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甲勇
摘要:预算绩效评价作为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十分重要。本文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出发,分析现今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并为建设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一些建议。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预算绩效评价;高校;财务管理
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原则是指,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要符合一般性规律,要在实际操作中反映出预算实际绩效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反映高校预算的绩效。
2.可行性原则。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原则是指,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指标应该与高校实际的财务状况以及预算相符合。
3.可理解性原则。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选取应该是可理解的,符合一般人的逻辑,对于指标的选择不能够是较偏的、较生僻的,只有这样,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才能够准确地反映预算绩效的真实含义,较完整的评价预算支出的真实性。
4.全面性原则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对指标的选取应该全面并且透彻,不但要包括财务指标,还应该将非财务指标包括在内,同时兼顾社会、经济,整体以及局部的效益。
二、高校预算评价体系构建
1.教学绩效指标。教学绩效指标是指平常所选取的师生比例、学生人均事业费、教学支出比例等,师生比例指标反映的是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高校师生人力资源利用了,如果教学绩效指标的结果较高,我们就可以认为高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比例较低就可以认为高校的教学师资力量高。学生人均事业费是指高校培养单个学生的成本,在学生质量确定的情况之下,指标的数值越低高校的办学效率就越高,反之则体现出高校的办学效率较差。教学支出比例是学校支出的增长以及下降,是说明高校对教学的投入比重的指标。
2.科研绩效指标。科研绩效指标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科研成果的指标,主要有教师人均科研经费、师均成果、科研收入等。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表现的是高校总科研经费分配到每一个教师的比重,指标的值越大就说明学校分配给教师的科研经费比较多。师均成果是高校办学中教师获得科研奖项的情况,表现出了高校的科研能力以及科研水平,指标的值越大,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越高,反之就是越低。科研收入是在上一年度当中,高校进行科研活动带来的经济增长比率,指标的数值越高,则表示高校科研为高校带来的收入越高,并且呈增长趋势,反之则低。
3.预算管理绩效指标。预算管理的数据能够反映出高校预算的状况,是高校预算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观地为使用者提供一个观察的途径,主要包括事业收入预算完成率、支出预算完成率、其他预算完成率等,能够反映出预算的完成程度。
4.社会绩效指标。社会绩效指标的选取是对学生毕业社会功能的评价,一般包括学生的就业率、合格率、研究生考取率三个指标,是对学校教学成果的部分评价,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就业状况,合格状况以及升学状况。
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问题分析
1.缺少法律保障。当前我国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缺少法律制度的保障的,绩效评价体系与绩效评价标准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在绩效评价上缺乏法规,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不足以实现高效预算绩效评价,从根本上限制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实施。
2.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科学。一是高校预算支出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类,高等学校教育支出是包括很多方面的,并且在这些支出类型当中,各自具有特点,差别很大,为高校预算支出的细分形成了阻碍,不利于评价指标的设计。二是评价指标不科学。我国高校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的财政拨款,但也有许多不同渠道的融资,高校的投资也有着多元化以及复杂的特点。高校的产出与成效是包含了国有资产保增值的用处的,但是,目前的预算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对如何使预算指标的实效进行确定的作用,很难实现非财务指标内在作用的发挥。三是评价标准不一致。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标准以及指标的一致性是高校预算绩效的主要特点。但是,我国现今各地区的高校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核算的软件也不同,因此各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的基础是不一样的,在评价标准上很难达到统一。四是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缺乏必要的监督。当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中缺少合理的监督机制,导致了高校中出现了资金不到位、人员分配不合理、无形资产流失等问题。根本原因就是高校在预算管理中偏重使用的对象,而不是对使用的过程进行监督,偏重分配过程却不对过程进行监管。此外,高校在分配预算资金时,没有对低成效以及没有成效的项目进行控制,没有监管以及责任追究体制对预算管理的实施进行控制,难以实现有效地预算绩效评价。
四、完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相关对策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需要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法律法规的完善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应该适应改革的要求,二是要加强对高校预算支出的约束和控制力度。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法律,这不利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在相关的法律中添加法律条文,从高校预算评价的手段、过程、结果来制定相关的规范。
2.引进新的绩效评价模式。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建立在财务指标上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是对传统模式的有效改革,能够较为全面地规范高校的绩效评价并且对高校的预算绩效进行考核。它以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为模型,结合了高校战略目标以及业绩评论,对高校的预算评价较为综合。平衡计分卡能够将评定对象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作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手段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将定性以及定量指标相互联系,使管理评价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财务指标更加的趋向平衡,实现了相互制约。
3.加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监督。监督是实现良好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有力手段,在建立健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时,应该加强对高校内工作人员的监督,防止高校内部的财务人员徇私舞弊。在建立监督机制时,可以采用共同监督的方式,将领导、专业人员、群众都纳入监督体系当中,做到权利的制约,形成互相监督的机制。在监督机制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偏重对结果的监督,应该对高校的预算过程进行跟踪把控,防止管理漏洞的出现,促使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对于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国家以及高校自身都应该加强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认识,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高校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助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沙迪.中国大学战略绩效评价探析.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 年第6 期.
[2]陈胜权.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模式的建构.事业财会,2008年第1 期.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