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立春
摘要:作为浙北泗安镇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苗木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规模也不断扩大,形成家家户户种树,村村造经济林的局面;该镇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香樟树种植基地。庞大的苗木销售网覆盖于长三角广大地区并闻名于全国,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泗安镇;苗木;发展
泗安镇位于浙江省北部,与江苏、安徽交界,属于三省通衢之地。辖31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户籍人口6.9万,常住人口近8万,面积257平方公里。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近10年来苗木产业的大力发展,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获得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国家级生态镇、中国花木之乡、省级文明镇、省级卫生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森林城镇、省级农业特色产业强镇、省十强花卉苗木乡镇、长兴县域副中心等荣誉称号。其中2011年全镇地区农业总产值完成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89元,本文主要以该镇的农业支柱产业:苗木产业为主导,重点分析当地苗木产业的发展动态和对地区的影响意义。
一、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泗安镇开展苗木生产的时间较早,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是真正形成规模还是本世纪初开始的;当地苗木种植面积从2001年的1300亩发展到目前的10万多亩,远销全国各地,覆盖长三角各个城市。整个苗木产业分布全镇24个行政村,大部分集中在原318 国道沿线各村庄,特别是以泗安镇七里亭为中心的辐射禧祉村、兴隆村、玉泉村、师姑岗村、白莲村、三里亭村为主。近年来新发展品种有朴树、无患子、榉树、乌桕、黄山栾树、红豆杉、广玉兰等新兴树种。
二、苗木产业发展的优势
1.交通方面的优势
泗安镇位于杭嘉湖平原的最北端,地势平坦,交通便利,318国道、杭长高速、12省道等贯穿境内。该镇距离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圈均不超过2小时,极大地方便了苗木的运输。此外水运还有泗安塘贯穿全境直达湖州,近年来经过政府花巨资扩建该运河,运输流量大增,这也为泗安地区的苗木外运扩宽了交通路径。一些苗木农户均有自己的货运交通工具方便自家苗木的运输,也节约了相应的交通成本;一些大型的苗木种植大户还有属于自己的货运车队,形成产、运一条链式运作。这种交通上的优势资源让广大种植户效益倍增,也很好地促进了苗木产销集约化经营。
2.自然地理方面的优势
作为杭嘉湖平原的一部分,泗安镇的黄土质结构土壤相当肥沃:土质松软、水分充足,十分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同时这种类型的土质结构也易于大型绿化苗木的土球捆绑和移栽。在气候上,泗安镇位于北纬30度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温暖、年降水量大。所以十分适合亚热带落叶树种的生长,例如:香樟树、桂花树、银杏树等都是该地的重要经济型苗木。水系上,泗安地区水系相当发达,水网密布对于苗木生长灌溉都是十分有利的,位于该镇西南方向还有国家级的湿地公园“仙山湿地公园”对当地的生态有很好的净化作用,这种良好的生态环境很好地促进了苗木的生长。
3.苗木生产技术方面的优势
随着浙江大学农业示范产业园在该镇的建立,不断有该领域的专家为当地苗木生产提供指导并引荐一系列先进的培育技术。在土质、树苗、移栽、苗木病虫害防治、树形修剪等各个生产种植环节都有相应的技术支持。此外,政府还出资支持一部分当地的农民还被选派为“农民大学生”到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培训,学习最新最实用的苗木栽培技术。在当地大型绿化苗木的移栽成活率远远高于其他省份的苗木产区,这与先进的苗木栽培技术十分不开的。技术的升级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苗木生产力;目前,泗安镇大量的劳动力参与苗木发展,全镇有将近八成以上的农户参与苗木的培育、养护、宣传、运输和采购。
4.品牌信誉方面的优势
作为当地的经济支持,苗木信誉一直可圈可点,大型绿化苗木一直是长三角各大城市绿化建设的首选。第一,苗木品质上要比其他地区高,成活率、生长能力都比较好;第二,当地的几大苗木大户早已名声在外,几十年的经营让外界对其信誉不容置疑;第三,政府的大力扶持,多次苗木花卉展销会政府都会帮助企业做好宣传工作,例如:“2013年北京园博会”正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家企业参与了此次活动。
5.销售网络方面的优势
目前,该镇的中大型苗木企业都开通了电子商务网站,网络销售路径很大。不少种植户立足于长三角地区,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根据供需平衡原则对一些大城市的绿化建设信息进行收集。形成“需要什么样的苗木就种什么样的”模式。
6.经济效益方面的优势
泗安镇以前是种粮大镇,主产水稻、油菜等农作物,但是经济效益并不高。这些农作物市场价格不高,除去种植成本和劳务成本,收益很小。而苗木产业却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新型产业,栽培的成本和劳务成本并不是十分高,但是收益却很大。
三、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小农户经营和品种单一
绝大部分的苗木生产者都是较小的农户为单位;苗木年产量小,规模也很小这对大规模地形成产业都是不利的。真正形成规模的大户还是比较少,这对带动整个地区的产业进一步发展仍十分艰巨。苗木品种方面比较单一,目前大部分还是单一、常规的品种,例如:大量香樟树种植连片的状况;这对于预防病虫害都是很不利的。此外,一些珍贵的苗木在量和质上面都存在不足。由于很多农户的苗木规模不大,这就造成了粗放式的生产模式,对资源和资金都有相当大的浪费。
