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洛阳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在“一带一路”经济圈带动下抓住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的优势,大力振兴以涧西区为代表的老工业基地,整治以老城区为代表的历史街区,发展以洛龙区为代表的政治经济中心,各个城区协调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有所忽视,雾霾交通拥堵等现象频频出现。文章就洛阳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阐述并对其发展提供较有效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中原经济区;绿色产业
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洛阳该怎样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走好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生态环境体系,指的是大力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宣传绿色生活理念,在人和自然之间构建起一种和谐相处的关系,让洛阳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宜人。总书记曾经提到过,要留住绿水青山,因而它们就是看得见的金山银山。由此可见,所谓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经济怎么发挥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似乎是矛盾的。
1洛阳环境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1.1洛阳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洛阳土地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但是山区面积最多,占土地面积的近一半。山区主要集中于洛阳市的西、南区域,不利于经济作物的生长,土地资源利用不科学,尤其反映在规模结构有所欠缺方面,如建设用地占比较大等。另外,当地拥有储量颇丰的多种矿产,其中钼矿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由于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地面沉陷、水污染、粉尘污染等。
1.2洛阳生态环境
洛阳是一座以制造业而闻名的城市,入驻了相当多的工业企业,截至2018年12月底,成一定规模的企业已经超过了1859家,全部工业增加值2990亿元,同2017年相比增幅多达9.5%;工业增加值突破1386亿元大关,同2017年相比增幅多达9.8%;年原煤实际耗用量为2580万吨,电力实际耗用量为3372611万千瓦时,焦炭实际耗用量大概为24万吨,汽油实际耗用量为16499吨。数量众多的工业企业给当地的环保工作施加了极大压力。2018年,洛阳环保机构针对市区空气进行了全年不间断检测,结果发现,满足达标要求的天数合计181天,占比49.5%。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符合优级标准的天数合计3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3%;符合良好标准的天数合计177天,占全年总天数的48.5%;符合轻度污染标准的天数合计93天,占全年总天数的25.5%;符合中度污染标准的天数合计39天,占全年总天数的11%;符合重污染标准的天数合计20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5%;符合严重污染标准的天数合计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0.3%。
2洛阳环境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民众生态意识淡薄,公众参与度低
洛阳市虽然很早之前便开始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宣传,然而大多举措流于形式,实效不足。环保参与方主要是政府有关机构、该领域的学者、一些环保意识较强的媒体以及各类环保组织。企业与一般公众很少关注洛阳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除非和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部分企业目光短浅,过分追求短期效益,缺少必要的责任感,不但不参与环保工作,甚至存在抵触心理和行为。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公众介入环保工作的热情,进而使得其无法具备健康的、合理的生态意识。
2.2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薄弱,环境治理能力仍需提高
近些年,当地围绕可持续发展问题先后下发了若干文件,反映当地政府开始注意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为之付诸了实际行动。然而,环境问题并非朝夕之间形成的,自然也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妥善解决的。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构建起配套的政绩考核机制,而且要构建起配套的环保监督机制,另外,以生态补偿机制为代表的一些保障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分析洛阳市的整体环境资源不难发现,其实际承载力不够雄厚,如何强化自身的环境治理能力依然是当地政府的一项长期工作和任务。在城镇化逐步推进的背景下,资源耗用量逐年增加,水资源污染形势严峻,城市“用水难”问题仍然突出;人地矛盾突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集约化水平低;矿产能源开发利用布局不尽合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仍然突出。
2.3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大,生态问题依然严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洛阳市成为重工业的建设中心,在我国产业分工体系中是以重工业为基础的。重工业的大力发展给大气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尽管在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下,城市空气优质天数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然而空气质量一直存在,且改善效果不明显,诸如雾霾之类的环境问题依然没有被消除。地下水治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土壤环境质量恶化趋势仍在加大。这些环境现象都是与可持续发展所相悖的,洛阳的环境治理之路还有很大的改进。
2.4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技术滞后
