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欢1,刘林1,李凡1,赵文杰1,王振1,姜智群1,董平国2,韩万海2,霍云云2
(1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100193;2甘肃省武威市水利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甘肃武威733000)
摘要: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其中农业生产消耗了大量水资源,因此,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目前农村地区男性劳动力大量外流,形成了以女性为主的农业生产主体,给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过在甘肃省武威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利用农民田间学校为平台,结合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部门,提高了妇女的节水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妇女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并且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在农业女性化背景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新模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农业女性化;节水灌溉技术;田间学校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420
0 引言
中国是全球十三个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严重短缺、贫乏的国家之一,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2900 m3,中国不到这个数字的1/4,是美国的1/5,日本的1/2,加拿大的1/50[1]。据水利部最新数据显示,2011 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3256.7 亿m3,比常年值偏少16.1%,为1956 年以来最少的一年[2]。节约用水成为中国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而在水资源消耗当中,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70%,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大户[1]。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一直较低,目前全国平均仅在0.4~0.5 之间,农业灌溉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3]。面对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必须发展节水农业,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然而,目前中国农村地区,随着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精英群体不断外流,形成了以妇女、老人、儿童为主的务农大军,在这其中妇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农业生产的女性化趋势日趋明显。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妇女在农业劳动中的比例就超过了一半,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根据1996 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女性占从事农业劳动力的51.78%;10 年后的2006 年,女性在从事农业劳动者中的比例已提高到61.3%,而在一些农业大省,女性所占比例更高,如山东省妇女在农业劳动力中的比例达到65%,福建省农业女性化程度甚至在70%以上[4]。但是,农村妇女在接受教育、获得资源以及参与决策中处于弱势地位,一向远离村庄管理的妇女也因缺乏参与制定“游戏规则”的机会而难以公平地享受各种公共服务和产品,导致农业生产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农民增收较为缓慢[5-6]。
在农业女性化背景下,仍然是男性改变、决定农业生产的大事,妇女对农业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她们对农田的管理上,这与一直以来男性掌握着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知识、信息和社会关系有关,也与妇女长期在教育、培训、对外交往机会与男性不均等有关[7-9]。一般认为,我国农民节水行为旨在追求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经济行为特征,但是又呈现出独特的、非经济性的规律[10],受利益动机、自主决策权、信息度和政府行为制约[11]。发展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必须给予妇女相应的重视,让妇女在技术培训和推广中受益,并将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我国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导致了农户技术需求与科研人员及技术推广人员对技术供给的认识脱节[12],适应农村妇女需求的节水技术推广,必须充分认识农业女性化趋势下的农村知识系统、技术需求的性别差异,改变传统的农业技术传播思路、方法和模式[13]。从农民尤其是农村妇女个人层面来看,尽管近年来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由于参加培训的机会成本太大和“预期收益”不明,因此农民不愿投资于培训[14]。农民在节水灌溉方面投入的资金并没有带来其期望的收益,国家对采用节水灌溉的农户也没有适当的补贴激励政策,所以农民参与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不高[15]。为有效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必须开展更多具有公益性的技术示范推广活动,展示农业节水灌溉的效益,发挥技术研发、管理部门和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村妇女学习到具有实用价值的节水灌溉技术。本研究以甘肃省武威市“内陆干旱区交替灌溉节水技术示范与推广试点项目”为例,探讨农业女性化背景下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模式。
