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 投稿周冲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919次
  • 评分4
  • 50
  • 0

纪立建

摘 要: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运用科技事例,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改革考试评价,丰富学生的科学思想;开展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是人的核心素养之一,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要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不断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通过多元方式与手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高素质公民,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 学生科学素养策略

纪立建,男,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外国语学校,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政治学科带头人。

实现中国梦,需要高素养的劳动者。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其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要引领学生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承担起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责任。本文以《经济生活》与《生活与哲学》教学为例,就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谈几点认识。

一、关于“科学素养”的内涵界定

科学素养一词译自英文scientific literacy(素养与素质在很多时候是同义的,在阐述科学素养时,也会用科学素质来代表),其内涵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而更新,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普遍认可的表述。关于科学素养的概念界定,国内外学者由于文化、教育、社会及宗教的背景不同,对其界定也存在一定差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指出,科学素养包括运用科学基本观点理解自然界并能做出相应决定的能力。科学素养还包括能够确认科学问题、使用证据、做出科学结论并就结论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国际学生评价项目(The Programme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对科学素养作了这样的界定:科学素养是一种PISA能力,是指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去识别问题,经论证得出结论,以助于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和所作的决策。科学素养测评包括三个维度:科学知识或概念,科学过程,科学知识和过程应用的情境。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科学素养是指公民运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采用科学方法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自然和社会事物,并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策略

素养在一定意义上与素质同义,但素养与素质相比更强调后天修习涵养的作用,强调学习提高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在课堂中进行,因此,我们在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时,应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让学生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1.运用科技事例,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学生一旦对科学产生兴趣,就会有主动追求科学的激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与实践中感受到无比的乐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展示一些与科学密切相关的事例,力求让教学变得鲜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时,很多哲学概念与原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学习起来缺乏热情。这时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举一些学生熟悉的或最近发生的自然科学事例,提升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物质概念时,在导入环节播放欧洲科学家捕捉到“反物质”的视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CERN)科学家宣布,在最新实验中首次成功捕获反物质,取得了重大的物理学突破,证明捕获和释放反物质是有可能的。这个事例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认识到我们虽然看不到反物质,但反物质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而对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有了深层次认识,也让学生感觉到哲学与科学是不可分的。讲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时,让学生思考“三角形内角之和一定等于180度”是否正确。而“三角形内角之和一定等于180度”是学生在小学、初中数学中就学过的。这个讨论完全出乎他们意料,激发了探究欲望。经过讨论,学生都觉得“三角形内角之和一定等于180度”只能在直线组成的平面三角形中适用,如果是在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可能会大于180度,也可能会小于180度。将讨论与直观的几何图形相联系,使学生对非常枯燥的认识辩证关系有更加了深入的理解,也让学生明确没有永恒的真理,真理都是有其适用条件的,引领学生树立科学思想。

2.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在实施时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探究的氛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引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和提升科学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非常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进行问题探究。如果教师总是提一些思维含量不高甚或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只能照本宣科,或作简单的是非判断,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如某位教师上《经济生活》的“市场配置资源”一课时,提出了下列问题:当今世界的资源是无限的吗?我们要不要合理配置资源?资源配置的手段有哪些?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好不好?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有时让学生集体回答,有时让学生单独回答。一节课下来,在这种思维要求很低或没有任何思维价值的零散问题“轰炸”下,除了热闹的课堂氛围,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别样的收获,更谈不上科学素养的提升。究其原因,这些所谓的问题根本不需要探究。

