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如何在教育中呈现人性之美

  • 投稿yuda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675次
  • 评分4
  • 40
  • 0

潘钦军(陕西省南郑县高台中学)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培育人性之美的必然过程,是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人的社会关系总和,观察体验人性之美,对于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受教育者学会感恩,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尽责之行、快乐之生活是最根本、最重要、最现实的人性之美。

一、敬畏天地自然

“敬”,指尊敬、崇敬;“畏”,指畏惧、惧怕。由敬生畏,因畏而敬。敬畏,不可亵渎,具有令人仰视的神圣感。天地自然是我们人类乃至一切有机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条件。敬畏天地自然就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在生产过程中,向自然界索取生活资料,自觉地保护自然,保持生态平衡,按规律办事,就能够造福于人类。凡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人类活动,就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使人类自身受到巨大损害。古代中国人崇拜“天、地、君、亲、师”,强调“天时、地利、人和”,体现了敬畏天地自然的纯朴情感。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大跃进”运动,对森林植被、生态环境的破坏前所未有,导致了60年代初的3年严重自然灾害。从历史的沉痛教训中,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得益彰。党的十八大号召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相继提出“清山、绿水、蓝天、白云”和“绿色GDP”的生态价值观,是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学校德育要引导学生敬畏天地自然,热爱山川大地、江河湖泊、名胜古迹、花草树木,爱护生态环境,做到不随地扔纸团、果皮,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整洁,保持校园清爽。珍爱生命,保护益鸟,做文明使者。宣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和基本的环境知识,宣传节能减排,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人心。

一、感恩父母、师长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操劳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然而,又有多少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劳累,察觉到那缕缕银丝、丝丝皱纹?感恩需要用心去体会,去报答。感恩父母,对父母有亲切感,要体贴父母的难处,不要提出不符合家庭实际情况的过分要求,不能对父母求全责备。子女遇到烦恼的事情,多同父母谈心、交流思想,寻找出路,共渡难关;获取成绩同父母共享快乐,体验亲情之和美。在应试教育毒害下,极少数独生子女,名利思想特别严重,把名利看得比生命还重。那样的人仅有学习好的优点,而其他方面(如思想、性格、心态)则很差劲。

韩愈《师说》名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人们赞美教师是文明的使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优秀教师为自己的成就而自豪: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奋进的风采,共和国的土壤里有我们付出的爱。有教养的中国人对教师情义深重。伟人毛泽东对徐特立老师的尊敬,已成历史佳话。每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修养都离不开众多师长的循循善诱和潜心教化。

父老乡亲、兄弟姐妹、良师益友、左邻右舍、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乃至一切有益于自己成长进步的人,对他们都应心存感激,感谢他们的激励、帮助、鞭策、引导。感恩,使人格更趋完善,关系更为融洽,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

三、坦然面对每一天

无论人们的学历高低、能力强弱、本领大小,只要对自己定位准确,保持乐观心态,主观符合客观,都将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快乐是一种平衡而知足的内在感悟,生活上容易知足的人,就快乐。简朴的生活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没有激烈的竞争,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体味着从容淡定的乐趣。知足常乐意味着人们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而且能够在这个位置尽最大努力找到自己的乐趣。因此,知足常乐是对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不意味着停止追求。

那么,怎样保持知足常乐的良好状态呢?(1)学会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在动态中把握事物变化。唯物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应当看到社会存在着阴暗面,而主流依然很好,生活在当今时代的多数人拥有太多的幸福和快乐。同过去相比,我们的生活水平的确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虽然现实生活有许多事情不尽人意,但只要思维方式正确,总能发现社会的优势和我们自己的优势。我们应当以进取为乐,以善良为乐,以健康为乐,以生活充实为乐,以志存高远为乐。(2)科学预测未来。人们之所以活着,是因为寄希望于未来。鲁迅说:“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希望是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动力。根据过去、当前情况科学预测未来,对于激励人们乐观奋进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对社会趋势的科学预测。作为个人,要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为希望而活着,活出风格,活出精彩,活出品位。

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有学问、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以平常心态看待人生的成功与挫折,宠辱不惊。人们希望梦想成真,追求事事顺利,这是正常的心理和行为。但是,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灾人祸时有发生,世事难料,人生不可能没有遗憾和痛苦,顺境、逆境总是交替呈现在人生之中。乐观的人即使悲伤也依然坚强,在逆境看到希望;悲观的人在顺境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在逆境,信心和勇气荡然无存。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个人的生命有限,能力有限,不可能背负过多太重的压力,也不必为了太多的欲望而折腾自己。

人性之美彰显优秀品质、为人尊严,奉献社会体现人生价值。本文从敬畏感恩尽责快乐的角度谈人性之美,若能引起人们对人性问题的诸多思考,使思想和行为闪耀着人性光辉,我将倍感荣幸。愿天下仁人志士能够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不断丰富、发展、弘扬人性之美,使生活充满阳光,人人互助友善,社会安定和谐。

(责任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