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飞1,牛喜霞2
(1.山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2.山东理工大学 法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摘 要:通过对淄博市271位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社会工作者的工资收入偏低、社会保险购买难以落实、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但他们的心理支持感较强,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也较高。二元Logit模型分析表明,个体因素(是否有社工资格证、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认为当地政府对社会工作的关注程度、是否更换工作)和制度因素(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是否有五险、是否经常加班、是否参加过培训)对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都有显著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生存状况;影响因素;二元Logit模型
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5)04-0040-05
收稿日期:2015-03-09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提升农村社会资本存量的路径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1BSH026);山东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项目“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10055)的阶段性成果。感谢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2014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孙林雪为本文采集的数据。
作者简介:张亚飞(1981-),山西临汾人,社会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律社会学;牛喜霞(1976-),女,宁夏固原人,社会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资本理论、农村社会学研究。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对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等方面作用日益显现。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是,作为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享受的福利待遇如何?哪些因素影响了社会工作的职业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怎样才能让他们体面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因此,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服务,让社会工作者增强其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议题。为此,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通过对淄博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系统地探讨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一、案例选择和数据来源
(一)案例选取
目前对社会工作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对北方社会工作者的研究较少。本次调研之所以选取山东省淄博市,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淄博是齐文化发祥地,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第二,淄博是组群城市,城乡一体化起步早,其经验、教训值得总结;第三,淄博是老工业基地,企业改制、社会转型,问题繁多,亟需研究;第四,淄博早在2000年就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较高,2013年达到19.56%,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4.8%,老年服务需求突出。第五,淄博市十分重视对社工人才队伍的建设,专门出台了《淄博市2011-2020年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2015年达到5000人,2020年达到9000人。其中,拥有专业硕士学位的高级社会工作人才2015年达到1250人,2020年达到2250人;第六、淄博市成立了社会工作者协会,致力于推动本市社会工作的发展和保障社会工作者的权益。
(二)数据来源
我们运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淄博市选取了临淄、张店、高青、周村、桓台、博山6个区县,从2014年12月15日至12月26日对6个区县的社区工作者和福利院、养老院、救助站、慈善总会等机构的社会工作者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1份,回收率是90.3%。本次重点是运用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问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数据资料,问卷设计从工资待遇、幸福感、职业满意度、政策支持度、培训等五个维度测量淄博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现状,所得到的数据全部录入spss软件进行分析。
二、社会工作者生存现状分析
(一)社会工作者的人口学特征
从性别来看,社会工作者基本以女性为主,调查显示,女性所占比例为75.3%,男性的比例仅为24.7%;从年龄来看,18-25岁和55岁以上的占比最少,分别占调查样本总数的9.7%和4.1%;26-40岁之间的比例最高,占45.7%,41-55岁之间的占40.5%;从居住地来看,社会工作者大多居住在城市,占85.9%,在农村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仅占14.1%;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的占85.7%,未婚的占14.3%;从教育程度来看,淄博市社会工作者的文化程度较高,受过高等教育的占63.7%,其中大专学历的占37.4%,本科的占24.1%,硕士及以上的占2.2%;已考取社工资格证的占11.9%,其中初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证占4.2%,中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证占7.7%。(见表1)。
(二)社会工作的生存现状分析
结合当前学界对于“生存状况”的测量,本文将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操作化为:工作环境及职业素质、工作负荷、经济收入、社会保障、职业规划、心理支持等全部的情形和状况。(见表2)
