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期待型课堂与高中生政治学习倦怠

  • 投稿菜花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683次
  • 评分4
  • 36
  • 0

吕 娟

摘 要:高中生政治学习倦怠会导致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在内心深处产生厌烦情绪,在学业成绩上出现低成就感的现象。通过实验研究进行的“前测”与“后测”比较,发现高中生思想政治学习倦怠与教学方式直接相关,而作为自变量的“期待型”课堂可以较好地改善学习倦怠。

关键词:高中生 政治学习倦怠 期待型课堂

吕娟,女,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者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身心俱疲的心理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状态。本课题中对倦怠的研究主要是指高中政治课程的学习倦怠,借鉴目前学界对倦怠的理解与归纳,政治学习倦怠是学生在高中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能够顺利面对政治课程学习的一种反映,是在高中生长期的政治课程学习中形成的压力体验下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这种状态直接导致了学生对高中政治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学习动机,甚至在内心深处产生厌烦情绪,在学业成绩上出现低成就感的一种现象。

一、高中生政治学习倦怠诸表现分析

作为一名一线高中政治教师,在多年政治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高中生对于政治课程的学习存在倦怠现象。在走访中,经常听到学生抱怨:“政治学习真是苦枯燥”、“政治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背,但是还是考不好”、“一上政治课就想睡觉”。以上现象的出现都是高中学生对政治学习倦怠现象的直接折射。

高中文理分科中史政组合比例偏低。从近年来的大学就业来看:我们关注到,大法学类的(含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在各类学科就业排名中几乎垫底;高中文理分科方面:在江苏扬州,高二阶段文理分科,近几年的分科数据显示,选择文科的学生明显偏少,而选择史政组合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根据扬州市市直各校高一升高二分班,史政组合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统计结果显示,史政生最高的比例不超过21%,最少的不足10%,有个别学校甚至由于选择史政的人数不足,不能单独组成班级,使得少部分选择史政组合的学生不得不和艺术类学生一起上语数外的课程,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甚者个别学校没有史政组合可以选择,学生只能在理化、理生、史地三个组合中进行选择。这样的客观现状对于高中生思想政治学习更是消极暗示。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也在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甚至处于从众心理而毫无理由的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倦怠。

政治学业整体表现不佳。政治学习的倦怠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选择史政组合的学生比例相对较高,即便如此,笔者在对学校2012级高- 1080人的调查中,发现中学生政治学科抄作业率达43%以上,长期不交作业达3. 5%,重默率平均达31%以上,有相当数量学生处于长期重默和不交或抄写他人作业的状态。对此笔者对2012级学生进行了政治学习倦怠的相关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有50. 2%的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倦怠得分较高,真正不存在政治学习倦怠的学生只有8.9%,也就是说只有这部分学生对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存在兴趣,有内在动力,同时保持着较高的热情。政治学科学习的倦怠目前在普通生源类高中的政治课堂上正呈现蔓延的趋势,对政治教师的课堂施教以及学生的知识获得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教学方式对高中生学习倦怠影响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拟通过对高中生政治学习的学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将相同生源学生348人,平均分成6个班级,并确保这6个班级男女生比例、初中生源校、住宿生人数、分班总均分、九门均分等因素高度一致。在其中任意选择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其他四个班级按照传统常规教学方式作为对照组,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对比研究教学方式与学习倦怠之间、学习倦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如果证明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倦怠分数明显降低、学业成绩明显提高,那么这将会对高中政治教师思索如何从教学方式改变的层面,以及对教学改变的深层次的心理学意义的理解,来改进高中政治教学、激发高中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有积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在被试方面,本研究选取江苏省扬州市某高中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约348份,进行前测,分别为高一年级6个实验班。这6个班在性别比例、各生源学校比例、班级各科成绩均分、年级百分比人数(如占年级20%的人数)相等或相近、住宿生人数等方面高度一致,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测试。其中有效问卷323份,有效问卷率为97. 9%。

研究工具采用《高中生政治学习倦怠问卷》。当前用于测量倦怠的量表一般都是研究人员对Maslach的倦怠量表进行修改后形成的,但是简单修改后的量表在学习倦怠测量上不完全科学,因为这类量表对于学习的情景考虑不足。在我国,福建师范大学连榕、杨丽娴等编制《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是国内学界较为公认的关于学习倦怠的量表,因此,本研究拟根据连榕、杨丽娴的量表进行相关修改,形成《高中生政治学习倦怠量表》。