2.农民专业化合作程度不高
已成立的合作组织也是规模小、影响小,在整个地区的作用不明显。此外,参与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不仅人数不多而且绝大多数积极性不高。目前,全镇只有“长兴绿萌苗木专业合作社”比较规范,不仅自身发展较好而且还为其他农户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多次被评为湖州市示范合作社。
3.地区苗木产业品牌价值和特色还不够突出
虽然该镇的特色农业发展势态良好,但是在省内或者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还是不多。在苗木品牌方面位列浙江省著名商标的企业暂时还没有,所以在品牌影响力上这是该镇苗木基地的一大短板。
4.地区苗木产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作为昔日的种粮大镇,公共基础设施一直存在不足。大型的、苗木交易场所匮乏,一般交易都在田间地头,这对于专业化的苗木发展标准是远远不够的。
四、地区苗木产业问题解决方式和发展方向
1.注重苗木产业园的建设
要对产业进行升级,逐步整合资源建设苗木产业园区,进行规范管理,标准生产模式,扩散销路。首先,政府应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特事特办,关于苗木产业园方面的建设给予政策优惠,简化办理手续。其次,种植大户应该发挥规范和带头作用,敢为人先积极带动其他农户的参与,加强合作意识。最后,园区建设应本着为民着想的思路,充分利用产业园的优势和作用为百姓提供便利,积极发展投入小、收益大的特色苗木产业。
2.发展苗木标准化培育技术
原本粗放式的传统苗木培育方式对普通农户来说是不可取的,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农业推广工作,将集约型的生产技术推广给当地老百姓。苗木种植大户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棚型苗木,灌溉施肥实行统一标准化,引进先进的设施为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
3.发展品牌苗木产业
实行品牌策略,对不同类型的树种实行不同标牌,对同类型的苗木实行统一的标牌和商标;实现苗木生产管理贴牌化。相关企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媒体、博览会、广告的方式对外进行宣传。对苗木方面的研发产品要及时进行申请专利,形成巩固发展现有苗木树种,鼓励积极发展新型特色树种的局面。
4.实现苗木销售网络化
积极运用电子商务这一平台,实现苗木农户家家有网上销售渠道的构想,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帮助农户开辟网上交易平台,例如:成立“苗木在线”网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帮助苗木需求商提供订单信息,也为生产商提供了大量的需求信息。作为物联网的新时代的来临,各种网上销售渠道越来越发达的背景下,当地农户更应该抓住这个好机会,积极参与。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培训教育工作,能够让家家连上网,户户会上网,只有这样苗木销售网络化才会更现实地发展起来。
5.建立规范便利的苗木交易市场
泗安镇作为浙北地区的苗木大镇,但是苗木交易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例如苗木交易市场几乎不存在,这对于产业的升级和再发展都是不利的。在当地有比较知名的泗安林场,作为一个国有大型林场,在资源、人力、空间甚至知名度上都是有很大的优势。当地政府和苗木龙头企业应该积极与林场加强合作,将苗木交易市场建立或挂靠在该单位,这样不仅整合了资源还实现了共赢,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
泗安镇作为浙江省“环杭州湾”优先发展的26个小城镇之一,近年来正是得力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变和升级(从种粮大镇转变为苗木大镇),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才能够获得飞跃式发展。这种跨越式发展,在整个浙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泗安效应”。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长三角地区城市绿化建设的推进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城市市民对清洁空气、绿色环境的需求;再加上绿化能够对城市起到美容效果等等一系列的因素使得苗木在区域内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无论在苗木培育的自然环境上还是供应市场上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个是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当地农户辛勤劳作抓住机遇的结果。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的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地方政府都会积极主动地抓住发展机遇;积极为农民提供信息指导,引导农民开展经济作物种植,逐步减少传统农作物的生产,这同样也凸显出农业产业升级中当地政府对农民的大力支持。总之,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动向总与当地的经济发展趋向,人民群众的内心需求息息相关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农业产业的升级,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转变对于农村、乡镇经济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黄继来.泗安镇绿化苗木产业欣欣向荣[J].浙江林业,2009, 06-15.
[2] 杨健,刘彬.不种地瓜改种树——长兴县泗安镇发展苗木经济现状透析[J].浙江林业,2007(07).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