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群众路线的形成及其发展历程的概述

  • 投稿波意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267次
  • 评分4
  • 72
  • 0

韩笑

摘要: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有其自身的成长历程,“群众路线”理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经历的近代以来中国数十年革命和建设历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回顾历史,本文从五个阶段对群众路线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以便对群众路线的由来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群众路线;发展;历程

“群众路线”的概念及其在中国共产党发动、组织、领导群众,号召党员干部、国家民主制度构建和政策推行过程中的具体运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群众路线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数十年革命与建设历程中形成的。从对有关群众路线理论的资料研究来看,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可以将“群众路线”的演进历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初期(1921-1927 年)

从党的史料来看,虽然党在其革命理想描述和其所进行的革命实践中,都已对党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以及实现形式都进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在建党初期,由于受苏联为首的第三国际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不论在党的理论建设上,还是对时局判断等都受到了重要的影响。然而,这一时期,党在具体的工作中逐渐发现外来的理论经验和“本本”并不能很好的解决中国革命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因此,党开始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本本”错误和不做任何调查的做法。尽管如此,党并没有从根本上纠正这一不足。

从中国共产党党史资料来看,在理论上讲,党的“群众路线”应该从对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正开始的。从时间上看,中国共产党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认识到外来理论存在的不足,但这一时期党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直到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才开始对外来“教条”和“本本”提出质疑,并明确提出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时,“群众路线”内容的雏形才开始初步形成。

从中国共产党关于此阶段党的建设理论文献中可知,由于党对“群众路线”认识的局限性,党认为不同阶级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其阶级的先进性,因此,党针对工人、农民等不同阶级的群众,主要注重对他们的宣传和教育,将自身仅仅看作一个教育者或知识的“灌输者”。并不是后来党所提出的“群众路线”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要做群众的老师,又要做群众的学生”。同时,这一阶段,党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在城市,使得党不能很好的开展农民运动,未能充分的认识到农民群众的重要性,缺乏向农民阶级的群众学习的思维和实践。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国共第一次合作分裂,党开始深入农村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从思想上和中国的现实出发,必须要“向群众学习”,“做农民群众的学生”,并逐渐形成了“群众路线”的认识理论。

二、苏维埃时期(1927-1936 年)

1.群众路线力概念的诞生1928年7月在中共六大中提出“争取群众的路线”作为总的政治路线。又提出将“明确的阶级路线与充分的群众工作”作为党实现其价值理想和解决现实问题时所遵循的基本路径。从这一时期开始,“群众”和“路线”的用语逐渐实现了整合,“群众路线”这一整体性称谓也应运而生了,并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内涵。需要强调的是,尽管“群众路线”这一称谓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经常性的运用,但是它并未形成“概念化”,因此,这里还不能将其理解为党在后来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群众路线”理论。因为从对历史史料研究来看,这一称谓主要是根据党将开展群众工作“路线化”的努力以及“经过群众的路线”之类的说法提出的,所以,在这一阶段的“群众路线”主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公开、广泛地依靠群众开展工作的意思,并没有特别的含义。

2.多重意义上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从1927 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由领导工人阶级的城市暴动转入开展农村土地革命。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更加密切联系群众。并逐渐形成了多重意义的“群众路线”。其中,李华博士在《“群众路线”与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中作了具体论述,“第一重要意义上的‘群众路线’是党与党员群众之间的关系。此阶段,尽管中国共产党自身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但是党的建设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左倾’思想的影响,党内的民主建设不完善等。第二重意义上的‘群众路线’是党与无产阶级群众之间的关系,党主要是通过领导和组织工人开展城市暴动实现自身‘无产阶级化’,并通过对参加城市暴动中工人阶级的宣传、组织与动员,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一‘群众路线’。第三个重意义上的‘群众路线’就是党与农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随着党在农村的不断深入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党更加地关注‘农民群众’,从对党在这一时期的理论文献研究中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尤为注重发展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并将其作为党继续存在的基础和依靠。”①到此,三重意义上的“群众路线”形成了,也构成了后来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群众路线”内容的基本特点。

三、延安时期(1937-1949年)

从对党关于“群众路线”的资料研究中可以看出,从1937-1949年这个阶段应该是党的“群众路线”走向成熟的阶段。“延安时期的许多政策都是在瑞金的最先尝试、并逐渐发展成熟的办法。在理论阐述的支持下,20世纪30年代初的实验性创议如今已成为完整的操作制度。”②其中,1943年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这种论述及时对群众路线内容的具体描述,也被认为是群众路线理论成熟的标志。“至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已经成型并延续至今,几乎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群众路线”理论在这一时期走向成熟。在群众路线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不仅实现了自身内部的统一和发展,而且还更好地动员和组织群众,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建设,为夺取最终胜利提供阶级基础。

四、新中国建立后(1949-1978 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由领导革命的党转变为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随着这种角色和地位的转变,党创建的“群众路线”理论所处的环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对群众的动员方式已经不是号召群众开展革命斗争,而是组织领导群众积极开展国家建设,更好的实现巩固和发展国家的目标。因此,有人提出“当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九年全面执掌国家权力时,批评与自我批评和群众路线融入进了政治权威结构之中。”然而,由于群众对于政治生活的参与、对于党员干部监督的减弱,导致群众路线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最终的结果致使群众路线严重的偏颇:“党的控制与领导让位于群众自下而上的大民主、体制化和制度化让位于不断的群众运动、利益刺激和正常的经济发展让位于群众的精神狂热和理想主义…”。从而引发了由于群众路线的片面性所带来的严重问题,群众路线自身的合理性也受到严重的冲击。

总的来看,尽管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和执行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但是此阶段群众路线依然在党领导国家各方面建设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从后来学术研究以及国家对这一时期的总结中也可以看出都对群众路线发挥的作用给予了肯定。

五、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

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共产党仍应继续探索群众路线的价值,克服群众路线的不足,并将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下去是亟需必要的。改革开放为群众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正确有效的执行提供了优越的环境。随之而来的政治改革、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进一步推动了群众的个体化与自主化,将群众塑造成了具有个体性的和独立的公民,使得群众的自主性与党的领导得到了更好的契合,群众运动也在党的集中领导下有序的开展,但是,我们也要注重群众路线自身的“辩证逻辑”不能过分强调党的领导和控制,而忽略了群众对党的有效监督和积极的政治参与性,导致对群众和社会的抑制。根据当前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不仅要注重自身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通过提高自身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来加强对社会的管理,而且更要注重运用和发挥群众路线的作用予以缓解社会压力。同时,中国共产党必须认识到,这种对群众路线的运用不是简单的教条化,而是必须要全面深刻理解群众路线的内涵、逻辑和历史基础上,系统解决群众路线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路线在应对党和国家面临的现实挑战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引文注释

①李华“. 群众路线”与中国现代国家构建[D].复旦大学,2012(03):89.

②【美】李侃如. 胡国成,赵梅.译.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56.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66-67.

(作者单位:大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