1.高中生政治倦怠与教学方式的相关分析。

以教学方式为自变量,思想政治学习倦怠总分以及思想政治学习倦怠各个维度做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级在倦怠总分、情绪低落、成就感低、行为不当得分上均有显著差异。具体数据如下:

由表1可知经教学方式的改变,“期待型”课堂教学方式的班级在时隔一年的前后测中,在倦怠总分以及低效能感、情绪低落、行为不当三个维度均与对照班级有显著差异,说明“期待型”教学方式能显著降低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倦怠水平。

2.教学方式与倦怠各维度的相关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教学方式与高中生思想政治学习倦怠的关系,以教学方式和倦怠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见表2

其中:g(grades)表示政治学业成绩;e(emotion)表示情绪低落;a(achievements)表示成就感低;b(be-havior)表示行为不当;s(sum)表示倦怠总分。

通过“期待型”课堂教学方式与倦怠各维度的相关分析发现,在思想政治学习倦怠总分上,对照班级采用了传统的常规教学方式,结合高中生政治学习倦怠各相关因素分析,结合表1和表2进行对比可知,“期待型”课堂教学方式与高中生思想政治学习倦怠有显著相关,其中对照班级教学方式学习倦怠的相关较之于实验班级更为显著。

三、“期待型”课堂模型的基本探讨

“期待型”课堂基本模型。传统的典型课堂的教学方式,如证实原理、现场实验的授课方式对于物理、化学的教学是有效的。但是政治学科知识,如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较优势”等知识需要学生更多地运用抽象思维,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会比较难以理解。所以进行“期待型课堂”有利于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无形中使得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点增多,使得学生在谋堂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感增强,积极的心理体验增多,有利于知识的接受和记忆。笔者将自己的课堂流程结合认知心理学知识进行了模型的构建(如表3)。

第一,建立学习共同体。“养育孩子并不是纠正他们的弱点和错误,而是要认同和培养他们的力量”。基于这样的理念,在随后一年课堂教学中在课前预设小组进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将班级分成8个小组,这8个小组在之后一年的学习中将一直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我国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这样的分组有助于团结合作意识,责任意识的形成、角色定位的形成,观察、模仿等行为的出现。在课堂中他们将是情境的创设者,遇到简单的知识内容,则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举一名“学生老师”进行讲解,自制PPT,并邀请家长进行观摩,尤其是担任主讲的学生家长会应邀到场。增进家校联系能够改善学生对学校的负向情绪,降低学习倦怠发生的可能性,为学生降低政治学科学习倦怠提供可能的支持性环境。

第二,提升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能够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这被称之为主动性,它反应了人们对目标能够被实现的决心。而“期待型课堂”当中的话语权的获得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强主动性,降低学生对政治课知识的倦怠水平。当学生有了主动性,那么第二个问题便是——路径,即如何参与,也就是学生对产生成功计划达到目标的信念。此时课前的预设、教师的课前指导、已有的知识储备便成了宝贵资源,促使学生养成复习、相互交流、课后提问等习惯。实际上这两点就形成了学生的希望感,这样的设计会形成——具体乐观(little optimism,指对具体结果的积极期待),而具体乐观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于政治学科的倦怠水平。

第三,生成学生主体课堂。根据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的“拓宽——建立”理论,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使得主体拥有更广泛的注意力范围、更强的工作记忆、更流畅的语言能力,以及增强对信息的开放能力。

为了生成学生主体课堂,笔者在课程开始之前,预留5分钟,事先布置好演讲题目,演讲的内容要求与本节政治课内容相关,并且不同于书本的角度。课前预审演讲题目,并帮助学生修改演讲稿。课前与担任演讲的同学进行沟通,规范内容教会他们如何进行演讲。在5分钟学生演讲结束后,有一次学生点评的机会,并且会给积极参加点评的同学加上平时成绩10分,满分100分。这一环节既促使了更多的同学投入课前预习,也提高了大家的参与度,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做旁观者”。这一环节既考验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同时获得了发展,知识和能力在相互交流和相互交锋中动态生成。

总之,“期待型课堂”通过适当的自由度能够增加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情绪体验,并且通过创设适当的条件和师生适当的情绪唤醒从而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增强希望感、成就感等,从而有效降低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倦怠水平。

(责任编辑:王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