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逻辑

  • 投稿小耳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665次
  • 评分4
  • 91
  • 0

黄玉霞

摘要: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及其选择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我们对教学逻辑选择的不应当是流行什么,而应当是我们如何“以学定教”,并最终提升学生能力,实现学科育人价值。为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加具有逻辑性,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思维认知等多方面因素,并将它们有机地整合起来。

关键词:构建 有效 教学逻辑

作者简介:黄玉霞,女,上海市储能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思想政治学科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必修课程之一,既是一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学科,也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提升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思想政治素质、健全人格的学科。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决定了课堂教学行为的选择和实施,而课堂教学行为的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及其选择开展研究。

一、关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

“逻辑”一词来源于英语“logic”的音译。根据《新华字典》中的解释,逻辑有4层含义:第一指思维的规律、规则;第二指一门科学,即逻辑学;第三指客观事物的规律;第四指观点或主张。有效的课堂教学当然既要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又要符合思维的基本规律。思想政治课堂也是如此。因此从广义上讲,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是指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主动选择并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及学科思维发展的规律、方法。

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教学过程及学科内在的“规律”有着丰富的内涵,如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的发展规律、学习行为的规律等等。教师对这些规律的把握和认识往往通过对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进行自主地加工、建构,形成自身的教学逻辑认知,展开具有个人特点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逻辑认知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教师在多种规律和方法的整合及选择中会呈现出一定的逻辑主线;这种教学逻辑认知也不是完全地因人而异,而是受教育环境、课程理念的影响而有很多共性之处;这种教学逻辑认知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教师课改观念以及教学经验的发展,对教学逻辑认知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纵观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历程,从“一期课改”到“二期课改”,广大思想政治教师对教学逻辑的认知以及选择的逻辑主线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并逐步发生了以下的变化。

1.基于“知识”的教学逻辑。从建国后到“一期课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带有强烈的“学科本位”思想,以学科知识体系、学科逻辑为特点的教学思想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知识目标意识强烈,教学中的难、重点往往从学科知识出发,关注概念教学,关注考试与书面评价,知识点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

2.基于“生活”的教学逻辑。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进入21世纪以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中的“学科本位”意识逐渐淡化。二期课改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线,“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构建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体系…”。教师教学目标向三维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渐被关注,教学行为更加关注从学生所熟悉或应有所了解的社会生活情景中提炼主题,将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联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发展能力,提高认识。

3.基于“认知”的教学逻辑。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政治教师也越来越多地思考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在“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等教育理论的影响下,教师们对“生活”的教学逻辑进一步深化与挖掘,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在教学逻辑上实现了基于“认知”的飞跃。在“认知”的教学逻辑引导下,课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课程育人价值更加明确,思维、能力、情感、观念认同、发展等核心要素成为教师教学行为的价值追求。

一、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从教材——教师——学生的递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有效选择教学逻辑,并借助教学逻辑将“教”与“学”有机的整合,借助课堂平台将教学内容内化成学生的认知是政治教师应当首先思考的问题。上述提到的基于“知识”、“生活”、“认知”等三类教学逻辑主线在今天的思想政治课堂中仍在被不同的教师所采纳,它们各有特点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随着二期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推广,基于“生活”、“认知”的教学逻辑逐渐被更多的政治教师接受并渗透到教学之中,但是我们更应当树立一种思想:影响我们对教学逻辑选择的不应当是流行什么,而应当是我们如何“以学定教”,并最终提升学生能力,实现学科育人价值。我们要选择的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它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1.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应当对教学知识进行选择与优化组合,并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科德育功能。思想政治课堂的知识应当是一个丰富的范畴。它既应当包括教材的文本知识(包括显性和隐性知识内容),也包括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还包括师生共同呈现的情境知识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知识。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不仅要对教材的文本知识认真分析,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对于内隐的知识要挖掘,对于没有直接联系的知识要经过设计重新构建联系,而且应当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应对各类知识进行选择与优化组合,选择对学生最基本、最需要、最有价值的知识经验,尤其要充分考虑到思想政治学科作为德育主渠道的功能定位,传播主流思想及文化应体现出本学科知识的思想性。

2.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应当使教学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感,并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互动与对话。好的思想政治课堂应当有一种科学的组织顺序。因此,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中,教学过程选择的行为与方法应符合科学规律,教学组织、教学环节的设计符合一定的顺序并有一定的层次感与系统性。这种教学逻辑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方向,将教学内容简洁地、有条不紊地体现层次、步骤、结构,以帮助学生将教学内容有效纳入其认知系统,并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这种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还应当能够把源于生活实践的教学知识还原给生活本身,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构建学生、教师和同伴,教材和教学环境的良性互动与对话。

