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金融银行论文范文,金融银行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之道

  • 投稿sima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975次
  • 评分4
  • 87
  • 0

文/商庆军

【摘要】中小微企业在创业、成长、创新过程中都遇到了融资难题,但各方面关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认识往往偏颇,其实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加之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监管政策限制、金融机构行为模式和社会环境不优的影响,各个体系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中都存在问题,为此需要全体系的解决之道,进行金融制度创新,建立“五位一体”的中小微企业融资体系,按照“竞争性准入”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兴办各类金融机构,重新确立监管定位,建立金融机构定位监管制度,使中小金融机构和大型金融机构均能形成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并通过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和实施“金融强国战略”,从根本上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融资难题;中小微企业;金融功能;金融创新;金融体系;金融资源配置

【作者简介】商庆军,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划委,博士,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银行与金融管理等。

目前,关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讨论很多, 但人们往往是“ 管中窥豹”, 难以全面分析。其原因或是受个人观察视角限制,或是受情况认知局限,导致其观察和结论与现实相差甚远。如果梳理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和产生根源,就会发现是整个金融体系存在问题,因此需要全体系的解决之道。

一、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我国的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是吸纳就业的主力,是经济的原发动力。中小微企业发展与经济体制转轨相互促进,主要采取控制成本、价格竞争、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发展(黄桂田等,2011)。中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机制活、转型快、生存力强的优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中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应当是延长的,但实际上部分城市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仅为4.32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如在美国全部中小企业中存活5 年以内的占68%,19%的企业可存活6~10 年,13%的企业寿命超过10年(陈晓红等,2009)。

我国的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管理、融资、技术、人才四大难题,并且在创新发展、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经营社会化等方面都遇到了融资困境。一是创业艰难。众多企业和个人具有创业发展能力或特长,如经营智慧、独特技能、家族传统、专利发明、秘方诀窍、渠道优势、独特创意、勤劳耐苦等,但却难以进行“资本化”。由于在创业发展过程中很难拿出有效资产进行抵押和担保,银行按照传统的信贷标准难以给予支持。二是成长烦恼。个人创业组建家族企业后,要进一步成长为公众公司,还必然经历艰难困苦的过程。如国美电器经由平民创业发展为公众公司中产生的问题,除了治理机制外,更多地反映在融资上(李德林、尹锋,2009)。家族企业成长的核心是治理问题,规模扩张、产业转型、技术改造、创新发展都需要融资支持、财富管理、改制辅导、财务顾问、上市发展等资本运营操作。三是创新需求。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传统的银行融资将信贷放置在企业成熟期之后,支持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力度不足。银行评估客户信用状况,更多是凭借历史记录判断未来是否具有失信风险;更多是借助财富积累以说明现实,并由目前财富多寡以判断未来是否守信。而“用历史说明未来”和“有钱人更守信”是两个“假定”,暴露了银行体系“嫌贫爱富”和“爱锦上添花,不雪中送炭”的行为特征。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银行既面临发展挑战,但又无法克服自身行为模式局限,从而限制了自身长远发展。好在资本市场具有企业价值发现功能,使企业可以在各方参与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博弈中形成相对公允的价格(中国证监会,2008),形成了通过直接融资来弥补银行体系缺陷和支持创新的机制。四是风险防范。中小微企业群体对市场走向没有实质性影响能力,在被动适应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风险冲击,经济周期波动、经济结构不均衡会造成融资困境。金融体系本来能够发挥风险管理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消除系统性风险造成的影响,但金融机构面对经济周期波动, 往往紧缩企业融资规模,这既可能由于大银行收缩业务规模、规避高风险业务,也由于中小型银行只顾自身流动性要求,无法顾及企业资金链运转,从而出现金融机构与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的彼此推动。中国金融业过分强调“风险防范”但缺乏创新、滞后发展的现状已引起学界的深刻反思: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明显不足,中国金融现实的最大特征就是“金融滞后”和“金融弱国”(夏斌、陈道富,2011)。