1 项目概况及研究方法
甘肃省武威市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干旱缺水的地区之一,其中武威市主干河流石羊河流域内现状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7.6 亿m3,按现有人口和耕地计,人均775 m3,耕地每公顷均18.67 m3,在社会经济部门总用水量当中,农业总用水量为24.34 亿m3,占总用水量的85.7%[16]。恶劣的自然条件使水资源短缺成为武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多年来,甘肃省坚持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积极实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节水灌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7]。为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武威市农业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在香港嘉道理基金会的资助下,香港浸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武威市水利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下称“水技中心”)于2011 年启动甘肃省武威市“内陆干旱区交替灌溉节水技术示范与推广试点项目”。在充分了解村庄基本社会经济情况、水资源利用和灌溉模式等的基础上,决定采用农民田间学校的形式进行技术培训和推广[18]。
项目选取武威市的民勤、古浪、凉州3 个区县的14个试点村开展的节水灌溉试验示范,主要推广隔沟交替灌溉(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 PRI)、膜下滴灌(Drip Irrigation Under Mulch Film, DIUMF)等节水灌溉技术。在社区层面组建节水技术农民田间学校,邀请农民免费加入田间学校作为学员,通过武威市水技中心及各区县水利系统工作人员对农户进行培训,帮助农户学习和使用节水灌溉技术。面对武威市农业女性化十分明显的情况,项目专门邀请妇女参加田间学校和技术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推广活动。
在研究方法上,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依靠参与式方法对妇女进行培训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PRA),通过妇女学员访谈、关键知情人访谈、实地踏查等方法,结合H型评估图、农事季节历、农户日记图等工具收集资料,对项目试点3 个区县的11 个村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妇女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需求、节水意识、参与技术试验示范情况、对田间学校的评价以及产量和收入变化等。
2 研究结果
2.1 妇女参与节水技术示范积极性高
从技术传播途径来看,妇女更偏重于人际渠道和村庄内部渠道获得科技知识,因此必须选择更有利于妇女接受的传播渠道[19]。为有效发挥妇女在节水技术试验示范中的积极性,项目在农民田间学校设定初期就由参与农民自主设置规章制度,其中包括接纳女性学员参与田间学校活动,在每个项目试点村至少选取2 名女性参与试验示范活动。自2011 年起,项目给予参与田间学校的女性学员每年不低于200 元补助,并在水技中心技术人员协助下选择自家2~5 分地开展节水技术试验,由于节水试验效果显著、产量增加明显,加之田间学校活动对于女性学员很有包容性,提高了女性学员的地位和发言权,因而妇女参与田间学校活动的积极性逐渐提高,人数明显增加(见表1)。田间学校与技术研发部门和示范推广部门相结合,将节水技术直接传授给妇女,田间学校以本村农民为主,符合妇女偏重于人际渠道和村庄内部渠道学习技术的特点,有效提高了妇女学习节水技术的积极性。
2.2 妇女参与技术试验效果显著
在传统农业技术传播过程中对妇女的重视程度一直不高,存在着对妇女学习和使用技术的质疑,导致女性不能平等地获得技术服务,这种社会偏见进一步影响到女性参与农业生产决策和技术使用。为改变传统技术传播模式对于女性的偏见,项目在选取妇女学员参与田间学校试验的基础上,由技术人员给予女性更多的支持,帮助其选择合适的节水技术和试验农作物品种。妇女在农业生产实践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对于新技术的使用在可理解的范围内操作更为细致,经过技术人员的指导和田间学校内部的交流,妇女学员有效参与到了技术试验示范中,并将个人在试验中的问题和困惑在田间学校内部进行交流。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妇女学员应用节水技术的效果明显(见表2)。显著的节水效果也促使其他妇女学习和使用新型节水技术,田间学校的示范推广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2.3 妇女节水意识提高
从节水技术推广的长期目标来看,不仅仅需要让目前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妇女学会使用节水技术,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妇女的节水意识,使其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使用节水技术并积极节水的观念。通过调研发现,在目前区域内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妇女都希望节水,但是由于技术匮乏加之盲目节水容易导致产量下降、收入减少等后果,所以农民不敢盲目尝试使用节水技术,而是最大限度地使用每亩地的配水量。农民田间学校妇女学员参与试验,通过小面积试验的方式推广节水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农民的节水意识明显提升。对于学员来说,减少用水量意味着减少支出,减少灌溉次数意味着外出务工机会增多,其收入也会随之增加,妇女学员的节水意识通过田间学校宣传、亲自试验等方式有所提升。如实例:LYP是武威市凉州区YT村人,她2012 年开始参加项目活动,并加入农民田间学校,连续两年都进行了试验,均使用玉米垄膜沟灌技术,试验面积为0.007 hm2。2012 年试验效果比较好,产量约为100 kg,没有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时产量大约为85~90 kg,增产10~15 kg。两年间她多次参加项目组织的集体学习活动,活动由水技部门人员讲解节水技术,并在田间学校组织下参观学习其他村民的节水技术试验田。村里田间学校目前有16名妇女学员,男性大多外出打工,女性学员参加田间学校并种地。她2012 年试验期间一半地不用垄膜沟灌,另一半地进行垄膜沟灌,效果差别明显。2013 年继续进行同样的试验,虽然垄膜沟灌的玉米播种时间比没有垄膜沟灌的玉米晚10 天,但目前长势比没有使用技术的玉米长势还要好。通过对其访谈了解到,项目促使她学习和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并且通过自己参与节水技术试验示范,逐步掌握了节水技术。她表示:“我们需要先进的节水技术,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用,现在能够学习技术当然愿意节约用水了。”