3.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应当使学习过程符合认知规律,并有助于学生乐学、会学。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价值非常丰富。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应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符合认知规律,学生的认知目标最终应当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基本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公民教育的完善等等。从横向目标看,教学的预设目标与表现性目标、生成性目标的有效达成,从纵向看思维能力逐级提高,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能力梯度目标逐渐实现。另外,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应当让学生乐学、会学,在学习方式上应由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依赖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孤立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由封闭学习向开放探究学习转变。要鼓励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呈现不同观点的交锋,接纳不同角度的信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

4.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应当促进学生反思与自我对话,并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实际上是学生在先前的经验基础上来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应当使学生在思维逐步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个人的认知结构。这种教学逻辑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反思与自我对话,实现知识结构的重组和归纳,完成认知图式化。因此,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还应着眼于教学内容思想化,使学生最终能在相对清晰的认知结构支撑下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三、构建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的策略与方法

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逻辑没有现成的脚本可言。但我们如能始终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回到学生发展的根本上来,厘清各种逻辑关系和规律,并实现科学整合,最有效地接近教学本质的问题,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就能拥有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为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加具有逻辑性,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思维认知等多方面因素,并将它们有机地整合起来。

1.调查预设,找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教学的逻辑起点,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学导入或者教学起点,而是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起点紧密结合作为出发点的一种教学设计的思考起点。确立该起点我们首先应该考虑以下内容:

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这个内容与教学前后知识有何关联?

这个内容对学生的发展有何影响?

关于这个内容学生已经了解了多少7

如果通过预习,学生还有什么难点与不理解、不认可的地方?

怎么设计和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发展?……

思想政治课堂逻辑起点确立得好,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驱动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并采取更积极的学习行为,从而推动教学的开展。例如,有教师曾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一课教学开始设置了以下问题来摸清学生的思维起点:说到“民族关系”这个词,你最先想到的地方、人群和标识物有哪些?请列举;中国有56个民族,你为什么先想到这些?能否做出相应评价?(请注意:评价要根据什么?)教师在上课伊始用几分钟的时间对学生已有的关于“民族”与“民族关系”背景知识及态度、情感进行了了解和交流,每一位学生的意见都得到了尊重和表达,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这种“接地气”的学习任务因为遵循了“以学定教”的原则来确立逻辑起点、学生的思维被问题激活、牵引,推动课堂向纵深推进。

2.厘清关系,建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推进的逻辑路径。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知识意义的建构,是新知识有限生成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理解的过程。思想政治课堂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思维认知等要素有效整合,要实现学生创造性理解知识,需要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实现有效的对话(如图所示)。这种对话不仅包括教学主体师生之间的言语对话,也有师生与文本知识之间的理解对话和师生自我的反思性对话,对话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系统中逻辑整合的推动力量。

例如,有教师在执教“文化创新的途径”内容时,试图通过师生、生生之间不断地互动生成以及学生的能力提升为线索推进教学过程,他设置了以下问题:

提到文化创新你能举出人类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事、物吗?

为什么举这些例子,你认为它们是代表文化创新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你们所提出的依据,你认为元青花符合文化创新的标准吗?如果要判断需要哪些资料?

根据材料,归纳元青花成功的原因。

有大家归纳的原因,文化创新就能够完成了吗?试想还需要什么层次更高、蕴藏更深的支持吗7

要验证假设需要哪些支持?(备案:从三则材料中我们可以抽象出哪些支持的要素?)

请用验证——假设——综合的方法分析:在几乎同一时期几大文明都完成了有关“人类终极关怀”的文化创新,且有如此美妙的分工,这是什么原因?

以上教学,该教师从了解学生认知起点推进教学,通过阅读教师提供材料和调用已有各种知识储备得出价值判断,从设问链得出教学逻辑线索。这节课教师关注了培养学生假设——验证的能力,学会使用对比法学习社会科学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方法。这种恰当的教学设计在师生有效对话的背景下,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知识向认知内化的飞跃,课堂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的文化人格,而且使其对文化现象也有了独立的价值判断。

3.归纳提升,呈现课堂整体逻辑结构。思想政治课堂进行到最后,“戛然而止”往往会“意犹未尽”,“画龙点睛”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归纳梳理,通过结构化的图例、纲举目张的条目或几个关键词来展现整节课的逻辑结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生成性,因此课堂最终呈现的逻辑结构不一定必须是教材的知识逻辑,也可以是一节课设计思路的总体展示或是课堂体验升华总结。

例如,有教师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最后一个环节,为学生设计了两个任务:

请你图示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请你用合适的方式建立起民族关系三原则、民族关系、国家统一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两个问题在难度上有一定梯度,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完成知识的结构化,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升华总结的作用。学生经过自绘关系图或者梳理关系,对于民族三原则及其关系有了更高一层次的结构性认识,对于本节课的教学主旨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每一位政治教师,作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让学生享受课堂,让学生在课堂里得到成长与发展是我们的担当。实现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其中必然隐含一定的逻辑原理需要我们去遵循,但同时它也是值得开发的宝藏。

(责任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