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源所在

在我国金融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在欠发达地区和一般性产业,融资难题就更突出①。融资难的根源何在,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金融监管者、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等等看法不一,见仁见智。笔者认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根本症结在于我国的金融体系尚不完善,金融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是金融机构缺乏创新,过分强调规避风险,激励制度与约束制度不均衡;二是信用体系还不完善,中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大,诚信意识淡薄,经营不规范; 三是金融监管定位偏差, 监管行为异化,监管政策不够灵活;四是小型金融机构发育不充分,金融准入变成了简单化的“金融禁入”;五是大型金融机构定位不清晰,行政化管理问题仍然突出;六是担保行业发展不充分,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说到底,还是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金融体系,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还没有发挥出来。

(一) 信息不对称的制约

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或不完全性具有普遍性,因而造成了大量不良交易。威廉姆森提出了“交易、契约与治理相匹配”的分析框架,认为人实际上是“契约人”,人的行为特征表现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会造成相当程度的市场失灵,其中信息不对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解决信息不对称,办法之一就是建立专业化的征信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价。在当下的中国,融资困扰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征信体系不完善,“政府失灵”,有效信息供给不足,对于金融资源配置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存在,使金融机构既无法确知借款人的真实状况,也无法准确预知其未来行为模式,难以找到对中小微企业进行公允客观评价的普适体系。而且,金融机构还存在业务门槛高、服务效率低的问题,大银行客户定位偏差,开拓中小微企业市场的激励不足,以及银行间经营同质化、同构竞争的“垒大户”问题严重,不能“下沉”到广大中小微企业。面对各种不确定性,金融机构需要风险管理,强调风险和收益的均衡,而不应一味强调风险规避。

(二)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制约

金融效率的高低与金融资源配置状况紧密相关。金融资源的配置具有其内在规律性,我国多年来已形成了不均衡的金融资源配置格局。卢颖、白钦先(2009) 通过对1999~2007年不同权力层面(国家和省、市、县) 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发现,权力越高的地区层面,金融资源的产出率越低,而实际占有的金融资源却越多,金融资源地区分布“既不体现公平原则, 也不体现效率原则, 而是符合了权力原则”。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内生性与外生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金融机构分布、金融发展效率、财政金融政策、信用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共同导致的。在一个地区之内,中小微企业因其经营素质、沟通能力、信用水平等各方面的弱势地位,难以找到有效担保和抵押,不可能达到银行要求的经营业绩,处于金融资源配置的低端环节。

(三) 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的制约

金融资源的优化组合需要特定的外部环境,即“金融生态环境”。生态系统(Eco-system) 指的是由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的物理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金融生态是一个仿生概念,是指金融发展紧密依赖的金融运行环境,包括经济状况、企业制度、诚信观念、法律制度、政府行为、司法效率等在内的环境因素,金融系统的发展演化是与环境和谐共存、逻辑地自然演进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高连和,2010)。金融生态环境构成金融主体的服务对象和活动空间,它决定着金融主体的生存条件、健康状况、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向。通过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来提高金融效率,具有更根本的意义(李扬等,2007)。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仍以银行为主体,属于机构型而非市场型的融资体系,金融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无法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贴近的服务。

(四) 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制约

某类金融机构、某种金融业务虽有市场需求,但要接受金融监管的严格限制,市场准入成了“稀缺资源”,只要拥有了金融机构牌照和金融业务资格,就拥有了宝贵的金融资源。但是,没有众多新型金融机构特别是位于金融市场低端和前沿位置的小型金融机构,就谈不上“多层次信贷市场体系”和“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在美国,社区银行在全部银行中占绝对比重。而且,由于社区银行贴近客户,个性化金融服务优势突出,许多金融创新也都是由社区银行推动的(彭建刚等,2010)。在我国金融市场化中,创新金融机构缺乏。如果金融监管部门不重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迫切愿望,就难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供求均衡。

