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综合安全观与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提升

  • 投稿百花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379次
  • 评分4
  • 45
  • 0

摘要:综合安全观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新认识、新概括,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观念的重要发展。它的提出丰富和拓展了国防教育的内涵,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提升提供了有利契机。高校国防教育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国家安全,在传统国防教育中融入综合安全观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综合安全观;大学生;国防教育;国防意识

大学生作为社会重要的知识群体,其国防意识的培养对于提升全民国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国防是实现国家安全的基本途径,对于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是形成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的基础。新世纪以来,综合安全观逐渐成为人们对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新认识和新概括,它的提出为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供了有利契机,我们应当以综合安全观为指导,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提升。

一、综合安全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观念的重要发展

安全观通常是指维护国家安全过程中对安全问题的认识、观点以及形成的理论体系。它包括国家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威胁的判断、评估,对国家安全利益的认识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策略和手段。一个国家安全观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国内形势具有密切联系。

新世纪以来,国际安全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新变化,急切地呼唤着国家安全观念的与时俱进。冷战时期,各国通常都把敌对军事力量的入侵视为国家面临的主要威胁,军事安全几乎成为了国家安全的全部内容。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安全已不再局限于军事安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安全对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显得愈加的重要。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另外,恐怖主义、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等问题,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生存威胁。这些问题通过传统的军事手段都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必须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种手段并重,加强国际合作来解决。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周边一些地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活动猖獗,周边一些国家政局不稳,给我国周边安全和边境地区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总体、三个局部来概括,那就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使得我们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任务更加复杂和繁重。只有紧跟时代发展,充实完善我国安全战略,才能正确应对各种危机和风险,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综合安全观应运而生。综合安全观,是指用全局的、联系的、系统的思维,来思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以及科技、生态、粮食、能源等一系列安全问题,通过科学统筹,运用多种手段,发挥整体合力,实现国家的总体安全。一个国家的安全观是其国防观念的重要基础,安全观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国防观念的变化,综合安全观的形成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国防观念的重要发展。

二、综合安全观的发展为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提供了重要机遇

新世纪的国家安全已经拓展到经济、文化、信息、社会等各个领域,原本基于传统安全观的、以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安全的需求。必须树立以军事安全为核心,同时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等在内的综合国防观,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拓展和提升。

1.树立综合安全观,有利于加强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国防安全威胁的认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一直面临着现实的外部威胁,如美国侵略朝鲜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苏联在边境线陈兵百万对我国国家安全带来的压力,印度侵犯我边境地区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挑衅等。在这种背景下,国人能切实体会到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比较容易产生自发的国防意识和自觉的爱国行为。但是,当代大学生都是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和平年代,这一时期我国一直处于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从传统安全观念的角度来看,能看得见的国家安全威胁几乎没有。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没有哪个国家有实力侵犯我国,挑起战争。绝大多数人认为即便是美国也不可能进攻中国,俄罗斯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进攻中国,日本再也没有胆量侵略中国。在这种“战争不可能发生”的思想的影响下,国防意识日渐淡薄。长此下去,会使我们的青年一代丧失警惕,忘记武备,丢掉尚武精神。

在高校国防教育当中融入综合安全观,首要的一点就在于引导大学生用发展的安全观念来重新考察和认识中国的国家安全问题,全面分析、判断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让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有正确和全面的理解,深刻认识到周边国家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长给我国带来的安全压力、国际上对我国崛起所持的敌意态度等,都是我国国防安全的潜在威胁,重新唤起大学生们的忧患意识。

2.树立综合安全观,有利于强化责任意识

综合安全观的树立,国家安全领域的拓展,意味着我们热爱国防、献身国防,除了参军报国以外,在各领域、各行业,都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来促进国家安全。例如,立志成为国家安全领域的专家、国际法专家以及有助于提升国防科技水平的高技术人才等等。高校国防教育不仅仅是国防知识的宣传与灌输,更重要的是把国防教育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国防理论、国防历史、国防科技、国防文化、国防经济和军事技能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内涵来看,其中蕴含着许多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知识理论。因此,一种成功的国防教育,往往能够为青年大学生打开一扇新的知识的窗口,激发起他们对相关的科学知识探寻的兴趣、欲望。对于一部分青年大学生来说,国防知识的教育极有可能成为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一条路径,成为国防建设的有用人才。

高等院校作为拥有综合学科体系的教育机构,有丰富的条件和资源从社会个体成员与国家、民众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对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富有实效的国防教育,以不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激发他们发奋学习、成长成才的热情和动力。

3.树立综合安全观,有利于培养战略意识

中国顺利地融入世界,离不开战略的指导;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愿望,离不开战略的指导;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更离不开战略的指导。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于人才战略意识的培养。大学生群体是国家建设发展的栋梁,将来要充实到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其战略意识和战略思维水平,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极为重要。战略思维源于战争和军事领域,并逐渐向国家安全的各个领域辐射。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过综合安全观的教育,培养、塑造大学生的战略意识和战略思维,将成为高校国防教育的一项有力举措。

