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大学生创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安置政策优化探讨——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实证

  • 投稿菜花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816次
  • 评分4
  • 81
  • 0

方 堃1 田福生1 于 婷2

(1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将“翻转课堂”引入公共政策教学,重点在于对所提出的政策问题予以实证性检验。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安置政策的优化路径是:系统考量和关照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的特殊性;强化地方政府及土地政策、户籍政策、医疗社会保险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加强政策效果的跟踪监管;及时终结效果较差、容易导致民族关系紧张的政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翻转课堂;民族地区;城镇化;失地农民

中图分类号:F30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8.027

*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创新训练项目“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对策”(项目编号:KYCX141702Z);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流入地与流出地少数民族农民工服务与管理协同机制创新”(项目编号:HMY2014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项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的社区策略”(项目编号:CSW14029)。

收稿日期:2015-02-15

1 “翻转课堂”嵌入:民族院校公共政策教学变革性视野

翻转课堂教学法亦称反转课堂法(Flipped Class Model),是由美国科罗拉多教育家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于2007年首先提出的,意指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在课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而促进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流程的颠覆,它主张先让学生完成理论的学习,开展相应的训练,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与教师、学生参与互动和研讨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跳出了“教师教—学生练”的简单循环,成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微课、慕课等)与体验式教学的桥梁,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备受推崇,甚至被誉为课堂革命的趋势。

传统的民族院校公共政策课程教学是以“教”为中心的,主要依赖课本和有限的案例讲解,加之政策科学理论性强,往往深奥、枯燥,来自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很难在课堂教学中找到知识共鸣,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将翻转课堂教学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分析的研讨式教学不失为一种教改尝试。通过变革时间与空间、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以建立围绕学生主动“学”为中心的问题导向式公共政策教学体系,能够有效破解当前民族院校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面临的普遍难题。传统课堂得以“逆袭”并实现翻转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案设计上的流程再造和教学技术上的网络化。

如图1所示,将翻转课堂运用于公共政策学教学,首先要以颠倒传统课堂流程和普适性设计方案为核心,形成“学生自发演示与应用—教师指导下的实证性检验—教师引导下课堂概念及理论研讨—学生做出有意义的决策”的新的教学系统和程序。以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安置政策为例,第一步是让学生思考城镇化给民族地区带来的人口市民化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少数民族失地问题的特殊性、复杂性和急难性;第二步是带着问题到民族地区中去验证,如通过游戏、交互仿真、田野调查、研究小组或各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等,开展体验式教学,观察民族地区失地安置政策的效能;第三步是回到课堂有针对性地互动学习。在该环节要注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手段,结合教材知识点开展研讨式教学对政策议程、执行、评估和终结的理论意涵进行讲授;第四步是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而非考试。指导学生课后持续关注民族地区城镇化政策问题,以多元化的方式提交结课成果,并予以评价与分享。

2 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安置政策的现状与绩效

翻转课堂法的重点是实证性检验,因为只有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调查才能让学生认识政策问题的源头。民族地区城镇化离不开土地流转和农民变市民这两个政策问题。笔者指导学生调查团队赴武陵山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区对此进行了实地考察。目前,民族地区征地安置方式主要有四:一是以钱易地。政府与受征地农民协商以一定标准给予一次性的补偿,而将土地使用权永久转交给征地单位。二是以地易地。村组织或地方政府用土地换土地的办法,另加一些补偿来换取土地经营权。三是以工换地一些地方在进行货币补偿的同时安排其就近进入乡镇企业工作。四是以险易地。如恩施部分地区为保证农民失地后生计,政府与农民以6:4的比例共同参保,购买再就业安置保险,参保金额由1万至3万不等,参保后的失地农民每月可领取至少439元补助费。

从100位失地农民生存现状数据看,有效数据91人,其中66人失地后选择外出务工,8人从事个体经营,6人由当地企业吸纳就业,其余11人仍处于待业状态。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生存方式有四种:第一,外出务工。由于其风险小、门槛低,对资金、学历要求不高,72%的受访者会外出务工。其中85%以上选择到长三角、珠三角、福建、浙江等地从事服装、电子、建筑等时间长、报酬低的体力劳动,工作环境恶劣。第二,从事个体经营。由失地农民转而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在此次调查中仅占9%,比例较低。第三,地方企业吸纳。具有较高学历或丰富工作经验的失地农民在政府帮扶下,成功进入当地地方企业工作,成功脱离了土地。但这一部分仅占极小部分,在调查的全部失地农民中,进入地方企业工作的仅为6人,仅占全体7%。第四,待业。在政府安置政策之下仍有部分失地农民处于失业待业状态,这一部分失地农民多为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

根据91个有效样本的SPSS数据,经卡方检验后其在95%置信区间内的卡方值为0.026,具有显著性差异。失地农民表示“一般清楚”和“比较不清楚”、“非常不清楚”的数据占比为52%,说明对政策了解不充分,同时相依系数为0.233,显示“低度相关”,证明民族地区农民对征地补偿和安置政策不甚了解。在“是否按期拿到全额补偿金”这一变量中,农民表示很明显看到补偿兑现的只54.9%。许多农民认为“钱没落实,地已经没了”。有的地方政府不能及时兑现承诺,导致农民对征地具有排斥感和不认同感。统计表明样本均值为2.8571,对应到满意度量表值只能说明政策总体“满意”。问卷统计发现,选择“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的仍占27.5%,征地安置政策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3 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征地安置政策的优化路径及创新

对预先假设进行实证性检验之后,翻转课堂要求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和网络化教学方式,围绕问题展开互动研讨从中理解相关知识点。翻转课堂的关键还是在课堂上,这就需要借鉴头脑风暴、政策垃圾桶理论等新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讨论。笔者将学生分为若干研究小组,让参与调研的各小组成员将数据、图片和视频通过PPT等形式在课堂予以展示并结合教材内容阐发评论。通过概念及理论探索,针对如何优化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征地安置政策形成了以下建议。

一是要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在征地安置政策设置之前系统考量和关照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的特殊性。民族地区多为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普遍较少,土地对于少数民族群众而言不仅是生存之本,亦是民族文化民俗传承的根脉,显得格外重要。城镇化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地审慎推进土地流转,在法律法规框架内,以广泛征求群众意愿为前提,确保政策补偿不落空。

二是强化地方政府协同和协作以及土地政策、户籍政策、医疗社会保险政策之间的联动、互补,为政策顺畅执行减少阻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梗阻的原因主要是农民对政策不熟悉,各项政策缺乏连贯性和兼容性。民族乡镇政府应当着力提供“差异化”公共服务,解决少数民族农民失地后面临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就业创业等新问题。如鼓励政府与企业合作,定向培训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实施就地、就近城镇化,就无疑是适合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规律的举措。

三是加强对征地安置政策效果的跟踪监测和管控,保证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对民族地区征地安置政策管理不可放任自流,要建立政府政策绩效评估系统,杜绝侵害少数民族农民利益的乱开发、乱圈地和破坏生态及人文环境的行为。当前要抓紧建立民族地区征地安置政策后果的应急管理体系,将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纳入政府考核之中。

四是对部分征地安置效果较差、容易导致民族关系紧张和社会矛盾的政策及时实行终结。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民族地区城镇化要坚持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依皈,公共政策的决策者对政策进行评估后,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终止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切实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曾明星,蔡国民.基于翻转课堂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及实施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5(1)

2 翟年祥,项光勤.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制约因素及其政策支持[J].中国行政管理,2012(2)

3 苏祖勤.民族地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 王晓刚.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困境与安置模式[J].学术论坛,2012(10)

(责任编辑 何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