2.4 促进了妇女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传播
相对于男性而言,妇女在节水技术的传播过程当中更为边缘化,对于价格、成本更为敏感,并且在技术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相信熟人和看得见的效果[20]。为了适应农业女性化背景下妇女学习节水技术的特点,必须为妇女在熟人间传播和学习技术提供条件,让心存顾虑的妇女通过试验示范效果决定是否采用节水技术。项目在选取妇女学员进行节水技术试验示范的同时,还通过田间学校举办内部交流活动,由男女学员一起交流技术,并组织妇女学员将自己的试验结果向村民进行展示。
这种在村庄和田间学校内部较为开放的方式对于帮助妇女学员学习节水灌溉技术非常有益,解决了妇女对文字和单纯讲解等技术传播方式不适应的问题,妇女学员参与试验往往能够将自己使用技术的经验较为细致地记录下来,并且能把技术使用心得与其他妇女进行交流,妇女之间的传播带动了技术在村民间的快速使用。2012 年参与试验示范的妇女学员数量相比于2011 年均有大幅增长(见表1),妇女学员在其中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妇女的积极参与和取得的良好效果促进了节水技术的使用和推广。
2.5 妇女对节水技术推广评价较高
农民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接受新技术方面如果没有得到实惠,不能学以致用,就缺乏参与科技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4]。对于擅长精打细算的妇女而言,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只有技术推广模式能够得到妇女的肯定才会促使技术的大规模采用,发挥节水技术应用的作用。部分妇女学员对参与项目整体情况进行了评价,在10 分的满分中,15 位学员给予了8.5 分的平均分,可以看出大多数妇女学员对整体项目运行情况很满意。妇女学员满意点主要集中在产量有所增加、灌溉用电量减少、参与试验有补贴、技术人员服务态度好、用水量和灌溉次数减少、方便与其他村民交流经验等方面;不满意点主要集中在技术指导次数少、灌溉设备价格高、试验面积小且种类少、对其它农业技术讲解少等方面。同时妇女学员也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包括:多举行集体交流活动、增加试验农作物品种、增加技术人员指导次数、增加参与试验人员数量、对购买灌溉设备进行补助等。通过参与农民田间学校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妇女能够有效参与到以往只有男性才能参加的技术培训活动中,并且以参与技术试验示范为契机,展现了女性在学习和使用节水技术方面具有可行性。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充分运用参与式农村发展的理念,提高了妇女在技术培训过程中的地位,妇女通过技术学习过程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决定权,对于应对农业女性化背景下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十分有益。
3 结论与建议
在农业女性化背景下进行节水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对于技术服务部门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干旱缺水地区而言,农民急需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以女性为主的情况下满足农村妇女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需求,应该从技术传播过程中妇女的特殊性出发,在技术示范推广环节中发挥女性的主体作用,以参与式的推广模式带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传播。以农民田间学校为平台,将技术研发部门、推广部门和各类农民结合在一起,通过妇女参与节水技术试验示范来带动节水技术效果展示和采纳行为。这种模式在一定的社会系统内将技术创新部门以特定的传播渠道传授给具有创新精神和采纳意愿的农民,符合新技术扩散的一般过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技术传播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其作用可以更加明显。
3.1 增加对节水技术推广的资金支持
对于农民而言,新技术的采用必然要以保证产量和品种为前提,节水技术相对于其它技术而言使用风险更大,对于灌溉时间和次数的掌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作物产量。通过妇女农民参与技术试验和示范,能够向对技术持怀疑态度的其他农民展示技术的适应性和先进性,但这一过程需要给予先行者一定的资金保障,以弥补技术采用初期由于了解不充分而出现的问题。此外,少量的资金支持即可激发妇女参与节水技术试验示范的积极性,对于激励其他农民了解和采用技术也非常有益。
3.2 水利部门与农技部门进行合作
从经济学角度看,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并支持农民集体的技术学习活动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单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其效益并不是最高的,而且不能满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多种技术需求。为此,水利部门可与农技部门合作进行节水技术示范推广,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同时根据农民实际生产需求推广其它农业技术,发挥多部门联合的作用。这有助于满足农村妇女的技术需求,同时将新的技术推广模式效用最大化,节水技术与其它农业技术的结合对于农业女性化背景下农村生产水平的提高将产生长远影响。
3.3 开展更多针对妇女的培训
虽然从甘肃省现有项目实施情况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男性仍然占主体的农民田间学校和项目活动中,农村妇女的作用仍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妇女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对于大多数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农村妇女而言,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其“走出去”,了解相关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其学习和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同时需要对妇女参与村庄集体活动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其了解女性应有的权利,发挥女性潜力,使其在节水技术使用乃至村庄集体事务当中更有发言权。
