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玲华
摘要:本文从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导致老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的原因。提出要从学生的实际和行业、企业的需要出发,明确教学目的、重组教学内容,开拓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和成本分析能力,并改革考试评价模式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思路
《成本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是讲述工业企业的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方法和核算程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成本意识,能够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完成产品成本的计算。从教学效果来看,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累。即使上课时学得很好的同学,很快也会把所学的东西忘记。实际可用之处也不是很多:会计证的考试内容中基本不涉及《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出去实习工作,也很少有人直接可以到成本核算岗工作的。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风险也在进一步扩大。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主要是外在的价格竞争和内在的产品质量竞争,而外在的价格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企业内在的成本的竞争。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的高低。企业的战略管理、绩效评价等问题也亟需成本管理会计理论的指导。因此,企业越发展,对成本管理的需求越迫切。高职会计专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行业、企业需求,从教学目的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教学保障上探索出新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思路。
一、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内容多,既繁锁又枯燥
工业企业的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归纳出来就是:明确成本计算对象,然后生产费用按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与分配,直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费用分配计入。说起来很简单,但在具体的计算中,要按步骤和相关方法来进行,确实是既繁琐又枯燥。课程内容一般是先讲成本的基本概念和成本核算的原则等基础知识;接着讲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然后讲三种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和两种辅助的成本计算方法,最后是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现在很多教材都有配套的实训教材,方便学生进行成本计算方面的训练。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条件
目前学校对于成本会计的教学基本上还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虽然增加了配套实训环节,但这种配套的实训教材,除了减少学生画计算表的工作量和起到一定的操作步骤引导作用外,基本上还是“纸上谈兵”。偶尔会有到校外的一些工业旅游点进行见习的机会,但是在“参观通道”里走马观花,能看到的只是场面,离成本还远得很。现有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实训室,所购买的模拟实训软件等基本上都是针对财务会计的。
(三)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沟通
《成本会计》与《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企业会计模拟实训》等课程之间有些内容是可以相互衔接的,在授课中如果做好事先沟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实情况是上《成本会计》的老师担心学生基础没打好,又重新把《基础会计》学过的内容再讲一遍。后续的《企业会计模拟实训》、《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中,只练习财务会计这一部分的,把成本部分的业务简化为直接给出成本的数据,让学生写分录。
(四)忙于成本计算,忽视成本分析
受学校机房建设所限,《成本会计》课程一般安排在多媒体教室里授课,学生面前只有书本没有电脑。有关的成本计算只能手工进行,学生陷入到死记硬背和埋头苦算的死胡同里,没有时间进行思考和分析。
二、导致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状的原因
(一)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行业、企业的需要,教学目的不明确
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情况来看,基本上是到一些小微企业工作。而这些企业的实际情况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较薄弱,成本核算技术较落后,一人多岗的情况较普遍。学生去到这样的企业,需要的是与其他部门合作,踏踏实实的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需要的是利用现有条件,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完成成本计算并能解释和应用这些数据。高职院校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行业、企业的需要,教学目的不明确,导致教学内容上大而全,人才培养方式上简单粗放。
(二)对《成本会计》课程不够重视
学校和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普遍不够重视。因为会计证考试不涉及《成本会计》内容,大型的高校会计类的竞赛活动,最近两年才引入“成本会计”内容,但分值也不高。学生对这门课的要求仅仅满足于考试及格,不挂科就行了。而学校在实训实践条件和专业软件建设投入上,侧重于最基本的技能训练和竞赛用软件。在教室安排上,认为《成本会计》是非计算机类课程,不安排在机房上课,导致学生计算任务重,无心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
(三)成本核算工作的机密性
产品成本可以说是企业的商业秘密,学校安排学生进行校外成本会计实习有较大的难度。企业一般不愿接受实习生,即使同意学生实习,也往往流入形式,达不到成本实习的预期目的。校内安排的一些实训活动,忽略了成本业务的原始凭证的填写和展示,忽略了成本发生的过程展示及内在逻辑性的反映,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看清楚企业成本业务的全貌。
三、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明确教学目的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立足于学生的“成才”和“成人”两个方面。“成才”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有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本事,能更好地工作。“成人”就是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人文素质,能更好地生活,能生活得更好。根据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发展的要求,《成本会计》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和分析能力,能够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完成产品成本的计算。计算的能力通过强化训练可以快速提高,但也会因长时间不用而退化。成本意识和分析能力不是短时间可以培养起来的,需要慢慢引导和潜移默化,一旦养成,会长期受益。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成本意识和成本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重组教学内容1.