融资是发展的需要,其核心是发展②。金融与经济要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各类经济主体应相互配合,实现金融领域的合作共赢。从金融监管方面看,我国目前仍采取分业监管模式,如债券市场的多头管理、市场分割和低效运行,金融业界对金融监管协调的意见颇多(夏斌、陈道富,2011)。金融监管的首要目标是在做好风险监管的同时促进其健康发展,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金融运行中的问题,实现金融监管者与被监管金融机构之间的激励相容。由于金融监管的过分“ 审慎”, 造成金融机构谨慎有余而激励不足,自我风险控制功能不强,业务创新动力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讲,金融机构能否积极进取,取决于金融监管者的监管方式。一些金融监管机关行为方式简单化甚至超越监管职责定位,滥用监管权力,使“审慎性监管”的内涵发生了严重异化,影响到监管权威,并且损害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无助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发挥。再从社会环境方面看,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企业经营不规范,发展环境不优化,也使金融机构难以放手作为。总之,“融资难”与“难融资”,归结为“ 融资难题”, 因而要建立起全面的观点,才能形成正确认识,找到治理良策。

三、多策并举的解决之道

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需要用创新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完善的制度以及各方面共同努力,全体系地组织推进。

(一) 金融制度创新

按照内生金融发展理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供给引导型的金融发展逐步让位于需求跟随型的金融发展。在金融发展过程中,资金融通中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会产生金融交易成本。为了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内生地要求完善金融体系,进行金融制度创新。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必然要经历创新、成长和转型过程,这个过程也是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过程。要系统性地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必须从金融体制入手,通过优化制度,建立以银行融资为主渠道、政府支持为导向、民间融资为补充、融资担保为支撑、直接融资为方向的“五位一体”的中小微企业融资体系,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格局。

(二) 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创新

要按照市场化的理念,允许民间资本兴办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兴办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只是必须按照“竞争性准入”的原则操作,这样做既顺应了民间资本的发展需要,又可以实现作为制度设计者的金融监管机关的初衷,这就是激励相容的理念。在实施中,关键是要设计好如何“竞争”的制度,应通过公开招标、拍卖许可证等有效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和优秀的战略投资者进入金融领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通过这一方式合理创设金融机构和发放金融业务牌照, 既可解决公共权力“ 寻租”(rent-seeking) 问题,又使市场、行政、法律几个方面的问题得以同步解决。

(三) 金融监管创新

应建立金融机构定位监管制度。金融系统普遍认为定位中小客户、服务基层、服务“三农”应由设在基层的小型金融机构来承担,这是一种误解。汇丰银行(HSBC Bank) 的基本定位为“The World´s Local Bank”(环球金融, 地方智慧), 就是“ 全球发展, 集约经营, 本土化定位,贴近客户”的理念。要形成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特别是要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需要建立金融机构定位监管制度。不论是哪种类型的金融机构,不论规模大小,都应专注于中小微企业等既定业务领域。监管部门应确定金融业务定位监管的原则和内容,形成专门的监管指标和监管措施,推动金融机构健全内部治理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实现金融业务定位监管的有效实施。与此同时,逐步建立起金融业统一立法、分层监管的金融管理体制,监管要责任明确、分层监管。引入分层监管机制便是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一个突破,其意义就在于鼓励监管创新和多样化,有利于监管竞争和金融创新(吴晓灵、焦瑾璞,2011)。对原有金融机构,金融监管的定位主要是放松管制,重新确立监管定位,改变监管方式,厘清监管与干预的区别,改变滥用监管权力的局面,从总体上确定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指标,最重要的是发挥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功能,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机制,避免金融监管机关直接管制金融机构的具体经营行为。

(四) 支持政策创新

各级政府应落实并创新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一是财政补贴政策。对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给予财政补贴;按照市场化方式,建立中小微企业偿债风险准备金。二是财政贴息政策。对特定领域、特定区域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给予财政贴息。三是奖励政策。对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表现突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各级基层政府对金融机构给予各种奖励和支持。四是增信政策。健全信用担保体系,通过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和再担保,引导商业性担保机构定位于中小微企业等方式,促进担保融资。五是引导投资政策。政府直接出资成立引导基金,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 (private equi?ty)、风险投资基金VC(venture capital) 投资于创业企业、创新企业。

