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科技发展视阈下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 投稿钟可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222次
  • 评分4
  • 27
  • 0

徐井柱

摘要:科学技术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证,生态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问题,但是科学技术本身“双刃剑”的特性决定了它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甚至是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生态危机、威胁生态安全。如何有效利用科技,通过科技手段致力于构筑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科技发展的视角回答生态安全问题,有利于从源头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树立全民生态安全意识,倡导新的生态安全观以及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科技发展;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一、科技发展视阈下生态安全

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科学技术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它能起到促进国家繁荣、维护生态安全的作用,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而增强。但我们知道,科学技术历来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们带来现代科技恩惠的享受时,也带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产生的一些科技事故和风险威胁,其中生态安全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因此,生态安全与科技安全联系密切。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和生态危机的出现,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心的全球热点话题,并且越来越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以及人类社会整体生存安全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所以说,科技的有效利用则可以发展生态,促进安全,反之若使用不当则会败坏生态,带来物质生产、人类生存、生态秩序的危机。

那么,何谓生态安全问题以及生态安全问题产生的缘由是什么呢?生态安全问题是人类对于自然界过多干预、无休止地向自然索取资源,由此造成的生态失衡、自然资源分配异化导致人类自身的异化,反过来惩罚人类的恶向反馈结果。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以科技革命为代表的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渐加剧,自然资源短缺、土壤沙化、水质污染、洪涝灾害、大气雾霾、地震等生态问题接连显现,并且由发达国家工业化引起进而蔓延全球的环境公害事件时而发生,使人类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重视生态保护、维护生态安全已经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人们从科技发展视角研究生态安全问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展开:

第一,科技发展与生态安全的相互关系研究。其中又包括两个方面,即科技发展对生态安全的负面影响和科技进步对解决生态安全的作用。一方面科技发展对生态安全造成了危机。这直接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日趋恶化,使得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越来越明显。那么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的原因有哪些呢?这其中当然包含多个方面原因,有政治经济领域的、有人文社科层面的、也有人们道德价值理念等种种方面,可是我们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科技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首先,科技的发展扩大了人类的交际的范围,提高了人们影响环境的能力。以往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范围只是在其所需资源分布的范围以内,如今人类在科技的推动下的生产活动的空间范围不断拓展,对自然资源进行了毫无节制地开发,打破了自然的常态规律,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其次,现代化高端科技的急速发展超出了对它自身所能掌控的能力,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后果。例如核能的发现与利用,无性繁殖技术的发明推广等虽说是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成就,但是如果使用和掌握不当的话,随即都可能危害人类自身的安全,招致灾难性的毁灭。第三,盲目地推崇科学技术,认为科技是万能的,科技永远引领文明,向来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其实任何科学技术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今天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生产技术和工艺技术的不合规范及不符标准,把大量的资源作为废弃物排放的结果。另一方面生态安全的解决最终还要靠科技的进步。虽然说对生态安全的威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技的负面影响造成的,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最终还得依靠科技的创新进步。首先,生产上要有效利用新兴生态工艺取代传统落后工艺,实现无害生产。在自然系统中物质的循环是封闭流变的,一些过程的终结恰好是另一过程的开始。所以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系统的物质在循环运动、转化和再生产,是规避排放有害废物的有效措施。例如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就要生产更多的粮食,措施有扩大耕地面积、提高亩产量,但是耕地面积和单位产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扩大农业生产最根本的出路还得依靠发展生物技术、运用生态工艺,使用高科技的手段扩大生产规模。也就是说,确保生态安全的根本举措在于发展科技,提高生态安全的整体水准。

第二,对相关理论基础内容的研究。首先,对科技伦理学的性质和相关学科加以阐述。科技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向来是中外伦理学家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伏尔泰曾说科学技术是一种人类支配自然的手段,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的时候,如何做到科学合理、体现人类的主体性特征,这时伦理内涵的构架与价值属性引导就成为人们现实需要面对的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进步始终是推动道德进步的重要动力,它决定了人类道德进步的基本趋势、直接改变了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和道德习惯,甚至改变社会的道德舆论、促进新的道德规范的形成、促进人们包括生态安全观在内的价值观念的不断更新、也深化伦理学自身的发展,最终规范和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其次,从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思考的生态伦理学视角分析。生态伦理学是一门主要研究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科学,它以确立和制定人与自然交往时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为主要任务。

解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问题需要全球民众的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此外,保护生态安全对民众开展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生态伦理价值观引导也有重要作用,人类日趋寇待加强处理好与自身朝夕相处的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关系。再次,对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作出当代的阐释。可持续发展观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越来越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它能够较好地协调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点,倡导以人为本、崇尚全面协调发展观,已逐渐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接纳和推崇,倡导环境保护的学界学者们也很赞同这一发展观,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和伦理规范。

第三,探讨当代科技使用视阈下的生态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如今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制约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探求从源头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路径,树立全民生态安全观以及可持续的发展观,进而通过科技手段构筑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格局。首先,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对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压力大、生态保护相关政策和法规法制及标准不完善、生态保护投入不足、生态保护的科技及信息支撑薄弱等问题展开论述。其次,生态安全建设的主要对策。例如正面引导教育、政策激励、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制约、监督完善构建生态系统监测体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投入、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奖惩结合、借鉴国外经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最后,生态安全问题研究前景分析。加强对生态安全问题的研究,对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现实发展的实践需要。

二、国内外有关科技发展与生态安全问题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生态安全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被提出,当时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分析可知主要有三大客观因素:一是生态赤字膨胀,自然灾害加剧;二是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出现问题;三是西方欧美国家关于生态环境安全的理论与实践不断涌入国内。近些年来,国内研究生态安全的学术论文发表和科研著作出版数量都有大量增加,并且从多学科、多视角的向路展开了理论上的挖掘探索。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观点有下:

(1)对于生态安全概念的定义,建立生态安全指标体系方面,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中国科学院陈星等人经过归纳指出,生态安全概念的内涵可分为两类:一类强调生态系统自身健康、完整和可持续性,另一类强调生态系统对人类提供完善的生态服务或人类的生存安全;陈国阶进一步提出生态安全的狭义概念,认为专指人类生态系统的安全,有时空性和地域性区别,具有动态的特征,强调以人为本,并提出生态安全的衡量标准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否处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郭中伟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进行了定义,认为生态安全的范畴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否遭到破坏;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格平在《环境保护》上连续发三篇有关生态安全的特稿,对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系进行了总结,“认为国家安全应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三个基础组成部分,并且指出国土、水、人民健康和生物是我国生态安全的四个主要方面。”此外,专门研究区域生态安全分析的学者肖宁等还指出,关键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生态系统健康与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主要生态过程的连续性等是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科院余谋昌教授指出,“生态安全”是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是国家新的安全观的重要方面。

综合国内学者分析,他们大都把生态安全的本质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认为是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的有机结合,生态系统的安全是重中之重,是生态安全的核心体现。

(2)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生态安全典型案例的研究,国内学者也有所建树,如郭中伟、俞孔坚、谢花林等人。其中郭中伟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定义生态安全,指出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否受到破坏,生态功能是否受到损害。目前,国内多数情况下适用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年颁布的《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中选用的指标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作为评价的标准,主要分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个类型方面。

2.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从宏观角度分析,国外生态安全研究的视角重点围绕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民族问题、军事战略、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等问题的相互关系展开。研究普遍认为科技生态安全是维持人类、社会、政权和全球共同体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高峰会议上通过了危害全球生态安全的环境相关公约。此后生态安全的概念开始逐步被国际社会认可和重视。1996年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00多万人在《地球公约》的《面对全球生态安全的市民条约》中签字。条约在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责任的基础上,要求各成员国及各团体组织互相协调利益,履行责任和义务。1998年各国专家就生态安全概念、不安全的成因、影响和发展趋势等发表了《生态安全与联合国体系》,表述了各自看法,其中有悲观危机的,有中立的,也有积极乐观的认识。生态安全作为一个热点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甚至普通百姓所接受和重视。

(2)从微观角度分析,目前国外关于科技发展与生态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基因工程,生物的生态环境风险与安全。如以克隆羊多莉的诞生为标志的无性生殖的基因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使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物发展规律,扰乱了自然遗传秩序,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二是化学药品和材料的施用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如高分子化学发展,人工合成化合物的运用,以化肥、农药和杀虫剂,塑料、氟利昂和尼龙等为代表,它们的生产和使用,在为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胡的化学污染,影响了地球地理结构和生态平衡。三是由信息高科技带来的对人类自身的威胁。以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为代表的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虽说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但与国际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电子黑客”、制造和传播电子“病毒”等道德缺位乃至犯罪的行为;此外,人们长期接触电子产品,造成了对身体的辐射危害,同时人们疏忽身边的亲朋,也造成了人类身心双层的社会伦理生态失衡。四是现代医疗发展带来对生物生存的威胁。例如无性生殖和安乐死等带来对自然系统稳定的破坏,引起了伦理上的生态失衡,同样不容小觑。

因此,推动科技科学发展下的生态安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研究,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外有关科技与生态安全问题研究现状的述析,有利于我们深化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生态安全困境的协同创新,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现实路径。

三、科技发展视阈下生态安全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第一,注重生态安全是深化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需要。生态文明是一种依靠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对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超越,具有整体性、反思性和过程性等特征。生态安全作为生态文明的表现形式,是对生态文明的有力阐释。生态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问题,科技水平落后或应用不当是产生生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态度认识生态安全问题,并最终通过技术进步的途径解决问题。

第二,注重生态安全是维护人类生存的基础。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现在人类面临生态破坏、环境的持续恶化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人们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有鉴于此,将生态安全问题提高到理论研究的高度并将其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及时处理生态安全领域遇到的问题,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第三,有效利用科技维护生态安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需求。构建生态安全,就是要让生态环境能够有益于经济增长,有益于改善人们健康状况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有序发展。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科技的发展也能够为人类安全提供行动的指南。

四、科技发展视阈下生态安全问题研究的现实启示

深入研究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态安全困境,寻求科技发展视域下生态危机的有效解决路径,及时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生态安全问题,以便寻求更为理性的科技使用方式对我们具有有效的现实引导。首先,可以规避国内发展遇到的瓶颈,进而开拓科技文明进程的生态安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学发展之道。其次,可以有效推进经济社会深化革新,实现人的全面提升,进而研发出更加利于资源、社会持续循环的环保技术产品。再次,从科技进步所导致的生态危机研究入手,能够为我国协调处理科技发展同生态安全的关系建言献策,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最后,坚持与落实科技发展与生态安全并重协调的发展路径,是国家科学施政的现实必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承续发展,正是今天我们所不懈追求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平衡的文明发展之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林聪榕,李自力.关于科技安全问题的理论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7 (12).

[2]曲格平.关注生态安全之二: 影响中国生态安全的若干问题[J].环境保护,2002(7).

[3]陈星,周成虎.生态安全:国内外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5(6).

[4]陈国阶.论生态安全[J].重庆环境科学,2002(3).

[5]曲格平.环境保护[J].环境保护,2002(5).

[6]余谋昌.论生态安全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基金项目:本文为作者主持的江苏师范大学2013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科技发展视域中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3YYB00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