因此,教师应该对教材理论进行梳理,结合时事热点、社会生活或历史典故,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创设出具有思维价值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另一位教师在进行“市场配置资源”教学时,播放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视频片段,重点介绍了“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新提法、新论断;然后设计了三个问题:(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有哪些?你主张采用哪种手段来配置资源?(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能解决一切问题吗?如果不能应该怎么办?(3)国家非常重视收入分配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相结合,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学生经过思考、交流,对每个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主张。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觉得计划与市场都可以用来配置资源,由于两种手段各有优势,因此一般情况下,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但在特定时候,如灾难、战争时必须以计划为主来配置资源。对于第二个问题,则提出市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会带来资源浪费等不良后果,必须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对于第三个问题,学生主张首先要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让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时政府要做的就是尊重经济规律,完善市场机制和规则,鼓励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提升人们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同时市场经济强调竞争性,容易拉大收入差距,因此政府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整税收等,通过再分配来缩小收入差距。这样的教学不仅引领学生有效地把经济学理论与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思考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品质,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3.改革考试评价,丰富学生的科学思想。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考试过于注重理论观点的记忆与再现,考试内容基本上是书本上所涉及的概念、观点和原理,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记忆的熟练程度,这必然导致学生平时抄一抄,考前背一背,考试默一默,考后就忘掉,无法实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我们应该借鉴PISA的测评方法来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考试评价。PISA的评价突破了科学课程的学科知识领域的局限,尽可能地考查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中遇到的科学知识和概念。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对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进行改革,要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意识地将对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方面的考查渗透到考试中去,切实提升学生科学意识,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存对价格与供求关系问题讲行考查时,可以改变传统上用材料呈现的考试方式,而是采用曲线图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

上图为某商品的需求曲线,横轴Q代表需求,纵轴P代表价格。如该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则意味着该商品

①其替代商品价格可能上涨

②其替代商品价格可能下跌

③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有效需求减少

④在有效需求减少的情况下,价格上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本题答案为C,但很多同学却误选了D,这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基本上是死记硬背价格与供求关系的知识,缺乏对价格与供求关系的科学分析。就本题而言,学生要能够选出正确答案,就必须了篇需求曲线的移动,能够明确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这两个概念。一般而言,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这种情形在几何图形中,就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一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也就是表现为点的移动,这时需求曲线是不变的。而需求的变动则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这种情形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也就是线的平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图中的商品价格没有变动,但曲线向左移动,说明其需求变小了,所以第3句话符合题意。本题同时还考查了替代品之间价格变动与需求的关系。由于图中商品需求减少,则可以推断出其替代品的需求在增加,这又可以推断出其替代品的价格在下降。所以第2句话也符题意。这样正确的组合就是②③,答案当然就是C了。

这种考试方式,不仅在题型的设置上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图形解读能力,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全面地分析问题,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体现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同时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平时的死记硬背并不能取得好成绩、科学学习对于提升成绩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主动培养科学思想,提升科学素养。

4.开展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在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学生为了获取好成绩,往往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分关注课堂内的学习和单一使用教科书这一课程资源。学生在课堂内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他们在课内习得的知识、技能、态度若不向课外、校外、家庭乃至社会迁移拓展,很难形成真正的科学素养;而课外、校外、家庭与社会存在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它们可以为课内学习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使课内外的学习相得益彰。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去学习、辨别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意识和科学能力,增强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受到严重雾霾天气的困扰。在雾霾红色预警发布时,南京市政府、教育局发出停课通知。这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威胁就在身边。于是笔者充分利用这一事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雾霾形成作一个调查,写成调查报告,并向当地政府部门提出治理环境污染的建议。经过学生的走访调查,总结出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其中有一个小组在调查报告中指出,经过调查和网络搜索发现,长期以来,许多人都认为雾霾天是因为PM2.5起了作用,但是实际上,空气中还有比PM2.5小的粒子,粒径PMO.5、PM1的细粒子对雾霾的形成更重要,而且PM1占霾中的绝大多数,这些细小的粒子是能见度降低的重要原因,对人体的危害更大,PM1更容易携带大气中的致癌物质进入人体内,PMO.5则可进入肺胞,进人心血管系统引起疾病。所以购买防PM2.5口罩并不足以防止雾霾,一些商家的广告也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通过这个调查,学生们认识到不能被习惯性的认识所迷惑,应该讲究科学,对任何事情都应该独立思考,应具备质疑、批判和敢于向习惯和权威挑战的精神。

科学素养是人的核心素养之一,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要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不断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通过多元方式与手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高素质公民,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中学生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b/2013/2/153。)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