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中国际课程班政治课教学的途径与策略

  • 投稿我是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656次
  • 评分4
  • 13
  • 0

杜良云

摘 要:国际课程班是中西方教育交流合作的桥梁,近年呈爆发式增长,向全国各地拓展,向示范性高中辐射。但国际课程班学生不大重视政治课,课程结构中西融合,学生学习方式特殊。我们要通过教材模块重组、教育资源整合、互动生成常态、过程评价多元等策略,改进政治课堂教学、开设人文校本课程、组织德育活动课程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国际课程班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怀。

关键词:国际课程班 政治课 途径 策略

作者简介:杜良云,男,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为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各地高中积极响应教育部“本土教育国际化”的倡议,纷纷以国内高中基础教育为本,结合国外高中核心课程,将中国严谨治学的优秀传统与西方教育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优势相结合,构建既符合新课改要求又适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创新课程体系,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以培养和造就具有扎实的中国基础教育功底和国际化素养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开办各具特色的国际课程班,给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政治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国际课程班的发展态势

1.本世纪初起步,近年呈爆发式增长。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7月29日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这为举办高中国际课程班提供了政策依据,也为基础教育国际化指明了方向。由于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与国际一流大学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学生和家长为规避激烈的高考竞争,增加国际视野、学校品牌、外语能力和个人历练方面的竞争优势,纷纷放弃普通高中班转而选择国际课程班,各地国际课程班因此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2.从一线城市试水,向全国各地拓展。选择就读高中国际课程班途径出国,“才”与“财”一个都不能少,学生既要有相当的综合素质,也要有一定的家庭经济基础。因此,国际课程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兴起后,逐渐发展成燎原之势。各省省会及一些地级市纷纷出台政策,从招生、收费到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引导,鼓励和规范当地国际课程班办学。2013年8月,上海市教委出台指导文件,规范普通高中试点开设国际课程,今后选择国际课程的学生须参加中考并达到相应分数线方可被录取。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四门课程为必修课程,成绩合格的学生可以获得本市普通高中毕业文凭,本市户籍学生还可在本市参加高考。

3.从外国语学校试点,向示范性高中辐射。举办高中国际课程班,通常要引进国际课程和语言课程,具有浓郁的外语特色。因此,高中国际课程班往往是从外国语学校试点,各地外国语学校成为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的重要输出地。针对广大高中生日益增长的出国留学需求,全国各地许多示范性高中都不约而同地开办国际课程班。截至目前,广州、上海等地均有30多所学校开办了不同类型的国际课程班,学校类型涵盖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外国语学校和示范性高中、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

二、国际课程班政治课教学的特殊性

1.学生不大重视政治课。许多学生和家长以为选择国际课程班,不用参加高考,高中三年会很轻松。其实,国际课程班学生要成功申读国外大学,在学习部分国内高中课程的同时,还要学习一些国外高中乃至大学课程,并参加语言考试,其学习任务比普通高中班更重。一般而言,高一以国内高中必修课程为主,同时开设语言培训课、AP预备课等;高二要备战托福、SAT考试,因而减少了国内课程;进入高三学生开始申请国外大学,即可增开相应的国内课程。但因政治课成绩对学生申读国外大学影响不大,很多学生不重视政治课学习。

2.课程结构中西融合。就读国际课程班,既要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又要尽快熟悉和适应国外教育模式。以广州为例,国际课程班大致分三类:一是公办高中开设的国际课程班,依托公办中学的办学资源或招生体系,单独设置一个或几个班;二是民办高中为代表的国际化学校,全校专注于国际教育,90%以上学生毕业后申读海外大学;三是依托大学资源由教育机构办的国际课程班。各校国际课程班在开设中方课程的同时,分别引进SAT、AP、A-level、IB、中美“2+1”等国际课程。包括政治课在内的中方课程与国际课程的差异是不言而喻的,但二者要有机统一于学生二至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必须相互融和,才能培养出学贯中西、拥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3.学生学习方式特殊。国际课程班一般采取国内学校和国际教育机构合作的模式,各班人数不超过30人,各门课程均实行小班化教学,并为学生量身定制针对不同国家留学的实用性课程,让学生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国际化教育。但是,外籍教师的教学方式与中方教师大相径庭,他们注重教学民主,热衷组织课堂内外活动,学生要学好外方课程,必须适应全英文课堂。这样,国际课程班学生直接面临着中西文化的冲突,政治课教学如不创新就可能水土不服。

三、国际课程班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改进政治课堂教学。与普通高中班一样,政治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通过有限的政治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是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国际班政治课教学效益,我们要挖掘国家教材的思想内涵,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理论联系实际,贴近时政、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发挥同伴互助和教师示范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

2.开设人文校本课程。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方向,对加强人文教育特别是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国际课程班来说,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人课程和教材体系,进一步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教育学生中西兼容,在拓展国际视野的同时坚守民族传统文化阵地,做中华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我们充分挖掘地方课程资源,拓展《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开设《经济广州》、《文化广州》等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人文素养。

3.组织德育活动课程。基础教育国际化更注重学生的兴趣主体性的发挥,注重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引领点拨,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培养,强调过程中师生平等关系,更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必然对活动课程组织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我校德育活动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主题教育、级组活动。国际课程班开展“模拟联合国”、“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能给学生增加学分,又能提高其申读国际名校的竞争力。

四、国际课程班政治课教学的策略

1.教材模块重组。许多学校的国际课程班仅在高一年级开政治课,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必须优化组合。一些国际教育机构认为,国际课程班的教学任务就是进行普世价值观教育,政治课只需开设《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试想,高中毕业即出国留学的青年学生连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国情都不了解,出国以后如何传承中华文化、传播中国价值观?统筹安排国际课程班政治课教学,首先要对《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等模块进行系统的整合,以“课”或“单元”为单位进行专题教学,不求面面俱到,但要让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让他们既出得国门又回得家门,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2.教育资源整合。政治课是最富中国特色的课程,国际课程班政治课时少、课堂容量大,按框题设计的课件往往不实用。在政治课教学和德育活动中,我们要优选教学素材,在加强基本国情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补充必要的国际化元素,整合中西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自觉维护国家政治、文化安全,防止他们“全盘西化”——出了国门就对中国茫然不知、不闻不问。

3.互动生成常态。教学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与文本、与生活展开的思维碰撞、心灵对话。与国际课程教学一样,国际课程班政治课也可以通过演讲、报告、合作完成项目等方式全方位训练学生,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和谐、宽融、放松的精神状态下交流、学习,真正将重心转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学生是重要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只有充分信任学生、发动学生,尊重和善待这种资源,将课堂交流常态化,才能实现课程实施由“执行教案”向“交流生成”的转变。

4.过程评价多元。国际课程班“看起来很美”,但并非人人都能跟得上、出得去。因为其学生不一定是按统一录取线招收的,生源差异比普通高中班大,学生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个性发展,政治课要改变单纯以考试定成绩的评估方式,变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外籍教师检查作业并非即时进行,这对政治课作业检查难免产生影响。我们可借鉴国际课程的评价方式,从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考试反馈、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使学生珍惜每一次政治课学习机会,在政治课堂的每一环节感受学习的快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公民素养。

实践证明,国际课程班是中西方教育交流合作的桥梁。让普通高中班的学生爱上政治课不容易,让国际课程班的学生爱上政治课更难。当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政治课学习并学有所获的时候,我们就能超越普通高中班和国际课程班的差异,使政治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天空,引导他们三年后顺利“走出去”、几年后能够“飞回来”,真正将自己的青春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

(责任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