通过表2,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工作者的整体生活状态,即44.4%的社会工作者月实际工资在1000元以下,95.5 %的社会工作者的工资能够及时发放,58.3%的工作者在法定节日能得到休息,56.4 %的社会工作者不需要加班,但在43.6%的需要加班的社会工作者中有80.7%的社会工作者没有相应的加班费,81.1%的社会工作者都与机构鉴定了劳动合同,且77.6%的社会工作者都有五险,53.3%的社会工作者表示自己的机构没有职业培训的规定,49.8%的社会工作者个人也没有参加过相应的职业培训。61.5%的社会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了解程度较高,仅有37.9%的工作者对国家政策了解程度较高。96.2%的社会工作者家人都支持其工作,74.5%的社会工作者也表示自己不会换工作。总体来看,社会工作者有着较强的心理支持,但也存在诸多困难,例如(1)社会工作者的生活质量堪忧;(2)社会工作者队伍的职业素质偏低;(3)社会工作者的社会保障难以落实;(4)社会工作者的心理支持较强。
三、社会工作者生存现状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者之所以处于这种生存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为进行社会工作者生存状态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建立了二元logit模型。
(一)模型设计和变量选择
我们认为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集中体现在他们对现实生活评价方面,包括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及对未来的期望度。这些方面主要包括:“对自己工作的习惯程度”、“对自己工作的成就感”、“对社会工作发展前景的期望”三个方面的满意度。我们使用了李克特量表对以上变量进行测量,共分为“十分喜欢”、“比较喜欢”、“一般”、“不太喜欢”和“不喜欢”,“十分有成就感”、“比较有成就”、“一般”、“不太有成就”和“没有成就”,“很好”、“较好”、“一般”、“不好”和“非常不好”五个级别,分别赋值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进而,我们对以上变量进行了求和运算,最终生成了“生存状况”这一新的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然后对所获得的分值取平均值11.22作为划分“生存状况”高低的界线,从而将高于11.22赋值为1,即较高的生存状况,将低于11.22赋值为0,即较低生存状况。
我们选择两类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第一类代表社会工作者的人口学特征,即个体因素。包括性别(x1)、年龄(x2)、文化程度(x3)、居住地(x4)、婚姻状况(x5)、是否有社工资格证(x6)、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x7)、认为当地政府对社会工作的关注程度(x8)、家人是否支持(x9)、是否更换工作(x10);第二类代表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保障条件,即制度因素。包括工资收入(x11)、是否定期发放工资(x12)、是否签订劳动合同(x13)、是否有五险(x14)、能否得到法定休息时间(x15)、是否经常加班(x16)、是否有加班费(x17)、机构是否有培训(x18)。由于被解释变量只能取0和1两个值,因此被解释变量是一种离散型随机变量,故本文选择二元Logit模型来分析影响社会工作者生存状况的因素。
(二)计量结果与分析
将“生存状况”(如将得分高于11.22赋值为1,即较高的生存状况,将得分低于11.22赋值为0,即较低生存状况)作为被解释变量,以X1~X18为自变量,运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得到如表3所示的模型估计结果。
根据二元Logit模型的计量结果,我们将影响社会工作者生存状况的主要因素、显著性和影响程度归纳如下:
1.在社会工作者的个体因素中,是否有社工资格证、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认为当地政府对社会工作的关注程度、是否更换工作对社会工作者生存状况有显著影响。性别变量、年龄变量、文化程度变量、居住地变量和婚姻状况变量对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没有显著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否有社工资格证对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有显著影响,方向为正,说明有社工资格证的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更好,机构一般会给有社工资格证的工作者一定的补助,拥有社工资格证书也是对自己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认可,同时也会得到其他同事的尊重、认可,得到督导的赏识和重用,因此其生存状况较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和认为当地政府对社会工作的关注程度对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有显著影响,方向为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选项分布为“十分了解(关注)”、“比较了解(关注)”、“一般”、“不太了解(关注)”、“不了解(关注)”,因此越是不了解国家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认为当地政府不关注社会工作的发展,其生存状况越差。对国家政策的了解能够使社会工作者了解社会工作发展的方向,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对未来也就更清楚。目前我国正积极鼓励和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有利于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生活希望和工作信心。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否更换工作对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有显著影响,方向为正,更换工作赋值为0,不更换工作赋值为1,因此近阶段没有更换工作意愿的社会工作者其生存状况要高于有更换工作意愿的社会工作者。没有更换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当前对自己的工作的满意度比较高、对未来也有着较强的信心,其心理支持感较强。
2.在制度因素中, 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是否有五险、是否经常加班、是否参加过培训对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有显著影响。工资收入、是否定期发放工资、能否得到法定休息时间、是否有加班费、机构是否有培训对社会工作者没有显著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对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有显著影响,方向为负。签订劳动合同赋值为0,未签订劳动合同赋值为1,因此,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社会工作者其生存状况要低于已签署劳动合同的工作者,签订劳动合同证明自己是正式员工,与其他同事有着相同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其同事关系也更加密切,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工作者其流动性较大,同事对其的态度也存在偏差,所以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社会工作者受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其生存状况较差。