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金融银行论文范文,金融银行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 投稿王陶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491次
  • 评分4
  • 88
  • 0

刘佳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100029)

[摘要]过去10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将使商业银行客户结构发生变化、存款成本上升、盈利水平受到冲击、风险管理面临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场化风险定价机制,提高市场化定价能力,从盈利模式转型、收入结构调整、利率风险管理、金融创新和成本控制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以应对利率市场化给经营管理、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带来的挑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风险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4.010

利率市场化就是资金完全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来进行定价。全球利率市场化改革,从起步到现在经历了40多年;我国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以来,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将考验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与综合竞争实力。在央行完全放开存贷款利率与全面实行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资产负债如何匹配、结构如何调整、金融创新活动如何全面展开、综合化经营如何布局、客户价值的判断以及对客户的定价与选择,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1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步,80年代全面推行,在90年代基本完成了利率市场化。美国在1986年全面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日本在1994年全面实行利率市场化。目前大多数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已经取得成功,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一是整个金融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在提高,整个社会资金的配置效率得到提高;二是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水平普遍从大幅下降到逐步回升,并不断回归到正常水平;三是在改革初期银行的风险偏好提高,资产质量恶化,改革中后期资产质量逐渐趋于稳定;四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极大地促进了金融创新,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长,银行综合竞争力普遍增强;五是社会融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直接融资比例上升,间接融资比例下降;六是大多数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先后放开经营限制,银行走向混业经营。

但是这些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在步入正轨之前还是经历了很多剧痛,有值得认真吸取的教训。台湾在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后,银行竞相提高存款利率抢存款,降低贷款利率抢客户,整个银行业连续三年出现亏损。日本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期,也纷纷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甚至出现贷款利率低于存款利率的倒挂现象。这种情况持续了很多年,一些小银行难以招架,纷纷破产或被兼并。情况最糟糕的阿根廷及一些拉美国家。阿根廷是拉美国家最先推出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从1971年就开始尝试改革,但是不到一年便宣告失败。1975年再次进行改革,仅保留存款利率最高上浮40%一个限制条件,到1977年全部放开。之后,国内出现存贷款利率双高的现象,银行贷款需求非常旺盛但是资金供给相对不足。银行便从国际上借入低价资金,结果引发了整个拉美的债务危机。

2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2.1贷款客户结构发生变化

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后,由于大客户、优质客户直接融资及议价能力较强,其贷款利率将呈下行趋势,贷款需求相对减少,贷款收益将下降,而债券承销、现金管理、理财等需求会上升;为保持盈利增长,银行贷款客户结构更多向中小企业和零售客户倾斜,同时风险偏好上升,银行整体贷款风险度提高。

2.2存款成本上升,定期存款比例提高

从我国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实践来看,商业银行发展存款业务更多依赖客户关系维护、客户基础拓展等,资金价格因素影响较小;从国际经验看,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后,价格对存款业务影响凸显出来,抢夺存款使得价格竞争加剧,综合付息成本显著抬升,资金加快在金融机构间流动,存款稳定性下降,存款结构变化较大,定期存款比例提高。

2.3利差可能缩小,盈利将受到冲击

存贷款利率限制放开后,包括运用利率工具竞争在内的金融竞争会加剧,使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缩小。一方面,存款市场完全竞争的性质、存款利率刚性与资金向金融市场分流,导致在存款利率上升压力下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上升;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发展,银行对大企业、优质企业的议价能力减弱,贷款利率的总体水平上升幅度受限。从国际利率市场化改革整体实践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前后存贷款利差一般会缩小0.5~1个百分点,依赖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据估计,中国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业利润会减少1/4。

2.4风险管理能力面临挑战

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的主要风险可能从信用风险转化为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并重。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骤然增加,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利率期限结构风险和客户选择利率风险变得更加复杂,利率风险管理难度加大;资金在各金融机构之间的流动性显著增强,期限错配、基差风险危及存款和财务稳定性;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贷款客户会向中小型企业与个人转移,银行为追求高利率业务,冒险性、投机性行为增强,加之利率波动加剧增加借款人违约概率,导致银行信用风险提高。

从各国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经营风险变化情况来看,20世纪80年代美国存款利率放开后短期存款成本提高,而相当部分长期贷款收益被锁定,引致了美国储贷协会危机,银行信用成本率快速提升,由20世纪60年代的0.18%,提升到70年代的0.46%,存款利率市场化6年计划期间快速提升至1.05%,利率市场化完成后的5年间又攀升到1.54%。日本利率市场化后,银行追求高额贷款利率道德风险明显增大,助长了“泡沫经济”。韩国1997年存贷款利率大幅上升,发生金融危机。

