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萍(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北京教育科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合编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主要从六个方面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现归纳如下,求教于各位同仁。
1.生命教育。热爱生命不只是热爱人类,而且热爱丰富多样的生命形式和自然界本身。人类的繁荣大多是依靠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生命创造的:从我们身上的衣物到维持我们生命的食物和治愈我们伤病的药品。没有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生命,就没有人类生命的延续。应该懂得善待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应该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会有怜悯之心,珍惜生命的价值,帮助弱小与不幸的人。只有懂得爱,青少年才会爱父母,爱师长,爱同伴,爱社会。第一册教材中“珍爱自我”单元,首先使学生了解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的多样性,认识我们自己生命的独特性,进而体会生命的美好和宝贵的价值,学会从生活的点滴做起,珍惜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第一单元“我的新起点”,更是针对初一学生刚刚走进新的学校、融入新的集体、结识新的老师和同学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我教育。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只有当他自己了解自己时,才能教育自己。评价别人容易,评价自己则往往困难。“塑造自我”单元内容则引导学生运用客观、全面、发展的分析方法,正确评价自己,逐步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印象;进而学会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积极悦纳自我的同时,挖掘自身潜力,扬长避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中学生的情绪有自己的特殊性,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影响人的生活、学习和健康。“展现自我”单元,注重教导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在良好情绪和正当兴趣的基础上发展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培养高尚情操,学会陶冶、展示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保护自我”单元内容让学生多方了解身边存在的危险和可能受到的侵害,共同寻找远离危险、避免侵害的防身之术。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思考、寻找应对各种危险情况的好办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逐渐从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成为能够自我保护的强者。
3.挫折教育。要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让他们形成乐观的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让他们知道,彩虹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的阳光更灿烂。温室里培养不出参天大树,大树总是在风雨中成长。在逆境和困难中学会的东西要比平时多得多,经历磨难的人会懂得比平时多得多的道理。通过一定的磨难,人才会更加坚强、更加成熟,才能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第二册“笑对挫折磨砺意志”单元,着力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挫折总是难免的,要敢于面对、冷静面对,学会战胜挫折,不断磨砺坚强的意志,提高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
4.是非教育。“明辨是非抗拒诱惑”单元内容,则客观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要求学生正确辨识身边的是与非,冷静面对诱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嗜好。其闾,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资料、反思自我、比较分辨等途径掌握一些方法,提高自身的判断水平和能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5.责任教育。我国新一代青少年,大多数有爱国心、上进心,富有进取精神和求知欲望,对社会生活有广泛的兴趣。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如现在的初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或受不良文化的影响等等),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同情,缺乏对集体的关心,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愿与人合作,心理脆弱,经不起失败和挫折。应让学生懂得:责任无处不在,承担责任的过程往往就是不断成长的过程。第二册“慎重行动、勇担责任”单元,注重引导学生认识责任,并积极思考,主动反省,反思自己的行为及责任,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逐步形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职责,努力成为一个受人尊重与信赖的人。
6.尊重教育。自尊是一个人重视和肯定自己道德人格价值的内心情感,这种情感是促进人的健全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自尊的人才能尊重他人,相互尊重是公共生活道德发展的基础。“赢得自尊走向自立”单元,引导学生感悟到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重要,尝试从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学会爱惜自己、尊重他人;告别依赖、抬头前行,体会“我能行”的乐趣,努力培养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做一名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
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但值得注意的是,思想品德不是纯粹的客观知识,而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国家、社会、集体、他人、自己的理解,反映的是人们深层的内心世界。这种精神层面的培育,需要在平等、开放和安全的氛围中逐渐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原则和意志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课堂上尽量给学生留有自由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情景使学生生动活泼地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才华,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
不仅如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也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能够接受、乐于参与和能够促进思考、拓展体验、激发实践等有利于品德发展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将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在需求,创造一个生机盎然的学习空间,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