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专题教学的探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4-12
  • 阅读量86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随着05方案实施形成的崭新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全面而丰富,相对于其他的思政课程,它又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这对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尝试采用专题教学法,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选取《原理》课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本质中关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问题为例,探讨专题教学在《原理》课教学中的现实可行性及意义。


  关键词:专题教学资本主义的形成资本原始积累批判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随着05方案实施形成的崭新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全面而丰富,相对于其他的思政课程,它又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系统性的章节、学理性强而全面的内容与课时不足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课程教学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把握其理论的精髓,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教学目标,确实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尝试采用专题教学法,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选取《原理》课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本质中关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问题为例,探讨专题教学在《原理》课教学中的现实可行性及意义。


  一、《原理》课教学过程中必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一)把握和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和思想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不只是一门知识体系,具有知识性,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具有整体性和思想性。如果把它分为三个部分去教学,造成一种严重的后果:把它当成一门知识去传播,大大降低了其思想性,弱化了其批判性,使原理课成为教条僵化、空洞说教等的代名词,极大的影响了其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以专题的形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教学,既可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在知识层面上的相互渗透,又可以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和思想性。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逻辑性,并力求展现其逻辑力量。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的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备强烈的逻辑性与批判现实的精神,在教学中,注重分析基本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第四章关于“资本主义的形成”的教学为例,教材在关于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的论述已相当完整,内容有: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的时间、主要途径。2、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及其在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的历史意义。这些较完整的知识和系统的思路无疑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和老师重要的思路指向,然而如果教师只是将这些知识点讲明,而没有尝试深入,那么这样的教学就同中学政治课无异了,只是将这些知识灌输给学生,也就没有办法达到启发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要真正做到对理论的深入的挖掘,知识面上的展开,就必需选取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内容,以专题的形式,结合相关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前沿问题展开,就会有利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思想性得到彰显。


  在对教材的分析过程中发现,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论述,注重从历史上时间层面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关的各个因素的产生的时间及途径,如资产阶级的产生是由封建行会内部的分化产生的,由商业资本家演化而成的,而代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另外一个因素:自由劳动力的产生,由破产的农民及手工业者演变而来。针对这个问题,要采用对于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中,综合探讨其历史背景,也就是探讨封建社会的末期的历史条件,在社会的各经济因素中,特别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有紧密联系的生产因素,如封建社会所有制关系,生产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区别,如封建社会的地方割据如何形成及影响,人身的依附的关系,等重点探讨,生产过程中,封建社会的资本的面貌,以及它运行的方式与资本主义存在的根本的区别。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同学综合运用自己的历史知识和马克思唯物史观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主动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条件。


  (二)把握理论深入与前沿问题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马克思主义批判性不只是理论批判,更重要的是对现实的批判。批判的目的在于改造现实,使现实朝着更加符合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状况发展。离开批判性,一味迎合现实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也就不能说服学生,更不能使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盲目接受各种流行观念和价值信仰,而是以一种批判的眼光进一步追问其合理性,进而做出判断和选择。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对现实的批判中产生的,它立足于社会历史的现实发展,具有强烈社会批判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善于引导学生回溯历史,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探讨马克思提出科学的理论的现实意义。这反映在主题式的教学中,要求同学要针对某一理论,要具备历史的视角,对理论本身形成与当时社会面临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最终,了解理论提出的历史价值。在主题式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此目的应选取结合前沿性的问题综合探讨,充分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愿望,特别是选取正处在争论当中的,对此没有形成定性认识的问题,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必需要对选取的问题进行信息的搜集,达到对问题争论的实质的认识,之后根据自身的立场和判断,形成观点,并探讨支持此观点的根据。课堂的完成,由于引入历史的视角,不仅使得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在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以“资本的原始积累”问题为例,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搜集近期关于“中国是否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争论进行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中国民营企业的崛起是否属于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的意义和内涵是什么,如果不是,那么,中国曾经经历过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吗?是在什么时候,以怎样的形式进行。


  对此问题的讨论,必然要求学生在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原始积累观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考察东西方特别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找出两者之间的特点和区别。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探讨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探讨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的特点,综合联系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更替的基本规律及特殊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使学生形成认识:资本的原始积累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形成的推动因素之一,是工业化进程的前提条件,而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情况特殊,发展缓慢,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是以政府推动为特点,如洋务运动,推动资本积累,建立了清末的工业基础。对于现今讨论“民营资本原始积累”的问题,是不是资本原始积累,要考虑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对应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是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因此,经过讨论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关于“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分析现实的问题的能力。


  二、《原理》课实施专题教学法的要求


  专题教学法通过把学科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思想性、现实性相结合,以提高教学实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专题教学,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及其组成部分按照内在逻辑组成一个专题体系,并结合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法。


  笔者选取的关于资本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问题的专题教学,方法论的依据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观点和方法,针对改革实践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模糊认识,进行辩证分析,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原则、立场、观点和思维方法。


  本专题教学的目的十分明确,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分析现今我国在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由于社会的改革的推动而出现的在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民营企业家个人财富增长迅猛的现象原因及意义。强调这个过程与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区别。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关于“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意义体现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历史意义。引导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的认识,论证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性。


  专题教学提倡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调查访问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住理论的精髓,达到学以致用。同时,专题教学方法的实施也对高校原理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集中地阐述某一个基本原理,完整准确地把握其精髓,把原理的精神实质讲透,把原理的应用价值讲清,把原理的思维方法讲话。其次还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试着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科学回答。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恩在现实实践基础和历史逻辑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在社会主义现实发展中需要不断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应该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现实的特性。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突出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不仅是观念领域的批判,而且是现实领域的批判。主要表现在马克思全部学说都立足变革现实世界的宏伟的社会实践。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就是要求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关注现实的观念和实践。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作者:刘兰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