3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研究

3.1加快业务转型和收入结构调整

(1)摆脱对存贷利差的过度依赖,更加注重资本使用效率。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使银行不得不摆脱对存贷利差的过度依赖,改善收入结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重视存贷款业务,即使发达国家的银行,其存贷利差仍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0%,因此要在降低存贷利差占收入比重的同时,更加注重资本使用效率;发展模式从规模驱动、经营产品为主向价值创造、经营客户为主转变;客户服务从传统存贷汇业务为主向融资融智并重、综合金融解决方案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努力改变业务结构以信贷为主、客户结构以对公大客户为主、收入结构以利息收入为主的“单一结构”特征,推进银行业务综合化、客户均衡化、收入多元化发展。

(2)规范并推动中间业务快速发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几年银行都在说转型,经营转型怎么转,往哪里转?中间业务就是经营转型的标志性业务。近年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尽管快速发展,但在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中仍较低,并且自2012年以来,发改委、银监会、银行业协会等监管部门对银行收费方面明确提出“七不准、四公开”和“两禁两限”要求,在严格的外部监管和舆论压力下银行中间业务同样面临压力和转型的需要,需要各商业银行严格按照“有服务,有协议,有记录,有标准”四有原则,在“质价相符”的前提下,以专业化建设为主线、以渠道整合为平台、以多元化经营为目标,通过多样化差别化的服务,挖掘现有产品的发展潜力,加快产品创新开拓新的市场和客户,学会用更多的产品来综合服务客户,提升服务品质,规范收费行为,规避监管风险,发展中间业务。

3.2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场化风险定价机制和策略

伴随利率市场化进程,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内部资金定价系统,综合考虑风险补偿、费用分摊、产品收益相关性等多种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价格水平。银行的定价基准、价格管理方式、方法及流程都将发生深刻的调整。

国际通行的利率市场化下贷款定价机制覆盖成本与费用、风险损失和盈利目标、并兼顾市场竞争策略的风险。一笔贷款的科学定价,需要多维度的成本核算和业绩考核的管理会计制度、健全的信用风险溢价评测体系、完善的内部资本分配方案等。为此,需要商业银行建立合理定价机制,细分和合理运用定价方法。一是定价基准多元化。扩大代表短期市场化利率的Shibor和代表中长期市场化利率的国债、金融债、企业债、掉期利率的使用范围,基于融资成本、营运成本、风险偏好及回报要求确定自身的基准利率,不同的产品和客户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定价基准。二是定价方法多样化。由单一的产品定价将逐渐向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化、综合化定价转变。三是定价参数精细化。提高转移价格、运营成本、违约概率、经济资本等各项成本参数的科学性、准确性、敏感性,发挥其对整体定价体系的重要作用。

3.3加快完善创新机制,推动多元化发展

由于金融体制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几大国有商业银行一直以来缺乏金融创新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而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促进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依靠新兴业务,以弥补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损失,规避利率风险。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产品创新。一是在保持基本业务稳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表外业务和收费业务,从产品功能、服务质量、服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寻求突破,重点在投资理财、财务顾问、资产管理、国际结算等附加值高的业务品种方面寻求发展,使经营收益从赚取利差和利差转换为主转向赚取服务费为主;二是开拓个人客户市场领域,调整服务方式以个人理财为中心,加大零售业务比重,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信用卡分期、按揭等以拓展个人金融业务利润增长空间。

(2)渠道创新。在营销渠道上,从物理网点为主向多渠道功能互补、协调联动转变。把电子银行和自助渠道打造成客户交易的主渠道,把营业网点打造成销售服务的主渠道,把财富中心和私人银行打造成服务高端客户的主渠道,实现客户分级管理、分层服务,做到以合适的渠道、合适的手段、合适的产品,服务合适的客户。

(3)营销创新。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改变传统的金融营销理念,以动态全面的营销取代静态单一的营销,以市场开发取代市场占有,以关系营销取代产品营销等,加强产品包装和组合,创造精品和名牌效应,以独有的特色和优势赢得市场和客户。

3.4推进全面成本管理,实施低成本战略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提高盈利能力,除了“开源”外还应考虑“节流”:通过推进全面成本管理,实施低成本战略,建立低成本竞争优势,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从而支持战略实施和业务转型。但目前的银行成本管理仍存在观念意识淡漠、责任不清、成本核算分摊不够精细化、成本信息基础管理不足等问题,仍有不计成本的投入的冲动和行为,对此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成本管理:一是明确落实责任,将权、责、利有机统一,把成本控制的责任分解到各条线、各层级、各机构和个人,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和考核机制,良性循环;二是以投入产出作为衡量标准,在投入和产出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而不是简单控制或压缩成本,并对战略性需要多出相应调整和支持,确保战略实施和实现业务转型;三是完善细化成本计量和分摊方法,建立部门、产品、客户等多维度绩效分析基础,并加强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优化;四是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实施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五是运用多种成本管理工具,如重点成本支出控制标准、费用定额管理、成本预算管理模式、成本支出结果定期公示制度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1):19-28.

[2]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金融研究,2009(1):1-14.

[3]江春,刘春华.货币政策的利率效应:来自中国过去20年的实证[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2):18-27.

[4]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阎庆民.中国银行业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6]李扬,王国刚.中国金融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刘佳萌(1993—),女,汉族,宁夏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