(五) 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创新

通过制度的健全创新,确保部分金融机构准确定位服务中小微企业。在金融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我国发展了一批中小型金融机构,按照金融资源分类相聚性特征(张海洋、平新乔,2010),它们已成为与中小微企业合作的主要力量。大型金融机构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推动、引导、激励大型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大型金融机构应真正实施去行政化的市场化改革,发挥内部激励机制的作用。大型金融机构一般强调贷款审批权的向上集中,要想改变这种倾向,就需要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金融机构分支机构贷款营销的积极性。在存在大中型企业的地区,可完全依靠上级行对其进行服务;在一些只有中小微企业和农户的地区,应激励其分支机构服务客户,处理全部贷款申请,并且基层行的薪酬要与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利润挂起钩来。也可通过控股公司的形式,将基层分支机构重组为独立法人机构(徐忠、邹传伟,2010)。

(六) 社会管理创新

金融资源分布天然具有非均衡的特征(王修华、黄明,2009),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必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发挥金融资源配置“洼地效应”机制的作用,这都需要各级政府的积极作为,完善金融要素市场体系。应继续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健全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市场体系,为维护金融生态平衡创造良好的微观经济基础,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严格执法,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应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防止经济的过热与过冷,保证经济稳定发展,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要完善有关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效应,为金融生态环境改善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要加强信用制度建设,促进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推进征信体系建设步伐,使绝大多数规范运作的公司真正认识到只有提高信息透明度才可能提升市场价值(张兵等,2009),要在全社会开展信用观念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信用环境。

总之,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需要政府机构、金融监管者、金融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全面完善金融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我国要真正建成“经济强国”,必须依靠充满活力的中小微企业,建设“金融强国”更需要制定和有效实施“金融强国战略”。

注释

①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及类似说法,必须细加斟酌,这涉及到企业、政府机构、社会组织、金融机构、金融监管者等各方面的不同立场以及信息不对称对判断和结论的影响,都难以形成共识。本文只是采取其一般意义。参见葛兆强:《理性认识中小企业及其融资难问题》,《上海证券报》,2009-8-21 (B7)。

②从本质上说,金融是通过货币并借助于各种形式的金融工具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和促进经济活动的社会发展过程,金融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桂田,齐伟,尹志锋,徐肇涵,张悦.成本上升中的产业组织创新——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转型[J].中国经济,2011,(2-3):32-39.

[2]陈晓红,曹裕,马跃如.基于外部环境视角下的我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以深圳等五城市为样本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1):64-72.

[3]李德林,尹锋.黄光裕真相——欲望驱逐下的首富困境[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49.

[4]中国证监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37.

[5]夏斌,陈道富.中国金融战略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43-152,383-385,390-391,394-395.

[6]张睿.交易费用产业组织理论述评[J].财经问题研究,2009,(6):45-49.

[7]卢颖,白钦先.中国金融资源地区分布中政府权力影响[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7):40-48.

[8]高连和.论和谐发展中的金融生态、科学金融与循环金融[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85-89.

[9]李扬等.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6~2007)[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281-285.

[10]彭建刚等.中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139-155.

[11]吴晓灵,焦瑾璞.中国小额信贷蓝皮书(2009~201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54-157.

[12]张海洋,平新乔.农村民间借贷中的分类相聚性质研究[J].金融研究,2010,(9):64-80.

[13]徐忠,邹传伟.硬信息和软信息框架下银行内部贷款审批权分配和激励机制设计——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启示[J].金融研究,2010,(8):1-15.

[14]王修华,黄明.金融资源空间分布规律:一个金融地理学的分析框架[J].经济地理,2009,(11):1808-1811,1815.

[15]张兵,范致镇,潘军昌.信息透明度与公司绩效——基于内生性视角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9,(2):169-184.

(责任编辑:夏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