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哲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实践价值

  • 投稿张师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626次
  • 评分4
  • 38
  • 0

翟乐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立场,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的的科学体系,是基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和共产主义三向维度的生态伦理思想。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以其科学先进的理论体系为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三向维度,结合“十八大”报告中的“生态文明”理念,探宄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对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自然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 08- 0047- 02

近年来,生态危机愈加严峻,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背景下?保护大自然”被提至各国发展的重要议程,但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等问题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致使某些绿色组织提倡的生态伦理、环境伦理等思想渐入于绿色乌托邦的窘境之中,亦或在对人类中心主义”认识的批判反思中走上了环境中心主义”的极端。这些都始自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模糊认识,所以,对生态伦理学的研究不能局限于理论上的自圆其说,而应以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切实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为归旨。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对生态伦理思想给予了全面而科学的诠释,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正确把握人与自然之间辩证统一关系,对于当前我国着力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三向维度的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

(一)自然主义维度

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基于自然主义维度阐释了人对自然的依赖以及自然对人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自然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人类的衣食住行等依赖于自然界的供给。在社会历史与人类精神发展层面上,自然主义即相当于唯物主义。马克思认为生命个体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首要前提条件,因此,个体肉体组织及其与制约肉体组织的自然的关系成为首个需要确定的事实。换言之,人类历史的首要前提为,人们想要发展创作历史,首先应能够生活,而为了能够生活,最根本的是解决衣食住行及其它。因此,人依赖于自然界,可以说,自然界是人类为了继续生存发展而必须与之进行密切联系的人的身体,离开了自然界,人就不能视为自然存在物,更无法成其为人。立足于自在自然角度,自然界与之人类,其意义并没有完全显现,还不能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称为伦理关系,因此,在马克思看来,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属于不自觉的狭隘观念,不能称其为生态伦理。人类只有在自由自觉的基础上才能催发出自然主义层面中的生态道德态度。生态道德则是在生态危机影响下人类对自然所生发的自觉反思,而这种反思正是对大自然产生的关心、爱护与尊重之情,也就是自然主义中的生态道德情感。

(二)人道主义维度

自然主义的生态道德情感可以看作是人对自然产生的感性认识,而人道主义生态道德原则则是其理性高度的上升。这种原则涵盖平等与爱护两个层面。平等原则是指人类对自然界人道的占有。自然界是感性存在着的人,人利用实践作用于自然,更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然。人道主义对待自然指的是以人的方式,契合人的本质,继而善待自然,即基于人的丰富性本质尊重平等的对待自然界的丰富性本质。主要集中于两个层面:其一,物质实践与精神创造的统一:其二,艺术欣赏与科学意识的统一。爱护原则是指从满足人类需求的功利主义转变为关照自然的非功利主义,人类去除了满足自身需要的利己主义性质,改变了大自纯粹的有用性特质。人在改造利用大自然,甚至向大自然索取的时候应坚持保护、爱护自然生机及其完整性,保证自然生态的持续繁荣与有序发展,因此.人道主义生态伦理原则正是为了自然系统的健康存在与持续发展而爱护善待大自然。

(三)共产主义维度

共产主义维度是指共产主义对生态道德的作用。马克思从生存论和社会历史深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阐释人对自然的道德态度。马克思从人的生存层面研究了压迫剥削使人不能自由的生存与发展,不成其为人,导致人对自然产生敌意,而共产主义则利用人自身的解放达成人对自然的解放。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存在物,是人的也是社会的自然存在物。应有完善的、契合人类本性的社会制度才能使生态伦理原则转化为生态伦理理念。人只有作为自由人而存在,才有可能形成生态伦理意识上的普遍共识。因此,应将人对自然的关系归还于人,才能给予生态道德以制度上的保障。马克思指出社会形态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生成人的自由的过程相适应,反映了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下的生态伦理信念对生态伦理的育化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一)自然主义视角循环经济的现代价值

马克思立足于环境伦理视域,对循环生产内涵作了具体阐述,他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应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产出的废弃物。而要想最大化的降低生产废弃物及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应循环利用废弃物,使这些废弃物变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资料,使废弃物再次转化为商业对象,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新元素。马克思指出废弃物的利用率还有赖于使用机器的优劣。因此,废弃物利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其中包含机器的改良、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资源循环利用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等。首先,基于循环经济模式,大力推行环境科学技术,着力开发绿色能源,变废为宝,变消耗为利用,变污染为绿化,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其次,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调节下,充分发展社会主义优越性,避免自由市场经济下的过度竞争或无序发展导致的两极分化,真正意义上遏制破坏自然环境的社会因素,有效助力美丽中国的建设发展。马克思生态伦理理论中涵盖深层次的环境伦理思想,这种思想对于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伦理的优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二)人道主义视域下的“物论”价值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强调在对人本”思想尊重的前提下来保护非人类存在物,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弱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思想,这种伦理思想旨在解决兼顾“人伦”与物伦”。对待自然存在物本身需要体现“人之为人”的人文关怀,这是马克思主义所内涵的要旨。人类在对自然的每一次征服中所要面临的报复正是基于对自然的疯狂掠夺。对环境的人道主义本身也是人类再从一种狭隘的思维中走出来,有一种小人”走向大人”的成熟过程。

(三)生态文明: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以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与时俱进的生态伦理观念为人类提供了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思路,为人类自身及其与自然的和解指明了方向。对于我国而言,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愈加严重,亟待予以解决。“十八大报告”中,我党确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提升至国家建设的战略层面,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建设美丽中国的突出位置,将生态文明看作是关系到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举措。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全方位推进环境与资源的协调发展,大力落实五位一体”战略格局。从报告中15次提及生态文明”,可看出国家已将生态文明”提升至与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相同的位置中来。生态文明蕴含于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之中,强调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共处。十八大背景下,要切实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生态伦理视角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体系,进而将理论外化为行动,使生态伦理思想发挥最大功效。而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对于解决生态环境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生态伦理学,其中所积蕴的生态思想不仅可为生态危机指明正确的解决方向,同时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依据。要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为中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伦理体系,并基于马克思哲学的理论视角与内在精神,探索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实践发展的现代价值与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