增进相关课程之间的沟通,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如《基础会计》课程中工业企业常见业务核算中的“生产过程的核算”就是为《成本会计》课程打基础的,这两门课程做好沟通的话,《成本会计》的“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就可以复习和直接做实训的方式讲“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而精中精力讲后面的“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损失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后续的《企业会计模拟实训》中,如果把“成本会计”的相关实训内容也放进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2.增加EXCEL 在财务中的应用内容的学习。小微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借助于EXCEL表格就可以完成。因此,学校在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外,针对会计专业要增开“EXCEL 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或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增加课时用于学习EXCEL的高级内容。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岗位的应用优势,将成本核算方法和EXCEL技术结合。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繁重的成本计算中解脱出来,从而可以把精力投入更为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上去。当然在教室安排上,最好安排在机房上课。
3.精讲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通过分类比较的方法学习其他的成本计算方法。把最基础的内容即“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讲清楚,把最基本的方法“品种法”讲透彻。其他方法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进行学习,比较各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和适用的生产类型。通过研讨,比较,分析,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引导他们思考成本计算方法的适用性,锻炼他们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多渠道开展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活动
1.与行业协会密切合作,通过“订单培养”、“校企合作”、“校协合作”化解成本会计实践教学难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企业对成本的关注越来越高,一些小微企业也意识到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企业对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的人才需求还是比较急迫的。同一类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一般都一样。所以,学校要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与当地的行业协会取得联系,通过校企合作,校协合作、订单式培养的方式,培养专门服务于某一类企业的会计班。通过这种合作办学的方式,化解成本会计实践教学难题。学生所学的马上就能用,学生用的就是所学的,实现教与学、学与用的良性循环。
2.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会计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与地方企业联系,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参与企业的成本管理活动;组织教师与企业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的课题研究等。多形式的师资培训,以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丰富教师的专业经验,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教学。
3.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校外校内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有产品生产的企业和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参观,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了解产品的生产技术过程,知道产品是经过哪些环节生产出来的。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或者由老师事先录制或制作各类型企业的全部生产工艺过程的影像或图片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讲解,使学生对生产过程有所了解,知道生产的类型。在实地观摩之后,再通过课本内容的系统讲解将学生头脑中已获取的实践知识理论化、体系化,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我们学到的知识、技能需要在具体的使用和实践中去得到检验和巩固,并在反复的检验和巩固中变成我们的一部分。要完成这样一个转化,才能“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生产很远,生活很近。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多多贴近学生的生活,谈谈生活中的成本意识,这样一来,人人时时处处就都能“学而时习之”了。譬如在第一节课,让他们算一下自己上大学的成本,上一节《成本会计》课的成本。分组上来讲述自己是如何算的,结果是多少。通过这种方式,引起他们对成本的关注。并在具体的成本计算中,导入成本费用计算和分配的思路和方法。让他们自己亲手做一样东西,并记录下成本,亲身体会成本发生的过程和成本的分类。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作品实物或照片以及成本记录表进行展览,甚至可以进行拍卖。
(五)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培养学生的成本分析能力
职业成长的规律是从入门到熟练,从新手到专家,从单一到综合;认识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外围到核心,从具体到抽象。学生的成本分析能力的培养必遵循两个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单一要素核算到综合成本计算,由计算到分析来安排实训内容。将职业素质培养贯彻在所有的实训和课程教学之中。每一个人在做每件事情,完成某项工作时,都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结合。老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工作和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通过实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成本核算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负责、谨慎的职业道德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建立多元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建立平时测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知识考试与技能考试相结合的过程性考试评价模式。平时测试、知识考试可以在每一章节或每一个方法学习之后,考试形式可以是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实训操作等,侧重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技能考试可以安排在课程学习中,侧重于考察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及熟练程度,和综合运用成本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安排在课程结束之后,建议建立健全试题库以及自动生成试卷系统,增强考试的客观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胡颖森,彭锐.浅析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创新[J].财会月刊,2009,8中旬.
[2]周婕峥.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师,2014年16期.
[3]张妍.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探索[J] .财会通讯(综合上),2012(10).
(作者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