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嵘剑,王军
(吉林动画学院外语教学部,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是西方“后”学批评流派中的重要分支,在分析黑人女性文学中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写作问题上具有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观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本和后殖民主义批评中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写作有着互相关联的批判意识。后殖民主义批评为解读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提供了有效的文学语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西方“后”学理论;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后殖民主义批评;身份认同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60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3—0132—02
基金项目:吉林动画学院项目(项目编号:20140612)。
收稿日期:2014—10—16
作者简介:李嵘剑(1980— ),女,山东德州人。吉林动画学院外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王军(1959— ),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动画学院外语教学部,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各类‘后’学理论相继成熟,逐渐成为西方思想界的主流。‘后’学理论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质疑启蒙主义叙述的普遍性和一统性,冲击了以现代主义为基础的西方各种主要的政治理论和社会理论,包括西方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1]西方后现代主义批评与现存的批评思维模式有所不同,传统的批评范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纵向性和压迫性,后现代主义理论敢于对传统模式提出挑战和质疑,倡导新的思考批判方式,并试图剔除现存思维中一切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各类因素。具体而言,后现代主义理论倡导平俗与解构,通过非理性认识在历史断裂中寻求新的思维途径。
值得指出的是,在美国黑人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流变中,我们发现黑人女性文学作为美国女性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致力于为少数族裔女性在白人男性主义文化压制下扭曲的身份正名,始终将性别、身份、族裔作为其文学创作的讨论焦点,表达黑人女性处在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下的矛盾与困惑。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黑人女性作家在创作中找到了生存的价值和幸福感。黑人女性文学的不断发展不仅使黑人群体的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得到分享,同时它也丰富了美国文学的样式。黑人女性文学中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如玛雅·安吉洛、艾丽斯·沃克、托尼·莫里森等,她们的作品内容丰富、深刻,引人思考,她们的作品反映的理论精髓深受“后”学理论影响,她们凭借积极的态度拓展和突破先辈黑人女性作家的创作传统,并结合时代特点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与潮流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不同作家的风格、手法不同,使得黑人女性作家内部产生了许多文学批评派别。例如:《黑人妇女》是托尼·凯德创作的作品选集,其中包含了当时流行的女性诗歌、小说、散文,被称为“一个开端……似乎最好地折射了这个国家的当代黑人女性的关注之处”,[2]作品体现了人们对种族、性别等社会问题的关注;黑人女性文学领域的先行者玛丽·海伦·华盛顿写出了系列论文《佐拉·尼尔·霍斯顿:黑人女性对身份的寻找》和《黑人女性形象的创造者》,选编了文集《黑眼眸的苏珊们》,这些带有深刻思想性的文论激发了学者和读者对黑人文化与黑人女性文学的思考。
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女性文学领域的发展现状与美国黑人女性主义、黑人女性文学研究悄然无声的变化有异曲同工之处。沃克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发表了黑人女性主义的独立宣言《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这一黑人妇女主义理论在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与西方批评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她第一个界定了“妇女主义”而不是女权主义的学说。黑人妇女主义明确了黑人女性话语权,完全摆脱了白人女性与黑人男性两方面的话语束缚,黑人女性主义逐渐彰显出黑人女性的书写特点,并使黑人女性主义者与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主义者之间的政治态度、社会价值观、创作意图泾渭分明起来。黛伯娜·E·麦克杜维尔发表了《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新方向》,对黑人和白人族裔间存在较大差异的种种历史与社会事实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放眼于自己种族内部以及她所认同的黑人女性群体内部,得出了黑人女性文学和白人主流文学之间的差异。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文学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它正逐渐与整个女权主义理论乃至西方“后”学理论互动交融。
从黑人女性文学传统中,黑人女性常常需要为了自身的种族利益而同黑人男性一起进行抗争,目的是为自身的族裔建立身份认同。黑人女性遭遇族群内部阶级、性别、文化压制的同时还受到来自白人主流文化的种族歧视和来自族裔内外的性别压迫、政治歧视,这也是黑人女性文本的重要内容。与白人女性作家相比,黑人女性文学的叙事风格更有战斗性和抗议性。黑人女性作家从当事人的角度抨击了罪恶的种族、阶级、性别压迫制度,反映了黑人女性渴求平等、争取解放的强烈呼声。研究黑人女性文学必须从黑人女性本身的经历出发进行思考,关注黑人女性文学创作与黑人女性所遭受的政治上的双重压迫之间的相关性。正是对改变黑人女性生存现状做出的积极探讨使得黑人女性文学创作散发出独特的光芒。
依照后殖民主义理论观点,作者或读者在创作和评论以及欣赏过程中,往往依照已有的特定“价值观念”,即种族、阶级、性别等因素的固有模式进行书写与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对于“身份”的看法深深地扎根于她们的观点之中,从而影响整个作品的效果。长期被边缘化的黑人女性连同其作品被一同搁置在人们难以察觉的地带,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在后殖民主义时期,种族区分这一现象依然存在,这一现象并非社会发展的必然,而是人在社会行为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结果。
总而言之,在20世纪后半叶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从边缘迈向中心。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不依附于任何其他文学与批评的派别,它在寻求差异与相似的基础上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使黑人文学得以充实与完善。激进的对立并不能为美国黑人女性争取到社会权益、文化认同和平等地位,而是要建构一种追求族裔间和谐的黑人女性主体意识和认知模式。身份政治固然重要,但不是绝对地与之抗衡,而是在允许并尊重差异存在的基础上建立各种身份概念。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对当代西方文学与“后”学批评理论的构建意义重大,它为西方“后”学理论批评的深化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西方“后”学理论的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军.西方后学语境下的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J].社会科学家,2008(11).
[2]Cheryl A.Wall.Changing Our Own Words:Essays on Criticism,Theory,and Writing by Black Women[M].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89.
[3]贝尔·胡克斯著.晓征等译.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4]嵇敏.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概观[J].外国文学研究,2000(4).
[5]芭芭拉·史密斯.黑人女性主义评论的萌芽[A].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6]伯纳德·W·贝尔著.刘捷等译.非洲裔美国黑人小说及其传统[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7]特·穆尔·吉尔波特著.杨乃桥等译.后殖民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