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光 唐荣宁 刘雪莲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37)
摘 要: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共青团在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中,应从夯实思想基础,明晰学业规划,创建科技社团,培育科创精品等方面,全力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科技创新;高校;共青团;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9.008
*基金项目: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度就业创业工作专题调研课题“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优化模式研究”;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2014年专项课题“提升大学生学业水平的“五位一体”科创体系建构的研究”(项目编号:14FYHLX12)
收稿日期:2015-03-16
1 大学生科技创新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
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并指出“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鼓励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兼具科技创新活力和科技人才培养功能的高校,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意识,推动他们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对我国增强科技实力、实现学校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在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势必要加强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能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体系。而在科技创新活动开展过程中,大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提高专业转化和知识运用能力。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活动一般是一项综合工程,是一个团队工程,需要集体共同努力,协同合作,知识共享,优势互补,因而参与科技创新的同学还必须要有必要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是高校团组织的重要工作
总书记强调,“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时代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从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特殊地位出发,深刻认识高校共青团工作在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着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2014年,团中央学校部依据依据《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共青团工作五年发展纲要》,制定并实施了《学校共青团工作五年规划纲要》。纲要要求:在高校大力深化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校园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带动日常化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和校园氛围的营造,积极促进学术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取得更好的育人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团中央学校部在《2015年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中则强调,抓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契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拓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化技能。
3 高校共青团组织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途径
3.1 夯实思想基础,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主动性
在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思想教育中,应涵盖三方面的内容: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和科学发展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大学生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时代意义,明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从而使高校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坚定信念和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的热情;②开展强化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思想教育,结合科技创新与个人成长成才的关联性,引导大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渴求专业知识,敢于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专业实践,培养大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③开展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集体观念、团队意识和团结合作的意志品质,从而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到集个人所长,精诚合作,集体攻关,共同成功。
3.2 确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目标
学业规划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是大学生根据自身实际,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成长计划和目标。做好学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完善,有利于大学生增强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业规划,要求学生不仅专注专业学习,也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主要在加强专业实践、提升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下工夫,这正是科技创新的功能所在。因而,大学生必须明晰学业规划,暨明晰个人发展目标,由此,进一步确立科技创新的目标,使其服务于学业规划,服务于个人的成长成才。
高校共青团组织对于大学生的学业规划要进行全面的指导。开展专业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专业,爱上自己的专业;指导大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范的学习方式行为;开展学风建设,营造浓厚学习氛围;针对具体个体开展分类指导。
3.3 创建科技社团,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广泛性
为了开展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高校共青团组织应着力做好科技社团的创立和管理工作。①充分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成立相应科技社团,做到专业全覆盖,兴趣全覆盖,学生全覆盖,使社团具体化、集中化、专门化,从而使得在开展科技活动时更有针对性,将专业教育融入到科技创新和学业指导活动中;②发挥团委和辅导员的工作优势,在科技社团建立团支部,着力做好社团支部建设、科技思想引领工作,充分发挥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有效地调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③加强社团制度建设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规范社团管理,选聘优秀的学生干部,使科技社团能长效地良好运行。
3.4 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多样性
一个科技社团,如果仅仅针对校外行业比赛开展选拔,是远远不够的。真正具有活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科技社团,必须视野开阔。一方面,要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科技竞赛;另一方面,更要经常针对全校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系列活动,推动科技创新的常态化。
科技创新常态化活动的开展需要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全力引导。①指导学生针对社团专业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积极开展相对应的科技活动,如科技设计大赛、知识竞赛、科普宣传、专业讲座、作品展览、技术交流等,使得科技创新活动时时有,不间断;②鼓励科技社团开创品牌活动,提升科技创新活动的技术含量,树立良好的社团形象,扩大社团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品牌活动③指导大学生在活动中做好宣传工作,特别做好对优秀作品的宣传;④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科技竞赛。
为了鼓励科技创新活动常态化,高校共青团组织还要协调学校和学院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提升大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
3.5 培育科创精品,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高端化
全面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背景下,必然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技作品。当然,大学生因受限于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薄弱,在进一步提升作品质量上存在技术瓶颈。因而,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借助学校平台,积极协调学校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尝试通过制订《大学生科技社团指导老师工作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奖励办法》等激励措施,提高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高必要的技术支持,也更容易培育出科技创新的精品项目,并通过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创业计划大赛等,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丁英平,胡新颜,张登超,等.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7)
2 李名川,梁横江,谭英雄.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8)
3 陆锦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思想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4)
4 董秀娜,刘洁.近年来大学生学业规划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2(22)
5 刘颖,任泽中.职业发展视域下大学生学业规划促进机制研究[J].2014(16)
6 詹木生.略论大学生科技社团规范化建设[J].未来与发展,2014(7)
(责任编辑 要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