若想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引入新的环保技术,提升资源利用率,尤为必要和重要。可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离不开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投入。由现状可知,对环保领域的投入还是太少,尤其反映在人力投入方面,导致很多企业迟迟无法建立起自己的绿色生产体系。而且,环境治理起效慢,对可持续发展技术的不断投入见效慢,与当下重视经济发展立竿见影的形势又显得格格不入,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相关技术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2.5城乡治理不均,农村环境问题凸显
在城镇化发展期间,洛阳应以可持续的最佳方式去利用资源。攻坚克难,深化污染治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来讲,洛阳市已基本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减少,阶段性胜利尤为突出。同时,由于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出现大面积的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短缺或质量不达标,以至于给水源带来污染;露天烧烤盛行,另外,秸秆焚烧之类现象也是司空见惯,给大气带来了相当严重的污染。因此加强乡村环境治理力度,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洛阳的重要任务势在必行。
3对洛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对策
3.1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策略
3.1.1打好蓝天保卫战在强调治标的同时更要强调治本,在推出短期治理方案的同时也要推出长期治理方案,只有基于精细化理念去推动治污、管理以及调控工作,打掉源头,扼住过程,扫除末端,多措并举,才能保证大气环境质量在有效治理中得以不断改善。
3.1.2加强推进碧水保卫战坚定不移地推行境内全流域治理战略,将所谓的“水十条”真正落到实处,在“四河同治”的过程中,做到“三渠联动”,要将饮用水保护工作列为工作要点,对那些污染源进行集中的、大力度的清理,让其无处藏身。将以洛新产业集聚区为代表的那些企业集聚区列为重点攻关对象,做好对它们的截污纳管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此类区域污水的实际处理率。
3.1.3严格生态保护及其修复坚守生态为民的理念,重视和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坚定不移地守护住生态保护红线,在此基础上,为广大人民构建起强力的生态安全屏障。
3.2多种措施并行,转变环境保护观念
近年来,洛阳为改善自身环境,深入学习了国家关于环保模范城市建设所提出的标准与要求,并积极付诸实践,如组建了专门的创模指挥部,并要求相关部、委、局都行动起来,设立了大量的创模办公室,目标统一,众志成城,使得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得到最大发挥。重点推动了以城市生态园林绿化提升为代表的多项有助于环境改善的工作,且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在不断实践摸索中,洛阳市政府逐级落实责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动绿色消费;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民众提高生态环保意识,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公众的环保治理体系。在市区公交站的宣传栏进行可持续宣讲,将市区乱扔垃圾,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与他们的征信系统挂钩,增强其环保意识;农村进行定期检查,农忙季节加强巡视检查,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扎根于老百姓心中。
3.3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补位生态短板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普遍存在环保意识薄弱的问题,同时还存在一些危害环境的行为习惯,这极大地增加了农村地区环境治理工作的难度。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也是农村环境治理的关键,只有有效落实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才能让农村地区的天空更蓝,水更清,环境更宜居。农村大多数居于河流上游,倘若上游不治理,下游则治理没有结果。因此,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村污水排放进行集中处理,每个村庄建造至少两个污水处理处;每个村庄建造2~8个公共厕所,5~18个垃圾箱,每个乡镇建造2~8个垃圾回收站,对每个村庄的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对农民的餐厨垃圾、农作物垃圾等进行分类处理,每个县最少建造3~7个秸秆回收点,对老百姓耕地产生的秸秆进行回收再利用,对老百姓进行补贴一车秸秆20~80元不等,从利益方面刺激农民的环保意识。
3.4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洛阳市积极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首先,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村村通到村村绿,加大道路两侧的绿化;其次,对农村河道进行整治,河道落实到人并进行定期检查,防止河道两侧的工厂和村庄乱排污水;再次,要对乡镇企业污染防治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进行改善和监管,所有的粪水排放要经过严格的流程,强制每个企业修建一个污水处理池,并对偷排污水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最后,在农业污染治理和农村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着手倡导农民使用绿色化肥,对完全遵守相关政策的老百姓进行奖励,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和田间地头植树造林,让洛阳农村“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最终为洛阳市绿色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戚德龙.再生型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政府生态职能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9.
[2]钟劲松,张立华.洛阳市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绿色发展问题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107(12).
[3]郭明佳.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岳滩镇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