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善于倾听探寻共识

  • 投稿张永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564次
  • 评分4
  • 38
  • 0

豆金楠(甘肃省兰州市兰炼一中)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生成结论性的知识。虽然在提问之前,教师会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有所预料,但是总有一些回应出乎意料,它们或许潜藏着别样的教育可能。因此,有必要对那些师生之间富有教育意义的精彩对话以及错失的教育时机进行课后总结反思,以此生发出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机智。

1.倾听多元声音,予以价值引领,案例1:在学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设置情境讨论:飞机失事,只有一个降落伞,有教师、军人、科学家、医生,该救谁?并且谈一谈你的理由。分配学生降落伞是基于价值判断做出的价值选择,设置这一情境意在让学生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

课堂实录:

A说:“应该救出题人,为什么一架飞机只有一个降落伞。这种事根本不可能发生。”

B说:“选择救军人,因为只有军人会使用降落伞,其他人不会使,给了也没用。”

C说:“会救医生,因为等其他人摔成重伤需要医生急救。”

D说:“会救科学家,因为只有科学家不会拉低人类的智商水平。”

E说:“会救老师,因为老师应该教会飞行员、机长,一架飞机不该只有一个降落伞。这种悲剧不该重演。”

F说:“我把降落伞扔了。”

回顾此类开放的情境讨论,我意识到:首先,要给学生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又具备专业知识,这使得教师成为课堂上最有话语权的人。如果教师基于自己话语权的地位,时刻以唯一正确答案的发布者面目出现,会使学生在回应教师的提问时潜在地进行自我审查,他们不会畅所欲言,而是以符合教师期待的方式回答一些僵化、教条而又听起来十分正确的答案,这无疑会抹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教师在教学中设置开放性问题时应该设法激活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表达自身感受的兴趣和热情,对开放性的问题不能预设封闭性答案;其次,教师在倾听多元声音之后,应及时地予以价值引领。虽然开放的设问要求教师要包容异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认同异见,甚至推崇异见。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又不能以简单的说教和道德判断的方式批判。能够做到第一点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能够做到第二点需要灵敏的教学机智。

2.悦纳“极端”言论,积极探寻共识,案例2:讨论海因茨偷药的道德困境。海因茨和他妻子生活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他很爱他的妻子,可是突然有一天他的妻子得了重病,在这个小镇上只有一家药店卖治疗她妻子的药。但是药很昂贵,贫穷的海因茨根本买不起。结果,当天夜里,海因茨破窗而人,把药偷走了。请学生谈谈如何理解和评价故事中的人物。

课堂实录:

G同学说:“不该偷药!”

“为什么呢?”

“因为他该换妻子呀!”

这个学生平时经常表现出黑色幽默的一面,喜欢解构问题,从另类的思路回答问题,注重自己的独特性。有时候他表面上的偏颇言论其实未必是真实的心意。基于对他的了解,并未批评他的回答,尽量不去满足他以这种方式凸显独特性的需要,只是很平淡地问:“大家都知道,你喜欢打篮球,勒布朗·詹姆斯是你的偶像。打球打得好的不止是他一个人,那么,如果勒布朗·詹姆斯从此从球场上消失,那对你也无所谓,应该会换别的球星去喜欢,都是一样的了!”这个学生变得很激动:“不,勒布朗·詹姆斯不可替代!”“对。你所挚爱的勒布朗·詹姆斯不可替代。妻子对于海因茨是家人,也是他的无可替代的挚爱。正因为要为无可替代的至爱做出合乎道德的选择,所以人们才会陷入选择的困境。”

在应对学生的这一类回答时,我发现:首先教师要尽量克制自己进行价值判断的冲动,应迅速地基于对学生以往经历和思想的了解,设置能够使对方能够产生同理心的情境,不以说服为目标,而以探寻为方法,留有反思的余地,让学生自己感悟体会;其次,如果学生发表一些听起来不同寻常的极端言论,教师应该举重若轻,镇静有度地探寻良善共识,不宜突出其极端之处。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仔细聆听、真心回应、悉心收集来自学生的声音;秉持教育视角和专业态度,把握转瞬即逝的教育时机,由此成就师生的共同成长。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