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例如,美国非军事院校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组织国家第一流的英才和智者到非军事院校教授国防战略和国防科技。美国拥有一大批对全球战略有深刻认识的战略家和理论家,在他们的带动下,美国非军事院校培养了一批批现代高素质战略人才,这些人才无论在军事领域还是在国家建设的其他领域,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在国防教育中融入综合安

全观,促进大学生国防意识提升随着综合安全观的发展,高校的国防教育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国家安全,在塑造大学生军事安全观念的基础上,注重从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角度,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安全观,促进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提升。

1.加强经济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鉴于经济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日益突出,并且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经济的关注度较高,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应适时增加经济安全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经济安全是现代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经济活动当中包含着各种影响和制约国家长远利益的风险甚至威胁,增强大学生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通过经济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经济安全意识。目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密切,在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风险和挑战也绝不容忽视。尤其是西方国家严格控制对华高技术出口和专利转让,对我国企业参加海外竞争处处设限,处心积虑地遏制我国海外资源、能源战略的发展。近一段时期以来,部分国家不断地以反倾销为由对我国出口产品设限,破坏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常开展,严重影响我国外部市场的稳定。由于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西方的经济遏制政策势必对我国经济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另外,要深刻认识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的本质,这些组织作为西方国家的代言人,是其主导和控制世界经济的重要工具,是为其谋取经济霸权服务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美国财政部在美国推行的政策,却与其在国际上的做法大相径庭。其次,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经济形势,培养成才报国的使命意识。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自身发展存在诸多问题,许多深层次问题开始显露。要通过经济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从高增长时期转入稳定增长时期,产业结构和消费机构都将发生转变,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由于我国科技水平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金融安全体系还不健全,在改革过程必然伴随着各种风险与挑战。要克服转型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和难题,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更需要当代大学生努力成才,用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而发奋学习,并为此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2.加强文化安全教育,激发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有力保障和推行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托。一个文化上不安全的国家不可能真正拥有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而文化上处于依附和追随地位的国家,其发展方向和进程都比较容易受到强国的左右。大国也只有拥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如果没有文化安全,国家利益必将潜移默化地遭受重大损失。高校国防教育中应加强文化安全教育,激发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首先,引导大学生批判接受吸收外来文化成果。苏联解体以后,西方国家把和平演变的目标转向中国,而中国的青年一代则是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主要对象。美国中央情报局为了推行针对中国的和平演变战略特地制订了十条诫令,其中指出:一是要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蔑视并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二是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话、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要使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方式;三是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电影,以及宗教迷信,等等。可见高等院校作为东西方文化传播、交融、继承、发展、创新的主要基地,毫无疑问将成为保护文化安全的主战场。高校开展文化安全教育,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合理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热爱自由、追求幸福、崇尚科学、践行民主、弘扬正义、敬仰英雄等文明元素,批判其享乐放纵、自私自利等文化糟粕。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更加大胆地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成果,并将之融入到中华传统文化当中,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整体影响力。

其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国家的文化主权意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高校要通过加强文化安全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不能再将自己民族创造出来的传统文化盲目地作为封建迷信打倒或闲置一边,更不能视之为“地方主义”“民族主义”加以嘲讽,而是要奉之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和精神基础,来加以发掘、保护、利用、享受,发挥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复原力和凝聚力。在强势文化的文化扩张、文化侵略的大环境中保持强烈的文化主权意识,不受外来文化的同化和控制。

3.加强社会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性目前,我国经济建设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多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例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事故相对增多,自然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加之与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等社会问题相互交织,使得一些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对和平的期盼已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心愿,但在现实世界中战争与和平总是在交相更替。因此,世界各国都争相把国防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要想国家强大就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始终把国家安全和主权放在第一位。只有国防实力强大了,才能给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外环境,才能真正地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防事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飞跃,在维护世界和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越来越多的社会安全问题,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大学生这一重要的社会知识群体,加强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教育,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其认识到社会安全稳定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进而激发其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注重发挥大学生群体的各种优势,努力将其塑造成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首先,应注重培养大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辨别能力。通过社会安全教育,让大学生学会分析、判断和思考当前的许多社会问题、社会矛盾背后的政治因素,理性地看待各种社会问题,不能片面接受某些负面信息。在网络、电视等信息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问题的负面信息能够在极短时间迅速传播和扩散,使得处置各种问题的反应时间很短,回旋余地较小。如果对于很多负面信息不加以分析、判断就接受和传播,则很容易落入敌对势力设置的陷阱,进而影响国家政府和领导人在公众中的威信和地位。例如,在网络上经常会有人利用大学生经常光顾的各种论坛散布一些虚假负面信息,诱使不明就里的学生群体进行讨论和传播,引发不良影响。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对于社会问题的辨别力,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性,主动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其次,激发大学生运用自身知识群体优势,维护社会安全的积极性和自发性。大学生是具有较强知识基础的社会群体,他们在历史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科技知识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国防教育应引导大学生在正确认识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善于运用文化工具、法律武器和科技手段,积极主动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融洽社会关系,为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做出贡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幸生,刘开华,胡印卫.论树立综合安全观[J].解放军报,2010-1-19.

[2]刘明福,郑卫平.军队新的历史使命论[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5.

[3]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社,2007-10-24.

(作者单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