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成人教育学论文范文,成人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创新“1+1+1” 莫愁医药人才——探究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药学系人才培养模式

  • 投稿徐士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757次
  • 评分4
  • 38
  • 0

编者按: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该校药学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学习和探索,成为学校规模较大的系部之一,拥有南京地区唯一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药学类专业群。药学类专业顺应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突出技能培养,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得到主管部门、行业和社会的认可。

文 本刊记者 高由东 朱玥璇 通讯员 陈 军

“1+1+1”分别代表着人文素质、职业能力与创新教育,构建以人文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为特征的“1+1+1”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近年来南京市医药产业集群迅速发展和研发、生产、销售等产业格局的形成,急需大量技能型专业人才,作为南京地区唯一的五年制高职药学类专业,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药学系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创新“1+1+1”人才培养模式,为医药行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人文素质奠人才之基

医药行业关乎人的生命和健康,培养医药人才必须德育为先。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药学系实施了一系列的“人本德育”。“德育月节制”就是该校专门为药学系学生设计的一门德育活动校本课程:每个月设计一个主题活动,每天根据各专业培养方向和学生特点开展活动,将生命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每一天。该活动主要从学生的职业道德及应变能力等方面开展针对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职业精神。

2014年4月是法制月(安全节),药学系开展了一期红十字会的初级救护员培训活动。“我们的活动内容涉及到基本急救技术、常见疾病现场救护、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防艾滋病等有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药学系主任薛清说,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而且能更好地提高学生面对紧急情况发挥“第一目击者”救死扶伤和自救的能力。

针对医药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药学系设计了以“慎独”为主题的活动。“‘慎独’即自律,医药行业关乎人民的生命安危,这就需要告诫学生要坚守道德准则,严于律己,不可见利忘义。”薛清说,“慎独”通常作为一种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如在指导医药商品购销员方向的学生时,要求处方调配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管理和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并在执业药师指导下进行处方审方、调配、复核,按照医师处方发放药品;引导学生在药品销售过程中,根据顾客的实际经济能力推荐药品,避免出现夸大药品疗效、强行推销高价药品的现象。

药学系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走进企业,而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和素养的要求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依据。为此,药学系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操作性强且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制度,从宿舍管理、两操、早课等十项考核制度方面,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规则意识。如每天15分钟的早课活动,学生可根据班级或个人情况设计主题、主持早会,在15分钟内引导班级同学学习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等职业操守。

药学系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毕业生王莉告诉记者:“在我实习的时候,审方是中药调剂的第一步。曾经有一位病人送来一张处方,我核对后发现有一味药的用量开得太多,医生也未在处方上标注清楚。我当时感觉处方可能有问题,就让病人再去找医生确认一下,医生确认后发现是手误把用量填错了。”王莉说,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总是会想起老师在早课上的教育:任何工作都要细心用心,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职业能力筑核心实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学生将来就业、发展的核心实力。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医药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成了“1+1+1”人才培养模式的重中之重。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药学系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传统教学的课程设置,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建立了符合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化课程体系,包括课堂教学、校企合作、实训实习等课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如药学系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医药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而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课堂上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传授相关的工艺技术知识;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医药行业产业的发展开设多门选修课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调整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建立起职业化的课程结构;在推进专业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方面,大力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以学校数字互动中心为平台,充分利用专业教学多媒体设备,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又如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中药制药技术方向,在第八学期采取“4+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每周四天在校内学习,一天到企业实践,对中药传统技能的学习采取“师徒帮带制”,即由企业“师傅”对“徒弟”进行技能传授,学校与企业统一进行严格的考核,注重学生专项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中药种植、加工、鉴定能力以及对中药、中成药制剂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能力。

在实操课程安排上,药学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层管理”的原则,建立了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包括药学基础、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和药品经营四个实训中心,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能大赛和职业素质培养于一体,做到理实一体化项目的实训、综合实训、仿真实训、考证培训等统筹合理安排。

“为确保药品生产、销售、检验等岗位技能与实训教学同步,药学系还跟众多医药企业合作开发实训指导教材,共同制定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实训计划、实训教学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等,更好地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药学系主任薛清说。药学系还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到医药企业进行教学见习,到中国药科大学GMP车间进行教学生产实践;安排中药方向的学生到野外采药并到安徽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教学见习。

对于学生实习的管理,药学系制定了细化、可操作性强的实习管理工作手册,建立了完善的实习信息反馈制度。在实习阶段,药学系安排专职实习管理班主任指导学生整个实习过程;实习生每月返校一次,实习班主任深入用人单位与每位实习学生进行一次访谈;建立实习考核、档案管理制度和评价考核机制;实习学生每周有周记,每月有考评,共同交流实习感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创新教育显专业特征

提高医药专业的教育质量,就必须加强创新力度,提升医药专业教育的整体水平。“药学系以创新教育为特征,进一步加强专业培养的改革。”薛清说。药学系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实施创新教育,依靠企业技术专家,融入现代企业发展环境,以“双向选择”订单式培养促进校企深度融合;通过深化信息化课程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互惠合作新模式。

从2008年起,药学系对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中药制药技术方向的学生实施“双向选择”的订单培养模式。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该校药学系的“订单班”并非从入学起就要学生选择,而是学生在前三年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四年级时经企业的校园宣讲、学生报名、企业筛选后进入定向班。“南京医药·百信班”以及“奥赛康班”的负责人每年均会在固定的时间进校宣传企业文化、企业需求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从报名的四年级学生中择优挑选30名左右的学生进入这些订单班,进行定向培养。

订单班学生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企业主要根据学生前三年的综合成绩择优确定面试名单,面试优胜者进入订单班开始学习企业课程。企业的需求不同,培养模式也不一样,如“南京医药·百信班”,实施“一对一”师徒帮带,由南京医药百信药房有限公司的“师傅”对“徒弟”进行一对一的技能传授,药学系和企业一起制定学生的专项技能考核内容,考核优秀者在毕业时可优先进入企业实习;而以制药为主的“奥赛康班”则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程设置中,经常让学生去企业见习,然后在实践课程中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为更好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药学系先后与江苏仁寿药业有限公司、南京欣昊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立了新药研发中心。新药研发中心由企业的高层技术人员和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组成,企业将相关的仪器、设备、技术和学校现有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共同推进新药研发中心的工作。新药研发中心坚持原有的特色现代中药研发、应用生物技术与现代制药相结合的研究方向,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的探索,拓展化学药研发,建立缓释制剂、滴丸剂等新剂型的研发平台。这个由企业和学校共建的公共服务平台,既为学校的产学研一体化服务,也为企业的生产科研服务。

创新教育结累累硕果,药学系师生近年来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奖颇丰:近三年药学系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相关竞赛项目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药物制剂压片技术竞赛项目获1金3银7铜,中药传统技能竞赛项目获1金4银7铜,化学检验技术竞赛项目获2金3银3铜;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竞赛项目中取得1枚金牌。2014年药学系建立的“药物制剂压片技术”实训室获得江苏省教育厅和南京市教育局的高度认可,并将承担2015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药物制剂压片技术”赛项,这是药学系第一次承办江苏省内重要的技能比赛,并将充分发挥该系的示范与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