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否有五险对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有显著影响、方向为正。有五险的赋值为1,没有五险的赋值为0,因此,有五险的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比没有五险的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要低,如前述,多数社会工作者的五险费用是由自己完全承担的,社保费是微弱的工资更加难以维持较好的生存状况,所以目前来看,没有五险的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较好。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否经常加班对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有显著影响,方向为正。我们将经常加班赋值为0,不经常加班赋值为1,因此,不经常加班的社会工作者生存状况较好,不经常占用休息时间,社会工作者可以有充分的休闲时间,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缓解工作情绪等。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参加培训的频率对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态有显著影响,方向为正。自己参加培训频率选项为“没参加过”、“偶尔参加过”和“经常参加”,从参加频率来看,参加培训的次数越多其生存状况也就越好,这与取得社工资格证对社会工作者的影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参加培训的次数越多,其专业能力就越能得到锻炼,其工作成绩也就越好,周围的评价也就越高,其生存状况也就也好。
四、结论与讨论
我们通过对淄博市具有代表性的六大区县300位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发现了淄博市社会工作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一些生存、发展问题,下面我们就一一来总结。
(一)社会工作者的文化素质较高,但队伍职业化较弱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63.7%的社会工作者都接受过大专以上的高等教育,但拥有社工作资格证的仅占11.9%,且机构培训和个人参加职业培训的次数都极低,甚至没有。加上社会对社会工作这一职业的了解度和认同度较低,机构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范围界定不明确,存在同居委会工作雷同甚至相同的情况,这都阻碍了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和职业化发展。
(二)社会保险购买表面化
虽然调查数据显示77.6%的社会工作者都有社会保险,且五险齐全,表面福利待遇不错,但实际上,除了福利院、救助站等机构之外,其他机构的社会工作者的五险缴费额都是自己承担。淄博市的社会工作发展刚刚起步,政府在社工建设领域的资金投入尚不充足,许多机构为维持自己的运营,不得不降低工资成本,造成社保福利名不副实的尴尬局面。
(三)社会工作者的稳定性较强
虽然面临工资收入低下、社会保障落实困难、生活压力较大等问题,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稳定性较强,近四分之三的社会工作者均无更换工作的念头,且家人十分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工作。社会工作本身具有公益性、慈善性,在解决他人问题的同时能够提升自己的存在感、幸福感,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因此,踏入此行业的工作者能够从中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对未来也是充满希望和信心。
(四)从落实社会保险和提升职业能力方面发展社工队伍
从影响因素分析来看,工资收入对社会工作者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单纯提高工资收入无助于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社会保险购买、考取社工资格证和职业培训等都对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有着显著影响。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保障,机构自身建设和自身职业素养的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钟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及其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2-106.
[2] 沈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与组织承诺状况研究——以上海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为例[J].青年探索,2011,(3):48-53.
[3] 徐红梅,伍幼林.国内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现状及能力建设研究[J].城市问题,2010,(9):56-61;66.
[4] 蔡丽新.苏州农村青年生存发展状况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2001,(10):9-13.
[5] 连新.关于蒙汉女大学生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4):73-76.
[6] 牛喜霞.环卫工人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广州市的调查[J].人口与发展,2014,(3):104-112
[7] WANG CHUNYAN. The Study on Social Integration Statu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Countermeasures[J].Energy Procedia 5 (2011) 2082-2086.
[8] FUZIAH SHAFFIE, RUZLAN MD-ALI. Tracing VAT-2008 program participants´self-development: Effect of social work program undergraduate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J].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71 (2015) 34-39.
[9] Effort toward building a community-based mental heatal system in Japan[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0,(6):1402-1410.
[10] GISELA BRINKER-GABLER. Women against war:Fi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Frankfurt, 1980[J]. 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 1982,(5):383-385.
[责任编校:赵立庆]