进行尝试性探讨和论述。

二、《飞花咏》简析

(一)作者和作品

《飞花咏》又名《玉双鱼》,没有署作者姓名,清初刊本,共十六回,有天花藏主人作序于素政堂。与天花藏主人相关并且今传世的才子佳人小说有十三部,以著、编次、述、序等不同方式出现,代表作有《平山冷燕》《玉娇梨》;作品流行广泛,在戏曲界引为素材、表现为传奇剧。在18、19世纪时有英、俄、法多种译本,在欧洲影响广泛。乾隆年间吴航野客编《驻春园小史》日:“历览诸种传奇,除《醒世》《觉世》,总不外才子佳人。独让《平山冷燕》《玉娇梨》出一头地,由其用笔不俗,尚见大雅典型。”可见他对这两部作品及作者的推崇。

《飞花咏》是一部优秀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丰富的生活变化而且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它描写了昌谷和端容姑曲折离奇、重续姻缘的故事,同时也描绘了昌、唐、王、端四个家庭的诸多变化。两位主人公唱和《飞花咏》诗,相互倾慕,私下订盟。“故花不飞,安能有飞花之咏?不能有前题之飞花咏,又安能有后之和飞花咏耶!不有前后之题和飞花咏,又安能有相见联吟之飞花咏耶?唯有此前后联吟之飞花咏,而后才婉转其相逢也。”

(二)主要内容

《飞花咏》的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离奇,情感真切。昌谷和端容姑的爱情很是“颠沛流离”,其间多次离开父母,被小人陷害,但两人意志坚定,最终结合,正如天花藏主人在《飞花咏序》中提到的“金不炼,不知其坚。檀不焚,不知其香。才子佳人,不经一番磨折,何以知其才之慕色如胶,色眷才似漆?虽至百折千磨,而其才更胜,其情转深,方成飞花咏之为千秋佳话也。”

(三)作品中的诗歌功能

《飞花咏》和其他才子佳人小说一样,有着两个主要特征:以诗为媒,以小人贯穿情节。但是本部作品中的诗歌更具有特色,因飞花诗得题目“飞花咏”,并且是文章的重要线索和情节。才子佳人小说的第一个核心场面就是“因诗相慕”。诗歌在中国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涉及内容广泛。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以来文人都会吟诗作赋,唐朝确立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唐诗出现繁荣局面,诗歌成为他们展示文采才华的方式,所以才子佳人小说中宣扬以诗为媒、大力推崇诗歌也是合理的。“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者,吟咏性情也”,都可以突出诗歌的表现功能。在封建礼教严重束缚青年男女的时代,诗歌可以作为他们传情的媒介,表达心中的情感、寄托相思之情;同时,这也是对封建制度的反叛,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对抗。它倡导的自由恋爱观,已逐渐在接近自由的婚恋观。

《飞花咏》中两位主人公初次见面是因诗相见,昌谷父亲的朋友朱天爵说出“千古高贤,换面改头成俗子”;昌谷对出“一群恶少,耸肩叠背学才郎”,容姑对出“三家村汉,画眉搽脸扮佳人”。两人水平不相上下,各有特点。一日,父亲端居出题让女儿作诗,以“紫燕垒巢”为题,容姑快速作完,并得到父亲的赞许:“若是一个男子,树立词坛之上,也可当一座。”如此高度的评价,可看出容姑的才情。容姑在被宋脱天抢走后,在船上作三首《新月诗》,后被官船相救,知府凤仪使其以“飞花”为题作诗,容姑不假思索,立呈《飞花诗》:

原占枝头上,今怜西复东。

眼迷新几席,肠断旧帘栊。

阵阵空香细,飘飘虚影红。

既遭逢不偶,何苦费春工。

容姑作这首《飞花诗》也是自喻,自己被别人抢走,离开父母,漂泊不定,犹如飞絮。“柳絮”这个意象在《红楼梦》中也有所出现,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湘云看见柳花飘舞,作小令《如梦令》,暗示美好婚姻好景不长;林黛玉作《唐多令》表现对自己身世不幸的哀愁,和这里的容姑所作有点类似。昌谷唱和容姑的《飞花诗》,如下:

在树得春巧,离枝春更工。

想簪云髻美,不点水唇红。

雨细窥邻壁,风轻如远栊。

休嗟漂泊意,大圣也流东。

昌谷作的诗,得到凤仪和容姑很高的评价,容姑说:“此诗词中寓意,言外弄情,大得风人之旨。三复两诗,直觉孩儿瞠乎后矣。”从此,容姑心中就落了昌谷的影子。后两人见面,又以“飞花”为题,你一言我一句,一对一答。接着,昌谷用一白绫题词《长相思》以传情,容姑则用一金扇画山水松竹,也和词一首。二人“因诗相慕”之后就后庭盟誓。饯别之时,又相互题词一首,表达心中之情。正所谓书中所说:“男女从来存大欲,况于才美复多情。一朝言别花阴下,安免相看感慕生。”后容姑思念昌谷,作成一套闺思《十二红》,以消苦闷。中间也有少量诗作,此处不多言说。且说最后昌谷考上榜眼作诗,诗柄是飞花,两人又因飞花诗而团聚,昌谷又题《飞花诗》一首:

飞花飞去又飞还,依旧枝头锦一团。

今才灯前含笑看,花欢恰好对人欢。

《飞花咏》中有很多昌谷和容姑作的诗,每回开头也都有诗词,中间也会有一些说白像一样的诗来叙述情节内容。这部作品的《飞花诗》前后都有,首尾相呼应,结构更趋于完整。每次作诗都会增进主人公之间的感情:他们因诗相识,因诗相爱,因诗结合。《飞花诗》可以点出题目,表露主人公的身世漂泊之感和两人爱情的“颠沛流离”,最后画龙点睛:“飞花飞去又飞还”。每回开篇都会用诗词叙述,预叙隋节,可以看出主要内容;中间也会出现一些诗,控制情节的进展,或者作为总结性话语。

(四)分析人物,透视内涵

《飞花咏》以昌谷和端容姑为主人公,主要描写两人“颠沛流离”的爱情。才子佳人本来就是中国人追求的一种至高的价值标准和最终归属。昌谷才貌双全,很有人情味;容姑长得漂亮,极具文采。两人情投意合,一见钟情,私订终身,最终克服重重困难,走到一起。这种始终如一、坚贞不渝的爱情观也是对当时封建禁锢思想的一种挑战,他们拒绝常勇和柳星子女的婚姻,甚至以死相逼,也是对人性和性欲的倡导。才子佳人的这种模式是在传统思想——儒道合一的原则上追求仕途顺利和婚姻幸福的统一。

《飞花咏》在叙述故事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关键性人物,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善良的群体和小人群体。他们的生养父母属于前一类,其间还穿插有王安泉、艄婆等小人物,他们都很淳朴善良,乐于助人,最后的结果也是好的。另外一些就是小人,如无赖唐涂为了获得亲戚唐希尧的财产,残害昌谷,使其未能参加考试;陷害唐希尧,使其流落他乡。这些小人心眼很坏,自私自利还不择手段,此外类似还有人物,如曹、石二人,权倾中外,排陷忠良,使得凤仪下狱,后又被发配到陕西榆林受苦;还有宋脱天、王趋等人。但是他们最终结果都是不好的,曹、石二人被革职,后被处死;宋脱天也不幸死亡,唐涂过得也很糟糕。这也就是中国的天命观,“善以善待,恶以恶待”。古代阴阳学和佛教都有“因果报应”的观点。

(五)作品的其他问题探讨

明末清初内忧外患,国家缺少兵力,所以采取各种方式征兵,昌全祖父举过孝廉,现因边疆没有良将,增兵添将,将祖籍是军籍之人强制变成士兵。“勾文填武,文武两伤,此朝廷之弊政也。”政局不稳定,人民不愿出去当兵。这也是统治者的一种不合理政策,容易引起暴动,导致人民反抗。

另一个是过继的问题。本部作品中昌谷,以昌全、杜氏为生身父母,后过继给唐希尧、赵氏,后又认端居、李氏为父母;端容姑以端居、李氏为父母,后认凤仪、王氏为父母,后又认昌全、杜氏为父母。两个人过继了三次,这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应该也有很大的关系。

三、结语

《飞花咏》虽然是以昌全和端容姑的爱情为主线,但其中包含了昌、唐、王、端四个家庭的兴衰变化,如凤仪升职后下狱又被贬,最后官复原职;昌全原是秀才,后被充军变为参谋。这些家庭的变化也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对当时社会的反映。这四个家庭之间通过特定的人物联系着,最后结局是还居住在一起,享受生活。这和《红楼梦》的情节有类似之处。《红楼梦》以宝、黛、钗爱情为主线,叙述四大家族的兴衰灭亡的过程,曹雪芹应该也是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创作出巨著的。圈

作 者:李娟,山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赵继红,文学硕士,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编 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