3.4 技术研究机构应更多地走进农村
目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研发存在转化率低的问题,技术研发成果很少被农民大规模采用,尤其是农业女性化背景下妇女对技术采用存在很多困难。为此,应更多地激励技术研究机构走进农村,针对农业女性化背景下妇女文化素质相对不高,使用技术在体力和知识水平上都存在局限的情况,将技术不断进行完善。只有切合实际的节水灌溉技术才能满足农村妇女为主体的农村劳动者的需求,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用水并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4 讨论
在中国传统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过程中,对节水技术的应用主体——农民,尤其是妇女的技术采纳行为并不重视且研究较少。传统自上而下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农民对节水技术的不同需求,因此,不能有效调动农民使用节水技术和设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农业女性化背景下,研究如何在妇女中更好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新模式对于减少农业用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相比于一般农业技术有其特殊性,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更需要推广节水技术,理性的农民采纳节水灌溉技术如果能在保证产量和收益的情况下减少劳动投入和资金投入,便能够调动农民采纳技术的积极性,因此,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以缺水地区为主,努力保证技术的采纳给农民带来切实可见的效益。甘肃省武威市打破传统技术推广僵局,以参与式的农民田间学校为平台,通过农业技术研发部门和推广部门相互配合,推广人员针对当地农民对节水技术的实际需求开展妇女培训,使得妇女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得以充分发挥,节水技术推广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对这一推广模式的探索可以发现,农业女性化背景下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必须以妇女的需求为基础,改变传统上对女性采纳和使用技术的偏见,通过女性易于接受的村庄内部渠道和熟人交流的方式推广技术,这种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推广方式有利于节水灌溉技术的传播和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周玉华.我国农业水资源保护的法律调控[J].中国环境法治,2007(00):228-23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1 年中国水资源公报[EB/OL] [2012-12- 17]. http://www.mwr.gov.cn/zwzc/hygb/szygb/qgszygb/201212/t20121217_335297.html.
[3] 国亮,侯军歧.农户禀赋影响节水灌溉技术普及的实证分析——以陕西为例[J].开发研究,2011(1):79-81.
[4] 金一虹.农业女性化:影响及前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7-06(011).
[5] 石束,李建红.从传播效果看“留守妇女”在农业技术扩散中的作用——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赵家弯村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带来的思考[J].开发研究,2008(3).
[6] 胡玉坤.“农业女性化”的双面影响[N].中国妇女报,2011-01-09(A01).
[7] 赵敏.农地流转对妇女权益的影响——基于农业女性化引发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1(21):78-80.
[8] 罗忆源,柴定红.半流动家庭中留守妇女的家庭和婚姻状况[J].探析探索与争鸣,2004(3):103-104.
[9] 周福林.我国留守家庭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6:84.
[10] 林海.农民经济行为的特点及决策机制分析[J].理论导刊,2003(4):28-30.
[11] 吴玉柏,徐斌,王亦斌.实行节水灌溉是江苏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江苏省农业节水现状调查报告[J].节水灌溉,2002(4):38-40.
[12] 连旭.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研究综述[J].新疆农垦经济,2012(4):67-70.
[13] 赵惠燕,胡祖庆,杨梅.农业女性化与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1):56-58.
[14] 焦峰,李英华.农村留守妇女农业技术培训现状、问题及归因分析[J].成人教育,2009,29(2):16-19.
[15] 宋莉.我国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8):73-74.
[16] 武威市政府.石羊河水资源状况[EB/OL]. http://www.ww.gansu.gov.cn/ztzl/jjsyh/gkjls/1289.htm,2012-05-30.
[17] 姚进忠,赵自明.甘肃节水灌溉成效及发展途径[J].节水灌溉,2008(9):54-56,58.
[18] 郭超男,刘林,李凡,等.提高西北贫困地区农民科技素质的有效途径初探——以甘肃省武威市节水技术农民田间学校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3(17):134-139.
[19] 胡红,付少平.不同知识传播渠道对妇女影响的调查分析——以妇女接受农业科技知识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15,20.
[20] 王婧,逄焕成,任天志,等.中国节水农业科技传播中的性别倾向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13):6301-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