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越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日前发布高等教育透明度指数报告(2014),对国内著名高校的信息公开情况进行评估,对象涵盖了教育部直属、"211"和"985"共115所高校。令人意外的是评估结果:清华、北大、人大等传统顶尖院校未排进前十;而地方大学则呈现异军突起之势,中国海洋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湖南大学分列前三。
高校透明度高低,关系到教育公平、廉政建设、高校师生及公众权益,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为此,教育部2014年出台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简称《办法》)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简称《清单》),将特长生招生、基建工程招投标、校级领导干部社会兼职、因公出国等纳入《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要求75所直属高校即时公开、确保真实,以提升高校透明度。
事实上,高校透明度排行榜也并非独此一家。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中心2011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在112所高校高校信息透明度排行榜上,北大、清华排名靠后,分居第84位和第79位。顶尖名校别说未进前十,更是跌出70名外,与人们的感觉差距极大。日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度高校信息公开情况评价报告》显示,顶尖名校的表现在75所直属高校中也不甚令人满意,其中,北大仅排在58名,人大和清华则分列第25名和26名。
这次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公布的报告,是依据《办法》和《清单》,主要评估各高校门户网站对五种信息的公开——学校基本情况、招考信息、学生管理信息、财务信息、信息公开专栏得出,人大排名13,清华排名36,北大排名62,与名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形成较大反差。
科研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一些高校的透明度堪忧,而公民个人要求高校进行信息化公开更不容乐观。比如2014年11月初,一直关注信息公开的河南大学葛伟同学(化名)向全国113所高校申请公开2013年高校"三公"经费各项支出的具体金额。但到2015年1月底,只有30所高校对其公开,占申请数73%的高校选择不回应、不公开,高校透明度如何?也可以从这个侧面略见一斑。
应该说,信息公开水平只是反映了高校管理水平和依法治校水平的指标之一,并不一定直接反映其教学科研水平,一些名校教学科研水平高,而信息公开做得不好,一方面是行政化程度太深,越是名校往往历史越悠久,在行政权力充当大学运行管理主导力量的过程也越悠久,甚至有可能出现"官僚化"倾向,很容易拒绝外部监督和信息公开。另一方面则是出身名门的傲慢,越是名校往往行政级别越高,高高在上的俯视,越容易滋生出傲慢心理。再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只是制定管理办法,还要强化制度落实和监督,监督不力也是高校、尤其是顶尖名校信息公开不能满足公众要求的原因之一。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殿堂,是培养诚实文明公民的圣地。古人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高校不依法治校,不把透明作为管理水平的一个维度,一副官僚姿态,封闭而不是开诚布公,甚至在招生、财务等方面存在严重腐败,为社会公众和学校师生诟病,于内何以树立公正之气?于外何以树立学校良好形象?何以涵养出有道德水准和法治精神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