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怡,吴孟闱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01)
[摘要]移动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本文主要介绍在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下,移动医疗市场的发展背景,并从慢性病监控管理、医学咨询服务、远程医疗和门诊预约挂号等方面,阐明移动医疗发展现状及前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移动医疗;应用领域;发展前景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082
1移动医疗发展背景
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是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等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有资料报道,在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将突破14亿大关的今天,近1/3的用户都会在手机内安装与健康息息相关的移动应用[1]。近年来,无处不在的移动服务,使得人们愈发追求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足不出户便享受医患之间沟通的新模式。因此,移动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有效工具,能够解决发展中国家医疗体系长期以来的种种约束,如医疗人力资源不足、财政资源有限、众多疾病负担以及高人口增长速率等[2]。毋庸置疑,移动医疗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移动医疗应用领域
2.1慢性病监控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因素,其病程长、病因复杂、预后差、伴有多种并发症等特点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移动医疗的应用,使得患者可以足不出户便接受一些医疗服务,如医生可以追踪患者病情,提醒患者服药,采集医疗数据等。而对于患者来说,这样行之有效的疾病管理模式,更会让他们积极地投入治疗,关注自己的健康。国外有学者报道,利用智能腕表装置,在传递时间信息的同时,也可以进行腕表与移动电话之间双向互动。他们检测了6名具有I型糖尿病的患者,除一般信息外,通过腕表还能获得碳水化合物,胰岛素的摄入量和血糖值,记录特定生理活动数据,并且可以查找之前记录的数据,传输到手机上形成糖尿病日记。最后形成结果反馈提示,该操作系统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和病情监控提供了更简捷的方式[3]。由此可见,移动医疗的应用不仅解决了看病难的部分问题,同时也为行动不方便的老年患者带来了福音。
2.2医学咨询服务
近年来,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服务已经在大众中逐渐普及。而移动医疗类APP,也如雨后春笋般占据着大众的视野。它可以提供多种医疗相关服务,如健康知识传播、疾病咨询、健康数据管理等,这种方式也正潜移默化地提醒民众关注健康,如了解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健康常识等。以“春雨医生”为例,它是一款健康诊疗类手机客户端软件,涉及症状自查和在线咨询两方面,目前拥有3000万用户,注册医生5万,日活跃用户高达60万,每天在线问诊量达3.5万[4]。可见,移动医疗类APP在为用户提供新型医疗模式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2.3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Telemedicine)一般是指使用远程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发挥大型医学中心医疗技术和设备的优势,其核心特点就是跨越了空间障碍,实现跨地域的医疗会诊[5]。它可以为偏远地区就医难的问题提供切实的解决方法。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低出生体重儿救治存活率不断增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对极早产儿(胎龄不足28周)构成的威胁正逐渐受到关注。目前床旁双目间接检眼镜是诊断和监控ROP患儿的检测手段,而常规ROP的筛查方法对人员、配置的要求较高,包括合格的眼科医师,正规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等。有研究显示,应用远程诊疗技术,如广角目镜数码眼底摄影技术,将电子数码图像传输到偏远地区,从而实现以远程医疗为基础的远程数字眼底成像(RDFI-TM)。该技术有望替代常规ROP筛查手段,使其诊断和监测更加准确便捷[6]。此外,远程会诊车的使用提高了医疗团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其融合了远程会诊、视音频通信、远程网络通信等应用模式,可以实现视频会议、现场直播、网络通信等,在医疗救援领域可发挥重要作用[7]。
2.4门诊预约挂号
“看病难”是推动我国移动医疗发展的力量之一,门诊预约的挂号服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动动手指就能敲定好的挂号预约,与以往早起排队、艰难移步的窗口相比,其优势之处不言而喻。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医院均已开展了门诊预约平台,并不断完善门诊预约挂号的信息化管理。这样的方式,很大程度地规范了门诊管理,并大幅度提高了医疗质量与效率。
3移动医疗的发展前景
3.1拓宽移动医疗的应用领域
移动医疗不仅应用于慢性病监控管理、医学咨询服务、远程医疗和门诊预约挂号等,其优越性还体现在与医疗相关的多个领域,如电子病历的查询服务、用药管理、医院内部信息交流、灾难控制与管理等。随着大众对于健康的日益重视,移动医疗服务的重心,应从针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逐渐转变为向大众普及预防保健知识。因此,推出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定制服务,将一步强化用户意识,并提供医疗相关新体验[8]。
3.2运营商的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尽管移动医疗已被应用于临床,但仍然存在技术上的漏洞,并可能制约大规模推广移动医疗的应用。移动医疗传感器产生大量与医疗相关的上行数据量,可能会对无线网络的带宽带来巨大压力。以脑电图(EEG)为例,现有的采集仪要求将近96Mbps的原始数据量,与目前的无线网络设计并不完全匹配。因此,原始数据的处理,以及网络传输的优化,是对该技术的不小挑战[9]。此外,医疗信息的隐私性,病人健康数据如何被规范化保护,也需要技术的革新与政策的规范。
3.3市场运营缺乏统一标准
移动医疗的推广普及,在受到好评如潮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质疑和争论。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目前面世的移动医疗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同企业推出的产品缺乏兼容性,其对健康和疾病的评估标准也不尽相同。与此同时,民众在纷纷扰扰的软件之中,也很难评判其信息内容的科学性和参考价值。部分公司盲目地开发移动应用,能为公众提供多少有价值的信息我们也不可而知。因此,移动医疗的发展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综上所述,移动医疗在中国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通过技术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医疗服务更加优化,为患者和医生均提供了更优越、便捷、高效的服务。但不可否认的是,移动医疗在行业应用和商业模式方面还需要一个长期摸索过程,这更需要政策的正确引导,信息技术厂商的不断探索和医疗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将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为社会创造医疗服务新体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高逸飞.移动医疗前景无限[J].中国医院院长,2012(9):65-68.
[2] Mechael P,Batavia H,Kaonga N,et al.Barriers and Gaps Affecting mHealth in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Policy white paper[M].Columbia University.Earth Institute.Center for Global Heal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CGHED):with mHealth Alliance,2010.
[3] ?rsand E,Muzny M,Bradway M,et al.Performance of the First Combined Smartwatch and Smartphone Diabetes Diary Application Study[J].Journal of Diabe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19).
[4] 张勇.春雨医生 CEO 张锐:移动医疗和医药电商迟早会在一起[J].中国药店,2014(19).
[5] 牟岚,金新政.远程医疗发展现状综述[J].卫生软科学,2012,26(6):506-509.
[6] Fierson W M,Capone A,Granet D B,et al.Telemedicine for Evaluation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J].Pediatrics,2015,135(1).
[7] 田玉兔,李晓康.远程医疗会诊车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9):89-90.
[8] 徐倩,赵文龙.国内外移动医疗应用现状及启示[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9):1295-1296.
[9]林敏,乔自知.移动医疗的需求与发展思考[J].移动通信,2010,34(6):31-35.
[10]马庆斌,丁运来,王蒙蒙.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现状与未来政策取向[J]. 中国市场, 2014(42).
[11]任思婳.破解阻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孤岛”问题[J]. 中国市场, 2012(52).
[作者简介]张馨怡,女,辽宁沈阳人,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临床医学。吴孟闱,男,福建厦门人,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